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秋悦:在流动的意识中选择爱与自我

2023-01-16李佩瑶受访者提供

优雅 2023年1期
关键词:经历装置艺术

文:李佩瑶 图:受访者提供

关于李秋悦,你总是能在她身上找到一种兀自的游离感,是与人们亦近亦远的距离,也是思绪中不可名状的漂浮姿态。

她的艺术作品也毫不例外,那些作品打破桎梏的边界,开阔观者的眼界,能从任意角度中找到专属于当下时分的独特意义注脚。

但当你跟她再靠近一点点时,你就会发现她的眼中融入了各色生动的内容与细节,这些都将被她独处时酿成各种不同的回味,在她的心中反复回转。就像一株长在高处的花,将一切尽收眼底却仍默默汲取养分,仰天开放,把馥郁的爱与坚定的自我绽放在自由的空气中,随风摇曳,随性而生。

多栖生活家

刚认识李秋悦时,你很难一下子去定义对于她的感觉。她带有一种慵懒与随意感,那种感觉不像是具有成都特色的闲适或自得其乐,也不是与外在的热闹和琐碎接壤的随性感。而是内在的融洽与自知,也是一种不顾及其他的底气和自信。

在与她的逐步交往中,我惊叹于她生活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与她的外在表现形成反差,给人惊喜。

“多栖”在于地域的多样,也在于她工作身份的多元。就像她对于自己的形容是“泛兴趣爱好者”。在工作中,她并不专一于某一个领域中建树,而是多方涉猎共同发展,你可以在商场中看到她落地的艺术装置作品;也可以在艺术展览中看到她参与策划的项目;在时尚圈,她作为时尚战略顾问把控品牌趋势;在创业品牌中,她作为主理人亲力亲为……而这些她正在规划与执行的事务都被她统称为“喜欢的东西”。

如此多元的身份也归结于她与众不同的多样的地域视角。早在她的大学时期,她就远赴法国留学,在研究生毕业后,她留在法国工作了两年时间。

她至今还记得在法国留学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些回忆已经有些遥远得不像是亲身经历过,但又像冥冥之中被刻在了她的血液中,妙趣横生。

基于早年的经历和广泛的兴趣,她现在难以把自己局限在任意一个行业中。她形容自己并不具备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性格,而是更偏向于实际践行的行动派,“很多事情我都能做,我也都可以做好,我也有我自己的判断在里面,怎样才能更高效地节约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包括金钱成本,都需要多方面的协调。”而每一次项目的历练也给她带来能力的提升,现如今,她说她已经通过工作的历练后“什么都会一点了”:设计、插画、采访写稿、布展……她都能给出较为专业的意见。

正是这些经历让她如今拥有更多元化的视野和选择,兴趣作为她的动力也推动她不断地辗转各处。各类工作被她穿插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缝隙,安排得井井有条。

可以说她是多栖艺术家,也是多元化身份的体验者,更是生活家。

不被定义的自由

“很多时候,我的经历,就是来自于我选择了和同龄人不同的道路。”

似乎从小开始,李秋悦就开始用心书写下自己的经历与成长。

她的父母给了她足够的空间与选择的自由,她对自己的未来会去做相关的选择,“那个时候就很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有清晰的人生规划”。在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她的认真思考,对于每一个选择,她都尽力完成,做到最好。选择去异国留学与生活也是这般。她在高中时期就决定留学发展,认真学习语言,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申请到了心仪的学校,并且跳级进入本科二年级。

但在国外的生活与学习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在学习中,虽然她的法语水平达到了考试评级的最高级,但是运用在学习中进行论述与写作时仍然是件很有压力的事情,尤其是还得跟上以法语为母语的当地同学的学习节奏,为此她在“真的还挺难的,只能抱头痛哭”之余,于课堂中努力记录,写下满满的笔记本,再到图书馆花时间精力去慢慢吸收消化知识点。在不断地学习摸索中,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当年学期中少有的不留级就修过所有科目的中国学生。

“我是一个很有自己世界的人,所以说我需要很大的自我空间。”

大学毕业后,她开始研究生的学习。一边工作一边上课的她在巴黎、斯特拉斯堡间来回奔走,坐着高铁不停穿梭的同时,也让她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国社会。

