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反馈的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3-01-16熊丽婷郝婧宇
熊丽婷,郝婧宇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发热门诊,天津 300381)
支气管哮喘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人群范围广泛,按照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哮喘发生率上升到30%,对人体健康已经造成严重危害[1]。目前,临床针对哮喘无根治方式,主要通过药物控制减少发作次数,尽可能让肺功能处于平稳状态。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有冷空气、环境变化及遗传等,发作时患者大多处于呼吸困难、阵发性咳嗽,我国患者超过了4 200万。由于这类疾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类似,很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等情况,已经有40%的哮喘患者未及时诊断接受治疗[2]。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sthma control test,ACT)可对患者哮喘发作及呼吸情况等进行辅助评估,帮助患者完善自身病情检查。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ACT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将护理服务从医院拓展到居家汇总,通过电话、门诊等形式来获取患者的康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临床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年龄>20岁,<60岁;哮喘发作入院,病情好转即出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等功能异常;先天性疾病病变出现喘息困难;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史;无法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中途退出。对照组:男女比例24∶21;年龄22~54岁,平均(38.41±3.67)岁;病程1~7 a,平均(4.01±1.34)a;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均值(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为(57~71)×10-9mL·L-1,平均(65.32±5.94)×10-9mL·L-1;病情轻度27例,中度14例,重度4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3∶22;年龄23~55岁,平均(38.62±3.31)岁;病程2~6 a,平均(4.20±1.32)a;FeNO为(56~72)×10-9mL·L-1,平均(65.66±5.44)×10-9mL·L-1;病情轻度29例,中度12例,重度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仔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疾病目前表现,待患者出院前为其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告知患者具体的复查时间[4]。
1.2.2观察组
1.2.2.1ACT测控反馈 (1)ACT量表:ACT评分主要包含日常活动、呼吸困难、哮喘症状和急救用药等4个层面,采取5级评分,每个层面1~5分,量表总分为25分。若患者ACT评分<20分,代表哮喘控制不理想,需要继续加强;ACT评分为20~24分,表示哮喘症状得到明显控制,但还需要继续;ACT评分为25分,代表患者症状完全得到控制。(2)ACT测控反馈:待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发放量表评分表,并为患者和家属阐述该量表计分方式,借助手机发布到护患微信群汇总,结合患者的量表评估情况对患者提出延续性护理建议[5]。
1.2.2.2同伴交流 (1)同伴之间线上沟通: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普及,创建一个护患沟通群,护理人员负责帮忙邀请同组患者入群,每周定期举办线上活动,引导患者之间勇敢表达自己治疗过程,并介绍自身康复技巧和自护经验等,阐述居家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之间的沟通,若有不妥的自护技巧要及时指出,让患者清楚自护能力的重要性,每次时间控制在40 min内[6]。(2)同伴线下互动:护理人员组织患者之间线下沟通,协助患者说明线下互动需要的情况,并在取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整体的互动内容包含穴位按摩和运动方式等,患者之间可相互演示,对患者出现不正确锻炼方式时,及时纠正。
1.2.2.3运动指导 (1)坐式呼吸锻炼:让患者采取坐位姿势,通过深呼吸对身体进行放松,双手呈握拳状态,练习时双臂的肘关节屈伸—伸展双臂—膝关节屈伸—抱膝活动—搭肩侧转身呼吸,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锻炼时,提醒患者控制呼吸节奏,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时间在20 min[7]。(2)强化呼吸锻炼:将消毒过的气球道具准备好,指导患者口含气球,经过鼻子缓慢深吸气,通过口缓慢将气体呼出,反复练习,待气球逐渐变大后即可,每日3次,每次10 min。(3)肺功能训练:准备好点燃的蜡烛,并放置离患者唇部10 cm处,指导患者练习索唇呼吸,对准蜡烛吸气呼气,使火焰随着气体倾斜不灭,反复练习延长呼吸时间,每日2次,每次10 min。家属对患者反复实施锻炼,连续持续3个月,待患者复查后,按照复查结果再确定是否进行其他护理[8]。
1.2.2.4微信及电话随访 由科室的医护人员成立微信群,出院前将患者家属及患者加入其中,每日定时由1名护理人员值班在线,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关于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用药引导等,针对患者出现的任何疑问给予及时正确回答。定期在群中舒缓患者心理情况,了解患者近期哮喘发作情况,对控制好的患者在群中给予表扬,针对疾病控制不规范的患者指出问题,并鼓励向其他患者学习,放平心态。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督促患者按时服用药物,不可私自停止用药或不遵照医嘱服用,增加患者院外用药依从性,在随访中传递保健意识,对患者询问异常情况时,告知患者要及时就诊检查[9]。
1.3 观察指标
1.3.1生活质量 采取生活质量问卷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包含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刺激源反应及心理功能等4个项目,共计30个问题,每个问题0~4分,总分12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信效度为0.924。
1.3.2肺功能指标变化 记录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护理后哮喘发作次数。
2 结果
2.1 肺功能及哮喘发作次数干预前,两组患者FVC、FEV1/FVC、PEF、哮喘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FVC、FEV1/FVC、PEF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比对照组少,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和哮喘发作次数比较分)
2.2 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中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发病因素与气道高反应有一定联系。有研究显示,我国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5%,且成年人的发病率超过了10%。该疾病具有反复操作等特点,对患者的呼吸和睡眠都造成了很大影响,易引发肺部疾病。目前对这类疾病无特效药,需要长期规范治疗,以缓解为主、预防复发为辅,做好院外延续护理较为重要[10]。延续性护理是将医院内的护理核心概念延续到院外,让居家休养的患者也可以享受到院内的护理服务,可帮助患者更好康复,帮助患者有效建立正确且健康的生活习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次数,降低并发症风险,延长患者出院时间,降低患者再次住院治疗的概率,能够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健康质量。延续性护理核心理念为成立线上平台,定时监督患者治疗情况,并实时告知患者积极治疗的重要性[11]。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FVC、FEV1/FVC、PEF比观察组低;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比对照组少,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基于ACT反馈的延续性护理可开设同伴沟通、呼吸运动锻炼、帮助患者完成姜灸按摩,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按照患者症状进行不同穴位的姜灸按摩,可刺激患者反射区,能够改善患者对机体功能的协调性,促进患者肺功能快速康复[12]。支气管哮喘患者属于慢性疾病,不用长期在医院中接受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也可让患者回到熟悉环境,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放松。采用ACT反馈量表对患者评估,让患者清楚自己的评分情况,并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技术,可保证患者在院外也能实现自护干预,在家属的协助下,有效缓解患者哮喘发作次数,避免不良症状再次发作[13]。对患者实施穴位按摩后,患者可按照自身的情况反复按摩穴位,不仅单一应用手法按摩,也可以采取黄豆等对穴位进行按压,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人员依靠ACT反馈实现自评,明确患者自身症状及在院外恢复现状,可实现对患者身体情况直观测评,并对患者依从性也有基础的了解。孙荣等[14]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类似,可证实本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基于ACT测控反馈措施,护理人员可对患者院外表现进行监督,按照相对应护理,凸显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同伴交流,引导患者线上和线下交流,鼓励患者之间相互学习,传递自护经验及自护技巧,为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5]。
综上,给予支气管哮喘患者基于ACT反馈的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