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BD+LCBDE与ENBD+ERCP/EST在胆总管结石合并中重度急性胆管炎中的近期疗效对比

2023-01-16鲁为朋孙礼侠王晨刘志刚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胆管炎中重度胆总管

鲁为朋,孙礼侠,王晨,刘志刚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1.肝胆外科,2.急诊外科)

中重度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AC)属于急性胆道感染较为严重的类型,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CBDS)[1]。东京指南2018(Tokyo Guidelines 2018,TG18)及国内指南(2021版)均建议中重度急性胆管炎尽早行胆道引流,待全身状况稳定后二期进行病因治疗[2-3]。胆道引流首选的方式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推荐应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或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2-3]。患者病情稳定后,二期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属于两种比较理想的取石手段。ERCP/EST是非常有效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然而仍有10%~15%的胆总管结石经常规ERCP难以清除,主要是因为结石较大(长径≥15 mm)、多发(≥3枚)、充满型或嵌顿性结石[4-5]。本课题组对1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中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采取ERBD+LCBDE的治疗方案,并与同期25例行ENBD+ERCP/EST治疗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肝胆外科、急诊外科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中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44例。其中19例行ERBD引流,待病情稳定后二期行LCBDE治疗,作为研究组(n=19);25 例行ENBD引流,待病情稳定后二期行ERCP/EST治疗,作为对照组(n=25)。纳入标准:(1)符合TG18诊断标准,符合中重度急性胆管炎[6]。重度:伴有一个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中度(≥2项内容):体温≥39 ℃,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总胆红素≥5 mg/dL,低蛋白血症<0.7×正常范围的下限,年龄>75岁;(2)影像学检查(B超、CT或者MRCP)提示存在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8 mm;(3)胆总管结石长径≥15 mm或结石数且≥3 枚;(4)心肺等功能能耐受手术、ERCP。排除标准:(1)肝内胆管结石或良恶性肿瘤等导致的急性胆管炎;(2)轻度急性胆管炎;(3)既往行ERCP/EST或胃肠重建手术(毕式Ⅱ吻合、胃肠Roux-en-Y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4)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

1.2 术前准备

入院后对所有患者立即禁食、禁水、抗感染、液体复苏等对症治疗,重度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给予呼吸、循环系统支持治疗,急诊完善感染性指标、生化、凝血功能、术前四项检查(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心电图、胸部CT等排除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研究组(ERBD+LCBDE):监测生命体征,术前镇静、镇痛,经口送入十二指肠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镜头对准乳头开口,插管成功后造影见胆总管结石。顺导丝置入7.5~8.5 Fr塑料圣诞树胆管支架,支架头端越过于结石上方,尾端显露在乳头外,胆汁流出通畅。4~6 周后行LCBDE。LCBDE手术大致过程:患者仰卧位,全麻后消毒、铺巾。脐下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若合并胆囊结石先行胆囊切除后放入胆囊袋,暂时置于肝肾隐窝。充分游离胆总管前壁粘连及表面浆膜,纵行切开胆总管约1.5 cm,显露胆道支架并取出。纤维胆道镜取出结石,向上探查至2 级肝管,向下确认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置入T管一根,4-0 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T管可靠,自腹壁引出T管给予加压注入生理盐水,确认创面及T管缝合处无胆漏。右上腹网膜孔置引流管一根,缝线固定引流管及T管。根据引流液情况,术后3~6 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6~8周视窦道情况行T管造影或胆道镜检查。

对照组(ENBD+ERCP/EST):监测患者体征,术前镇静、镇痛,经口送入十二指肠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镜头对准乳头开口,插管成功后造影,置入鼻胆管一根至肝门部胆管。病情稳定(3~7 d)后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应用网篮尽可能取净结石,放置鼻胆管。3~7 d后行鼻胆管造影,无结石残留,拔除鼻胆管。结石残留再次行ERCP取石。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前患者一般资料、胆道引流前后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碱性磷酸酶(ALP)]及感染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指标包括: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取石成功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等近期疗效。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临床症状与体征(腹痛、发热、黄疸)、内科疾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道手术史、结石数目、结石最大径、胆总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术前肝功能(TBIL、ALT、γ-GTP、ALP)及感染性指标(WBC、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4。两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胆道引流术后比较

组间比较:胆道引流术后3 d肝功能(TBIL、ALT、γ-GTP、ALP)及感染性指标(WBC、CRP、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3 d肝功能和感染性指标均较本组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4。

表2 两组胆道引流前后感染性指标(WBC、CRP、PCT)比较

表3 两组胆道引流前后肝功能指标(TBIL、ALT)比较

表4 两组胆道引流前后肝功能指标(ALP、γ-GTP)比较

2.3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94.74%vs64.00%),且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53%vs44.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研究组近期并发症包括1 例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1例LCBDE术后胆漏;对照组近期并发症包括8例PEP、1例出血、2例鼻胆管脱落(1例不能耐受自行拔除、1例不慎脱落)。