她始终坚持不被定义,“我会比他人更想要知道自己应该身处何地,去做什么样的事情”。

在网络信息充斥生活,人生的选择看似多种多样的今天,一些人虽然手握无限可能,但却依然只能随波逐流,难以找到生活的方向。如果说自由是难以被拥有和定义的,那么不自由一定是相对的和被选择的状态。

李秋悦带着对自我人生历程的把握,与对自由随心界定的态度,并不限制自我生活的广度。她的职业生涯由自己一步步扩宽,从物流行业、汽车行业、时尚行业、妆品行业到如今的多维度跨行业的工作和生活。

她跳脱出多数人的惯性之途,并不随俗浮沉,自由不被她所定义,但她定义了属于她的自由。

用眼眸探寻漂浮的真理

2022年10月,李秋悦参与了一庐艺术在合景摩方成都MCUBE两周年的艺术项目策划,并在其中落地了3个艺术装置。

这些装置的意义在于:从眼眸、视界出发,关注外在和内省,寻找世间万物与精神自由的爱与真相。整个装置由“宇宙堤坝、漂浮真理、庄周蝴蝶”三个部分组成,代入摩方场域现场呈现艺术的实验性视觉与可互动性。

她的作品以更多独到的视角,结合别出心裁的选题,共同创造出全新的关注焦点,带观众体验区别于当下流水线般的展览叙述内容。

《漂浮真理》

《庄周梦蝶》

此次艺术装置更是汲取万物轮回的哲学精神与宇宙物理的极致浪漫。主题“通感之境”内含庄周智慧与宇宙物理,立足于“无视时间与维度的爱”,从一楼至二楼,都可发现艺术装置的作用与必然的联系性,向观众呈现摩方式的“艺术实验精神领域”,看见并实现主体与客体的感官转换。

她主导设计的艺术装置中也有着别出心裁的创意与亮点,诉说了宏大的主题。从内在深度的扩展,到外在艺术作品的呈现,都有着人文关怀与美的传递。例如“庄周蝴蝶”的装置部分,立意在于:眼含万物,庄周梦蝶。物我视界,浪漫双生。在后疫情的治愈时代共爱永存,超脱秩序,离开当下感知宏观以外的一层微观境界。

装置利用蝴蝶的视觉元素以小见大,反映物我:在庄周的思想中,人总是难以分清“真实与虚幻”,万物浑然一体,自成风景。以此为装置灵感呈现“庄周蝴蝶”的空性与万物无尽轮回,都仿佛在论证心底的自由宿命,外在内生的浪漫哲学法则。

如果说“宇宙堤坝”是“内在自省”那么“漂浮真理”便是“外在探索”,装置整体结构上相对开放自由。三块高度不一的PC镜面模拟了眼睛的形状,象征着人眼观世界万象。装置各面高度也并不相同,在这样的巧思构造下,人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不一样的风光,因此就能在欣赏时得出不同思考与理解。

装置内外呼应,由新的视野出发,由形的铸造生成,向心的方向茁力生长触动心弦。

而整个艺术装置的创作灵感来自宇宙和奥德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史诗《奥德赛》的主角,曾参加特洛伊战争,献计攻克了顽抗十年的特洛伊。)的投射。文学史诗英雄奥德修斯漫长探索的归家之旅,被她投射到宇宙的载体中,以一种更内在和抽象的形状组合成完整的艺术装置,表达了她独特的艺术视野。

她认为正如我们的生活,“你要去经历,要去征战……在包括奥德修斯、包括希腊和罗马的一些神话中,都会去讲到“对抗”这一主题。不管你是在家里面也好,还是在外面漂泊也罢,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东西融汇统一后,才能形成此刻的你”。

用眼眸探寻了漂浮的真理,由内向外表达艺术的能量,她让浪漫与爱被具象成实体,真实地投放在了现实的场域中。

看见世界的可能性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着各式的成长经历与迥异的生活体验。就像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叶片,我们的人生也在自我轨迹中默默前进。其中相同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完整地把握我们每一分秒的人生,每一个过去都是我们选择集合的结果,每一个当下也是我们探求所有可能性的发展与演化。

李秋悦说,对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整个的时间节点,是把控得比较好的”。求学与工作,都是她自主的选择和坚持,我想对于她的年轻人生,目前是没有“后悔”两个字可言的。

虽然她是事业心很重的一个人,不过偶尔也会给自己放假,并不是每日一成不变围绕着工作轮轴转。比如,她有过不吃饭睡一整天的时候,也有连续工作24小时的时候,也有用于完全娱乐不用关心工作的整块时间……

