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TS 艺术

2023-01-16

优雅 2023年1期
关键词:艺术家装置

摄影艺术家Aaron Tilley《假镜子》系列作品之一

埃及 开罗 对古埃及的碎片化回忆艺术家SpY在胡夫金字塔附近用铬钢和玻璃创作出一个大型球体镜面装置作品《同一个太阳下》。装置直径4米,球体上均匀分布着多个圆形镜面,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碎片反射中捕捉到周围的景色。该作品呼应了经典埃及数学、象征主义以及创造和重生的概念,探索了从遥远的过去到现在,以及对人类未来的设想。

丹麦 哥本哈根 太阳能博物馆艺术家Tom¤s Saraceno用回收的塑料袋制成的大型气球装置作品《太阳能博物馆》,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五彩斑斓。该装置不借助太阳能板、电池、加热装置、稀有气体、引擎和燃料即可在空中漂浮。Tom¤s解释道:“它所有的动能全部来自太阳和地表所给予的热能,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排放’”。

瑞典 厄勒布鲁 天上掉下个大黄兔提起兔子,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其实在景观雕塑中,兔子形象除了“萌”,也可以多种多样。荷兰艺术家Florentijn Hofman用当地生产的木瓦制作出一件大型雕塑作品《大黄兔》,作品高13米,展示出一只巨大的毛绒兔子偶然掉落在广场中心的情境。大黄兔瘫软在地上,翻起屁股,长长的耳朵平铺在地上,圆圆的眼睛望着天空,童趣又可爱。

意大利 威尼斯 梦幻彩虹德国艺术家Katharine Grosse用金属网布创作的装置作品《Apollo, Apollo》,让人联想到福图尼织布、水磨石马赛克砖等著名的威尼斯传统工艺品,而装置材质的流动性则呼应威尼斯城中纵横交错的水道与粼粼波光。在这个幽暗静穆的展览空间中,该装置开辟出一道通往梦幻世界的门廊,使现实与梦境在流动中相互融合。

澳大利亚 珀斯 孤独坚守的家园为记录曾经住过多年的房屋,澳大利亚艺术家Ian Strange与一支由建筑、电影、制作和照明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创作出大型装置作品《达利森》。该装置通过一个大型LED视频屏幕、灯光、声音装置和表演,为这个孤独坚守的家园赋予生命,并将其记录在一个18分钟的影像作品和四个摄影系列作品中。

英国 伦敦 色彩的魔力英国艺术家Morag Myerscough首次用竹子作为创作材料在伦敦格罗夫纳广场搭建出一件大型互动装置作品《看穿》,该装置融合Morag标志性的风格——醒目的色彩、几何图案和霓虹灯,上面写着“充满希望”“我们所有人”等词汇。Morag说:“后疫情时代,人们需要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把自己从紧张的日常生活中转移出来。”

01 艺术装置《你的垃圾有多重?》通过制造强烈的压迫感引发人们关注建筑废弃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02 艺术装置《森林往事》以阿联酋的红树林为设计灵感。当游客进入装置,巨大的“树冠”与光影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作为后起之秀的沙漠之城,迪拜在塑造自身城市魅力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创立于2012年的“迪拜设计周”,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在迪拜众多政府机构组织的支持下,它已然成为区域性的设计之都和国际设计界的汇集地。最近,“迪拜设计周”以《有影响力的设计》为主题,将环保和设计融为一体,以沉浸式的艺术装置作品充分展示迪拜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03 艺术装置《苏海尔星》的设计灵感来自苏海尔星从海平面升起时海浪起伏的声音。

04 泰国设计师Kin用餐厅丢弃的贝类与天然低碳石灰混合后制成的生物砖,打造出一座“现代化城市”。

05 在传统的象征主义中,树被解释为大地与天空相连的支柱。但在艺术家Banafsheh Hemmat的装置作品《七棵柏树》中,大地与天空之间不再稳定平衡,悬挂的树干暗示着这种平衡的丧失。

06 艺术装置《大地的希望》是利用废弃布料做成的“树”,为鸟类和动物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地。该装置旨在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们看到旧材料的更多可能性。

07 艺术家Karim Tamerji和Elias El Hage共同创作的装置作品《IOTA》,由一群独立的、可堆叠的土制球体组成。这些球体有不同的颜色和纹理,象征着中东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

于航 温柔地挑衅

于航的大尺幅绘画承载的是艺术家本人对所有生活事物私人化的感受。他的绘画在抽象的结构上进行模糊的具象勾勒,明艳的色块和张扬的笔触为画面带来了“乖张”气质。于航视自己的作品为一种“温柔的反抗”,试图在有形与无形的特定状态中捕捉隐藏在集体潜意识背后的恐惧迷雾,反讽固有僵化的秩序陷阱。在近期作品中,于航一改早期因使用深色而形成的类似壁画的视觉效果,转而大量施以明黄、亮粉、天蓝等极高饱和度的颜色。这些明亮绚丽色彩的对撞不仅赋予作品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而且象征着一种主观的对抗。于航通过方向各异、疏密不同的笔触,巧妙地织就了十个独特的空间,每个空间中既蕴含着层叠多变的维度,又有着充满矛盾且柔软的内心世界,更有悬崖边花瓣随风起舞的奇幻梦境。