表5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3 讨论

中重度急性胆管炎(AC)治疗的关键是快速解除梗阻并保持引流通畅,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ERCP是无创性胆道引流的首选,TG18 及国内指南(2021版)强烈推荐应用ENBD或ERBD,待病情稳定后,再二期行内镜或手术治疗[2-3]。但相关指南均未明确指出何种组合方式最优,ERBD+LCBDE的组合方式目前罕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ERBD+LCBDE与ENBD+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中重度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希望为胆总管结石长径≥15 mm或结石数目≥3枚、合并中重度急性胆管炎的患者提供诊疗思路。

内镜下胆道引流包括EST、ENBD、ERBD。EST可以在胆道引流的同时取出结石,但易发生出血、穿孔的风险,不推荐用于中重度急性胆管炎、凝血功能异常和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2-3]。ENBD和ERBD相对简单、快速、有效,研究表明两者治疗急性胆管炎的安全性、有效性没有明显差异[7]。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经ENBD、ERBD引流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与文献结论一致。笔者结合文献,总结ENBD和ERBD的优缺点[7-9]。ENBD优点:(1)能观察胆汁的引流量和性状;(2)胆汁培养取材方便;(3)鼻胆管造影可了解胆管情况;(4)管腔堵塞时,能够胆道冲洗。ENBD缺点:(1)经鼻置管不适感明显,易拔管、脱落;(2)胆汁丢失导致内环境紊乱;(3)鼻胆管不慎扭曲、对折导致导管堵塞;(4)长期带管时,生活质量下降。ERBD优点:(1)将胆汁引流至十二指肠内,贴近生理状态;(2)无带管的痛苦,不影响正常的生活;(3)可能会使大结石变得更小、碎裂(结石与内支撑管长期摩擦后体积缩小),甚至自动排石可能。ERBD缺点:(1)支架堵塞,需要二次干预;(2)无法观察到胆汁引流量及性质;(3)再发胆管炎;(4)支架移位、脱落。ERBD早期并发症包括高淀粉酶血症、PEP、胆管炎、穿孔和出血;远期并发症包括支架阻塞、迁移,多发生在术后3~6个月[9]。预防远期并发症需要3~6个月后再次更换支架,不适合作为一项永久性治疗手段。Sohn等[10]认为,放置支架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早期并发症多因ERCP过程中行EST、球囊扩张、网篮取石术等复杂的操作过程导致,而ERBD本身组织伤害程度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二期手术治疗能够避免支架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综合ENBD和ERBD的优缺点,一期胆道引流选择ERBD作为临时性的手段可以快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肝功能恢复,患者耐受性好。另外,支架可能会使大结石变得更小、碎裂[8-9],为二期LCBDE彻底清除结石提供桥梁。充分发挥ERBD优势控制胆道感染,二期再确定性手术,也比较符合损伤控制理念[11]。

二期祛除结石,ERCP/EST和LCBDE是两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策略。ERCP/EST基础上发展的取石术,包括乳头球囊扩张术、机械碎石术等能增加结石清除率,但可能会破坏Oddi括约肌,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穿孔、PEP、结石复发和频繁发作的胆管炎等[12]。胆总管结石≥15 mm或结石数目多,内镜下取石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反复取石操作容易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导致取石不净及增加并发症发生率[13]。随着腔镜技术的成熟,外科医师更倾向选择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不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并且可以防止Oddi括约肌的破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4-15]。Gad等[14]回顾性分析21例在ERCP失败后接受LCBDE治疗的困难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达到95.2%;研究认为这类患者可以从LCBDE中受益,可以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Ma等[15]总结了一项单中心8年的临床经验,结论显示无论是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还是成本效益,LCBDE对困难性胆总管结石具有更好的优势,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ERBD+LCBDE比ENBD+ERCP/EST具有更好的结石清除率(94.74%vs64.00%,P=0.041)、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10.53%vs44.00%,P=0.016),而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相当(均P>0.05)。虽然两组取石成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337),但是对照组有3例患者EST取石困难,更改为LCBDE治疗,因此笔者认为,针对胆总管结石长径≥15 mm或结石数目≥3枚、合并中重度急性胆管炎的患者,ERBD+LCBDE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组合治疗方法。

综合上述分析,ERBD+LCBDE、ENBD+ERCP/EST两种方案治疗胆总管结石(结石长径≥15 mm,或结石数目≥3枚)合并中重度急性胆管炎均安全有效,但ERBD+LCBDE较ENBD+ERCP/EST在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本研究缺点是随访时间较短,不能评估两种治疗方案长期疗效,这是本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猜你喜欢

胆管炎中重度胆总管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中西医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的应用效果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