在讲述自己故事的途中,她也在感叹自己之前的体验如此丰富有趣。她说自己“从不回望过去”,并认为“只有自己经历过了之后,你才会有感同身受的体会”,诉说与回望并不能带来具有长时效性的功能和效用。因此她关注当下,活在此刻。

对于未来规划,她并不设限。“我很感谢经历,我觉得这些经历是人生该有的一些层次和一些内容”。她始终在一种准备的状态中,并相信该来的总会来到,并不需要太在意外界的一些声音。对于命运的安排,她也始终抱有一种乐观主义者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时间轨迹,你有自己的一些安排,有自己的一些命运在里面,你就该去做到相信自己,同时去平衡你自己精神的饱满程度和层次”。

似乎生活和命运有时候并不用看得太过于沉重,抱着一种努力践行不愧对自我,达到她形容中对事物“心安理得”的状态,就会看见世界的可能性,未来也会慢慢以她想要的方式构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线,只是早来和晚来而已。”

从无意义到有意义

当我在采访李秋悦时,她更多是提及自己工作中有趣味的一面,以及给我展现她引以为傲的工作成果。但其实我之前有幸与她一同在项目中共事过,工作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突发的困难,也有着大家一起熬夜处理工作内容的时刻。这些不那么欢乐的部分她并没有提及倾诉,更没有丝毫的抱怨。

关于工作的细节和苦累她早已习惯,有着超常的耐心及心力去处理其中每一个细节。似乎她已经并不在意工作的繁杂,更多关注于内容的把控与最终的展现。在工作中,她也有和合作方较劲甚至是冲突的时候,这时她会据理力争,坚守专业性的底线,但事情发展到她无法控制的时候,她也会用她的方式挽回局面。“其实有一个尺度在,就是我有时候会不撞南墙心不死。但我撞完了之后,我会回头。”她坚守自己对作品的认知,但同时也有着灵活的处理方式,并试图在艺术与商业间找到绝妙的平衡。

“你需要去做一个很好的平衡,因为毕竟是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在合景摩方“视觉实验艺述展”的准备过程中,李秋悦惊喜地发现2022年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了“量子纠缠”的相关研究内容,而这与她正在创作的主题想要表达的观念有着相似性和巧妙的呼应。“我觉得很开心,自己的一些虚无缥缈、无意义的想法,得到了比较有权威的印证,你会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变得更有意义。”

谈及品牌文化以及艺术表达,她希望通过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文化输出,大家可以去更多地打开视野,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内容,你要去看到哲学、你要去看到物理、你要去看到一些文学的东西在里边。

她希望观众能够在看自己的展览时不虚此行,真切感受她如何把生活中提炼的智慧与哲思汇聚成的作品,而后能扩宽眼界,打开意识形态固有的边界,我想这就是所有不同形式载体的表达,最终之于她的意义。

成为自己

如今李秋悦已经度过了迷惘的时期,生命对于她而言已经不再变得像迷雾一般难以捉摸和界定,对于生活她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解答。她相信缘分,也信任自己,在经历中她仍然会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

当我最后问到她怎样平衡自己内心时,她认为“得找一个出口,这个出口是需要去向外部获得的,尽管外部会给到你很多焦虑,但你自己的人生路还得自己坚持走完。同时要相信一些宿命和一些选择的东西在里边,你要去做到一个真正的自洽。”她觉得生活不空虚,就不会焦虑,累一点的话是很好的,最怕的是你精神上面的一些空虚。就是人生确实是无意义的,但是你不能空虚,你空虚的话就是说明你自己没有真正地进入到你自己的世界里面,没有真正地去填满一些你生活中该被填满的。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拓宽自己的涉猎,然后才能让自己过得心安理得,过得自洽。从最基础地做好每件事开始,然后成为自己,找到自己的本我。

在去年4月,李秋悦正式做出了未来继续生活在成都的决定。她笑着说:“你不觉得成都就像巴黎一样吗?都有着它们自己的慢节奏。”

或许她已经在成都找到并成为了那个本真的自我,在生命之河中她游离大众,却又以自己的姿态认真参与其中,与之互动,逐渐成为自己。

在流动的意识中,她无畏地选择爱与自我。

而一切都向着她期许的那般,缓慢到来。

猜你喜欢

经历装置艺术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纸的艺术
轰趴装置指南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