民勤干旱荒漠区梭梭的育苗和造林技术
2023-01-18张世成许雪妮
张世成,许雪妮
(民勤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民勤 733399)
梭梭,藜科梭梭属。灌木或小乔木,高0.4~2m,为西北部荒漠、半荒漠和干旱盐碱地区优良的环境建设树种[1]。抗逆性强,抗旱,耐热,耐寒,耐盐碱,耐贫瘠,抗风沙;适应性广,在民勤,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化土地、盐碱滩地、假砾石戈壁、甚至流动沙丘上都可生长,且生长快,发枝多,根系发达,受到沙埋或风蚀后,仍能顽强生长,是当地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和生态保护神。在“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公益林补植补造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梭梭被作为当家树种大量应用,对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功不可没。其根部人工嫁接的肉苁蓉,是传统的名贵补益类中药材,在当地被称为“沙漠人参”。作为一名基层林业工作者,在多年参与梭梭育苗和工程造林过程中,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民勤干旱荒漠区梭梭育苗、造林技术,现总结如下。
1 梭梭育苗技术
1.1 种子的采集与调制
(1)采种时间。霜降过后至小雪前后,当梭梭胞果颜色变成黄褐色时,要及时采收,否则易被大风吹走。
(2)采种母树的选择。在梭梭中龄林优良林分(10~20 a生林分最佳)中选冠型丰满、生长势强、无病虫危害的高大植株作为采种母树。
(3)采种方法。将布单或塑料单铺在母树周围,摇动树枝或用木棒轻轻击打,使果实落在单子上,装袋运回。采种时要注意保护好母树。
(4)种子调制。采收后的果实,摊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及时晾晒,以防受潮发霉。晾干后先用石磙碾打或用木棒捶打,再经风扬、筛簸,去翅除杂后净度达到85%以上即可装袋入库贮藏。
(5)种子质量等级。Ⅰ级: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8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8%;Ⅱ级:净度不低于90%、发芽率不低于7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8%;Ⅲ级:净度不低于85%、发芽率不低于6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8%[2]。
(6)种子贮藏。梭梭种子容易受潮,应贮藏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并经常翻动检查,以防受潮而失去生活力。种子发芽力保存期通常为6~9个月,头年采集的种子一般于当年秋或次年春播种[3]。
1.2 苗圃地准备
(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排水性好的砂壤土、轻壤土作圃地。不宜在土质黏重或盐碱化过重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上育苗,忌重茬以及迎茬育苗。梭梭育苗地要实行最少4 a的合理轮作。
(2)整地。茬作物最好安排成夏季作物,收割后及时深翻晒土,深度30 cm以上。10月底,整平地块,浇足冬水,土壤封冻前浅耙保墒。
(3)耕地。早春土壤解冻后,结合施肥和土壤消毒,浅耕圃地。667 m2撒施20 kg磷酸二铵、30 kg氮磷钾复合肥,同时将1 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细土撒在地面上,一并耕入土中,深度15 cm左右,耕后及时耙耱,要求土碎肥匀地平。
1.3 播种
(1)播种时间。早春土壤解冻后,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播种,宜早不宜迟。民勤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
(2)播种量。根据多年的造林实践,植苗造林所用梭梭苗木以无分枝、苗高45 cm以上、主根长25 cm以上、地径0.50 cm以上、无病虫害的1 a生苗(当地称一炷香梭梭苗)成活率最高。若出苗过稀,苗木容易分枝,因此要适当密播。一般情况下,净度90%以上、发芽率75%以上的梭梭种子,667 m2播种量控制在10~12 kg为宜,可出圃合格苗木15万株左右。
(3)种子处理。播种前,用0.1%~0.3%高锰酸钾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浸种20~30 min,捞出晾干后播种,以预防梭梭根腐病和白粉病的发生。
(4)播种方式。条播或撒播。为便于苗木抚育管理,一般以条播为宜,行距25~30 cm,播幅10~15 cm。播种前,轻轻镇压圃地后耱平地块,先用镢头(锄头)按规定行距开沟,沟深1~1.5 cm,要尽量做到沟底平整且深浅基本一致;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中,然后在上面覆盖1 cm厚的细沙土。为出苗整齐一致,可用脚踢一条线(穿平底、相对宽一点的鞋踢重一些)代替镢头开沟。一畦种完后,随即引小水浇灌,切忌大水漫灌。浇水多少视土壤质地而定,不宜太深。梭梭种子发芽力强,同一批种子,出苗基本整齐一致,一般播后一周内即可出土。