费亦宁 马戏团之夜

费亦宁的作品关注当代人置身庞大社会机器中的异化状态。创作媒介涵盖3D动画、3D打印、数字成像等技术。费亦宁通过抽象叙事、假想预言结合荒诞与现实,呈现深度信息化的世界与被其裹挟的个体之间纠缠的关系。近期作品中,费亦宁以安吉拉·卡特笔下《马戏团之夜》的女主角“飞飞”为灵感,她既是坠入凡间的天使却又不得不靠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个体的坚韧挣脱于泥沼之中,挑战着男权世界中运行着的恶。而“网”的概念援引自《夏洛的网》(E·B·怀特),叫夏洛的蜘蛛靠着在网上织出奇迹般的文字拯救了小猪威尔伯,却也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在这里,费亦宁通过制造出生物的奇迹抵抗着这个人类中心主义世界对于其他物种天性的窜改与规训。“飞飞”和“网”都是对抗过现在看似理性世界的强大生命体。

龚辰宇 他方世界

在新作中,龚辰宇构建了一个神秘而奇幻的“他方世界”。画面中涉及的每一个场景,似乎都与西方古典绘画或者舞台戏剧的背景存在关联,既遗留着熟悉的视觉元素又保持着陌生的疏离感。龚辰宇无意延续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传统秩序,作品并不倾向于明确而稳定的叙事结构的重建,也不执着于对某个真实场景的再现。它们更多来自艺术家对于世界纵横捭阖的虚构,同时叠合着时间、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超验想象。出现在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身着奇装异服的少年,还是骑士、海盗、水手,或者披着盔甲的鼓手……他们的姿势大多带有不同程度的仪式感,仿佛沉溺在早已消逝的事件和时间中难以自拔。他们饱含着激昂和颓废的双重矛盾情绪,又毫无违和地定格为画面中永恒的一瞬间。

赖志盛 绷紧的线索

赖志盛在空间或风景中进行细腻的干预性艺术实践——绷紧的线索,收集水珠的小孔,或是破墙而出的树木等。其创作以装置及雕塑等多种媒介探索了张力、日常生活及个人经验。赖志盛关注细节,常在特定空间的不同元素之间创造新关系,直接与观众的身体及存在感知相沟通,作品带有一种轻松、富有玩乐意味的极少主义倾向。赖志盛感兴趣于自反性概念,以及这概念在观念艺术传统中的应用,他以此思考为基础进行的创作往往对作品自身的人造属性或荒诞属性保有强烈意识。他有意识地创造带有场域特定属性的非典型日常现实。赖志盛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常引用其长达十三年的砖瓦匠职业经验,以此为基础探讨劳作及消费主题。艺术家致力于在进行艺术实践时去除自我表达的痕迹,甚至将表达的责任转嫁于观众或布展技术人员身上。

牟柏岩 胖子的“胖”

在新作中,牟柏岩改变了以往对“形象”界定的刻板印象,语言形式上去冗趋简,塑造了似卵体、果实、胚胎、种子等等原初状态的形,并以生命萌发的态势亮相。尽管雕塑完全消解了人形外表,其中独有的柔软式人体美学依然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牟柏岩前后作品的关联中,“胖子”如同隐匿到不同有机体内的幻身,在“性相近”的化合中重生,在相貌上虽有些难以名状,却依然保有“惰性”、“温和”、“幽默”的气质,显现出一种不被欲望驱使的、安住于混沌状态的“乐”,胖子的“胖”从自我封闭与保护的意味中得以升华。更是内心世界向精神深处软化的延伸。艺术家尝试一种形态融合的“模糊”感,在自我与世界的交互中,酝酿出更贴切的语言与表达,寻找与观者的情感共鸣。

王亚彬 水墨花石图

王亚彬是一位非常善于“叙事”的艺术家。在最初的“搜山”直到后来的“游遨”、“白马道”等作品中,他总是利用雪泥鸿爪般的“暗示性的故事”,引导出自己浪漫而深沉的思想情感。但“花石图”系列所探究的却是“形式语言的叙事”——他显然意识到,中国文人画家笔下的“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和底蕴深厚的笔墨,以及西方现代表现主义大师们的形式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极高明的精神性的叙事方式。从笔渲墨染、空灵透彻的水墨韵致,转向既有空蒙、苍莽的气韵,又有散漫的涂鸦笔调般的充满表现力的语言……王亚彬其实是在一步一步将“花石图”从传统、古雅的视觉品味中解放出来,一步步发展成为能更直接、更自由地承载自己日益复杂难言的,具有深刻体验的视觉语言。

张梦宸 梦呓般的“元素”