1.4 苗期抚育管理
(1)除草松土。苗出齐后,若土地有裂口,要趁墒将行间浅锄一遍,轻轻划破土壤表皮即可,勿伤苗木。苗木生长前期,要趁草小时早除、认真细致除干净,切勿等草大了根深了再除,不仅费工费时费力,而且易伤苗;下雨后要趁墒松土1~2次,深度3~5 cm为宜,保持土壤表层疏松、透气性好。苗木生长后期,遇大雨或连续阴雨天气后要进行中耕松土,确保土壤表层疏松、干燥。
(2)施肥浇水。小暑节前后,视土壤墒情、天气状况和苗木生长势,适当浇1次水。结合浇水,667 m2撒施10~15 kg尿素。若苗木生长旺盛,也可不浇水。
(3)病害防治。苗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白粉病
梭梭根腐病:多发生在苗期,常导致幼苗根部腐烂变黑,引起地上部分枯死。土壤潮湿或板结,通气不良时易发生。出苗期到木质化前是为害盛期。防治方法:选排水性好的地块育苗;合理轮作;及早深翻晒土;播种前进行土壤和种子消毒;及时除草,保持苗田干净、通风;适时中耕,确保土壤疏松通透;发病时及时拔除病株,用1%~3%硫酸亚铁溶液、或5%根腐灵溶液灌根,或用6%的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溶液、或5%高锰酸钾溶液、或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梭梭白粉病:苗圃地和梭梭林中都有发生,为梭梭的主要病害。苗期发病时,幼苗嫩梢或全株被白粉覆盖。防治方法:依据种子净度、发芽率,确定适宜播种量,防止出苗过稠;及时松土除草,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现白粉病危害,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硫磺悬浮剂等喷药防治。
1.5 苗木出圃
(1)起苗。一般在11月上旬梭梭嫩枝充分黄缩后开始起苗。起苗前,要适当浇1次水,确保土壤松软潮湿,既容易起苗,又不易损伤根系。梭梭苗木根系硬脆易折,要尽量远离苗木根茎部分起挖,以保证主根长度在30 cm以上,并尽量多地保留侧根,减少根系损伤,力争做到不伤根、不伤枝。也可浇足冬水后,第二年春季现起苗现造林。春季起苗,要根据土壤解冻情况进行,一般越早越好,但必须保证根系长度符合要求。
(2)苗木等级。播种苗,1-0,充分木质化。Ⅰ级:地径>0.70 cm、苗高>60 cm、根系长度30 cm、>5 cm长Ⅰ级侧根数3;Ⅱ级:地径0.50~0.70 cm、苗高45~60 cm、根系长度25 cm、>5 cm长Ⅰ级侧根数2[4]。
(3)苗木分级。为确保苗木质量,苗木起出后,要立即按苗木标准严格进行分级,每100株1捆,剔除杂草等,捆好捆整齐,松紧要适中,随捆随就地进行临时假植,尽量减少根系裸露时间,保证根系有足够的水分,以提高苗木栽植后的成活率。
(4)包装、运输。计划当年销售的苗木,起苗、分级后就地临时假植好,等待随时拉运。装车后要用篷布盖严包好,防止运输途中苗木根系失水影响成活。
(5)苗木假植。需来年销售的苗木,起苗、分级后先就地简单进行临时假植,等苗木全部起完后,再集中到准备好的地块统一假植越冬。假植地块宜选在背风向阳、土质疏松、不积水、管理方便的沙土或沙壤土上。假植前20 d左右,对假植地块适当浇水,以假植时土手握成团、一触即散为宜。假植时,先在假植地一边(最好由北向南)挖一带斜坡的沟,然后将捆好的苗木根系向下、分层整齐斜摆在沟中,苗木之间可紧挨着,但不能重叠,放好一排后用湿沙土盖住苗木根系及地上部分的2/3以上,用脚踩实埋好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摆放第二排、第三排,最后一排覆土厚度30 cm以上。为方便统计苗木总数和发放苗木,每排可摆放数量相同的苗木。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要勤抽捆检查,以防苗木基部和捆扎处霉烂。
近年来,民勤不断试验改进梭梭机播育苗和机械起苗技术,已获得成功。与人工播种育苗相比,机械播种速度快、用工少、出苗率高且均匀一致,机械起苗省时省工、根系较为完整且苗木损伤小。目前,民勤80%以上的梭梭育苗采用机播育苗和机械起苗。
2 梭梭造林技术
2.1 造林方法
人工植苗造林。
2.2 造林时间
春、秋季均可。民勤干旱荒漠区多在春季进行造林,时间以惊蛰至清明前后为宜。秋季雨水较多的年份,也可在秋末冬初开展造林,但造林后要注意防止大沙鼠破坏。
2.3 苗木质量要求
选择无分枝、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1 a生合格苗木。2 a生苗亦可,但成活率较1 a生苗为低。
2.4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视树种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而定。梭梭属喜光树种,前期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在干旱、特干旱的地方,宜稀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适当密一些。
2.5 栽植方法
(1)沙丘造林。采用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措施固沙造林。头年秋季,在沙丘上按1.5 m×1.5 m的规格,人工压设“双眉式”网格状麦草沙障进行工程固沙;来年春季,再在草方格内栽植梭梭。
沙障设置原则:根据沙丘形状,采用一封到顶、坡底延伸的固沙措施。先压设横向沙障,方向与主风方向垂直;再压设竖向沙障,方向与主风方向一致。横、竖向沙障要紧密衔接。
沙障设置方法:按沙障设置规格,先开(挖)25~30 cm宽、15~20 cm深的沟;再将麦草横铺在沟上,要求以沟中心为界,两边的草大致铺停,且均匀、连续无间断;然后用干沙将麦草中间压在沟中,使两边翘起;最后用沙将两边翘起的麦草淤好,使之与沙面垂直。每米用草量1~1.25 kg,667 m2用草量1 000 kg左右。
造林技术要求:株行距3 m×3 m,667 m2栽植74穴,每穴植苗3株(3株放在一起)。栽植时,先将表面的干沙清到一边,再挖长×宽×高为30 cm×30 cm×40~50 cm的栽植穴,将挖出的湿沙堆放在穴的另一边;穴挖好后,将苗木根系对齐,紧靠穴壁放好,使根系舒展,用少许湿沙坐稳苗木;随栽随用水车拉水至造林地后人工提水或用塑料软管每穴浇水15 kg左右(干沙层薄的地方少浇点水,干沙层厚的地方多浇点水);等水渗干后,及时用挖出的湿沙将栽植穴填平,再在表面撒一层干沙。梭梭植苗造林,要求苗木栽植深度比原土印要深10~15 cm,或更深一些。
秋季造林时,要先清除干沙层,再挖穴、放苗并用湿沙回填至与原沙面齐平,踏实后再在上面撒一层干沙。若沙丘水分不足,造林时要适当补一些水。
(2)丘间沙地、沙化土地等造林。除风蚀较为严重的地段需先设置沙障再造林外(方法同沙丘造林),一般都直接挖穴栽植。株行距3 m×3 m或2 m×4 m,667 m2栽植74穴或83穴,穴规格40 cm×40 cm×40 cm,每穴植苗3株、灌水15~20 kg。若挖穴困难,造林前可用机械按规定行距先松土,然后再挖穴造林,松土深度50 cm以上,或采用机械挖穴。
(3)假砾石戈壁造林。头年秋季用机械按规定行距开沟淤沙积雪,沟深50 cm以上,翌年春季在沟内挖穴造林。株行距2 m×4 m,667 m2栽植83穴,穴规格40 cm×40 cm×40 cm,每穴植苗3株、浇水20 kg左右。
2.6 抚育管护
梭梭造林后可自然生长,抚育管理比较简单,主要是防止牲畜践踏啃食及白粉病、大沙鼠等危害。
(1)梭梭白粉病的防治。主要为害梭梭嫩枝。发病轻时,仅枝条局部被白粉覆盖;严重时,全枝被白粉覆盖,被侵染的嫩枝失去光合作用,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2013年,国家林业局将梭梭白粉病菌列入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5]。通常7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为病害扩展蔓延期,9~10月以有性繁殖方式产生闭囊壳越冬,在梭梭枝条上越冬[6]。
防治方法:合理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营造混交林;加强幼林抚育,发现病虫鼠害及时防治;发病前期及时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叶面保护性广谱类杀菌剂,发病中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叶面內吸性广谱类杀菌剂。
(2)大沙鼠的防治。当地又叫柴老鼠,主要危害梭梭、白刺、沙拐枣、盐爪爪、沙米等荒漠植物,常栖息于生长着梭梭等灌木、半灌木丛的低缓沙丘上。喜食梭梭幼嫩枝条,状如刀割,并在梭梭根部打洞筑巢,以十多个至数十个不等的洞口组成庞大而复杂的洞群,将沙层纵横割裂,致使沙丘空虚松散,梭梭根系遭受破坏,轻者引起树势衰弱,重者造成部分林木死亡。
防治方法:在梭梭行间撒播沙米、碱蓬等大沙鼠喜食植物的种子,以减轻其对梭梭的危害;加大天敌保护力度,发挥猫头鹰、狐狸等天敌对大沙鼠的生物控制作用;4—11月份在鼠洞密度较大地段,以小胡萝卜块、梭梭嫩枝等为诱饵,在距鼠洞20 cm处放置鼠铗捕杀;每年春季杂草返青前和秋季杂草枯黄后,取梭梭嫩枝,剪成20 cm左右长的枝段,用2%的盐水或清水浸湿后撒上溴敌隆,插在距洞口15~20 cm的地方,引诱大沙鼠取食毒杀或用溴敌隆玉米毒饵各防治1次。早10:00前投饵,第二天清除被毒杀的大沙鼠,并补放毒饵,连防5 d;推广应用C—型肉毒梭菌素,于每年春、秋季各防治1次,投药量667 m250g左右。
3 结论
梭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为西北部荒漠、半荒漠和干旱盐碱地区优良的环境建设树种,其育苗、造林技术相对简单,但生产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优良中林龄林分中生长健壮的母树采种,采回的果实及时晾晒,经碾打、去杂后装袋入库妥善保管,防止种子受潮;二是播种前一定要进行发芽试验,根据种子发芽率,确定合理的播种量,发芽率低于65%的种子慎用;三是播种后加强苗期抚育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天气状况和苗木生长势,尽量少浇水,及时除草松土,预防病害,培育优质壮苗;四是要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选用1a生Ⅰ、Ⅱ级合格苗木,严把栽植关,栽后注意防止牲畜践踏啃食及白粉病、大沙鼠等危害,力争尽早发挥防护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