2013年,张梦宸遭遇了一场车祸,经历了长达两周的昏迷。冥冥中,人生高光时刻并未如期倒叙闪回,珍贵的记忆不可触碰,只剩下一些抽象的符号和图形。苏醒后,她深感时间是借来的,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这些梦呓般的“元素”,拼贴日志《生活速写》由此诞生。这些年,张梦宸攒了数十本画册,共计两万余页,如果说《生活速写》的她是个观察、记录者,客观地抓取元素、灵感。那么《窗前风景》则迫使她通过灵感唤起自我觉察,去演绎、感知过去的记忆。这些作品的灵感起源于张梦宸一次阅读之后的感动:人类与美妙世界共存的真实意义是什么?不是在自然界中苟活,而是要想办法突破三维空间的所见,去与自然界同频,假设的挑衅和绚丽无比的想象之花就是最锋利的武器。

张温帙 泥土“黏”的性格

《非常硅》是张温帙近期最新作品。这个名字起源于张温帙陶瓷作品中不规则和非常规的元素。陶瓷一直是张温帙艺术表达的形式,而《非常硅》则是表达艺术家勇于打破传统陶瓷规则的外形、刻板的结构与艺术形式,通过这些陶瓷作品,张温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泥土“黏”的性格,其外形不规则的作品,充分体现了黏土可塑性强的特点与优点。张温帙运用抽象表现主义雕塑语言,演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世界的渴望。《非常硅》不正是当下人们所经历的现实生活的写照吗?如今的人们被日常琐事捆绑着,内心却总想将生活过成诗,但往往总是过成八股文。张温帙试图用雕塑语言在展览中写成一篇散文诗,情绪、幻想、抒情、自我放空……

姚晨

中国演员

“我希望能有更多和自己的年龄、心智相匹配的角色去诠释,但市场上这一类的角色很少,缺乏真正的表达空间。”

姚晨不喜欢“中年女演员”的称呼,毕竟在40+的年龄是作为演员最成熟的一个创作表达期,她只想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放进作品。

张震岳

中国台湾歌手

“‘前浪’最重要的功课,其实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娱乐圈的“后浪”随时会一拥而上,张震岳认为需要学会如何面对这种不可控。预设自己随时会被打乱推翻,甚至可能失去一切。就好像冲浪一样,大自然有它的节奏,如果和它对抗,反而会花掉更多的力气。

廖逸君

中国视觉艺术家

我并不是捕捉生活真实的场面,而是通过照片的形式,把我的各种想法放在一个类似于现实的场景中,为了让我自己观看。”

摄影对廖逸君而言,它不是一个视觉日记,更像是一种探索自我的方式。拍照相当于把她的想法和现实捏在一起呈现出另一种东西。

申玲

中国艺术家

“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画的好坏在我看来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反而是画的状态可遇而不可求。”

长时间单一而沉溺地去做一件事是申玲喜欢的存在方式,没有喧嚣和杂念。她那些如电影镜头般的片段式绘画就像她自己,自由而跳跃。

许芳宜

中国台湾舞蹈家

“我觉得身体变聪明了,只有训练、积累到足够的量,身体才懂得收和放。”

许芳宜19岁才开始学舞,起步很晚,但却被称为“美国现代舞之母葛兰姆的继承人”。如今,虽然已到“知天命”的年纪,但她却认为自己只是少了些青春的肉体,总体来说还挺享受的。

卜云军

中国艺术家

“我希望脱离美术史的轨迹,进入到底层的逻辑中去,并最终获得标识新艺术史地标的可能性。”

卜云军从不直接在画布上画任何一笔带有情节和情绪的东西,因为这都逃不了美术史上下文的关系,反而是获得对自己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比赢得更广泛的观众更有意义。

刘溪子

中国艺术家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艺术家跟上一代相比,更了解国际化的艺术样貌是怎样的。当回到自己的创作上时,会显得更轻松、更个人化。”

刘溪子有着90后艺术家典型的成长方式。她的艺术关注消费社会,以绘画客观的方式,记录那些最为典型的消费社会景观。

马丽

中国演员

“很多人会认为,喜剧女演员就应该扮丑。我内心是非常排斥的,我可以让你笑,但这种笑一定是高级的,是用心达成的,而不是靠耍怪。”

出道近20年,马丽从话剧到电影,从喜剧到正剧……她慢慢明白自己存在的使命和价值:让嬉笑高级,让角色完整,让生命纯粹。

仁科

中国歌手

我不喜欢条条框框。比如,是由于我做音乐,才产生了音乐的形式规则,而不是说有了各种形式规则,才去做音乐。”

有人形容仁科是“一个不可捉摸的神秘现象”。他的音乐里有非常严肃的东西,而音乐之外,他更为普通人所熟知,是身上的野性与松弛。

崔灿灿

中国策展人

“策展人还是要追求历史的‘公平’和‘正义’,尽管这个词好像用得有点大。”

崔灿灿觉得对整个艺术生态的基础改造,没有比策展更适合入手的了。艺术家强调自我,画廊卖作品……只有策划是没有唯一答案,也是最应该抱有理想主义和改变困境的决心。

猜你喜欢

艺术家装置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除白发简易装置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