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髓核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

2023-01-16孔德胜刘宏建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摘除术椎板开窗

孔德胜,刘宏建

(1.郑州市中医院 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7;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二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目前,外科手术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如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可有效纠正突出髓核组织,缓解脊神经根压迫,缓解腰部疼痛,临床疗效确切[1]。既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主要采用尖刀片,手术刀片长且直,刀刃锋利,可有效切除髓核组织。但临床实践证实,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中操作空间相对较小,使用直柄刀片切除髓核组织,操作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误伤风险,不利于患者恢复[2]。新型髓核刀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在现有刀片基础上进行改良、研发的一款切除髓核的工具刀,可直接安装在刀柄上,且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变换角度,对减少术中损伤具有积极意义[3]。鉴于此,本研究着重分析新型髓核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样本容量为每组25例。试验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0~60岁,平均(47.92±3.87)岁;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平均(20.79±1.01)kg·m-2;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4]50~68分,平均(61.54±4.22)分;病变节段L4~L510例,L5~S115例。试验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4~62岁,平均(48.32±3.91)岁;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20.69±1.03)kg·m-2;术前ODI评分51~69分,平均(62.62±4.40)分;病变节段L4~L513例,L5~S112例。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术前ODI评分、病变节段、性别以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1)纳入标准:①参照第9版《外科学》[5]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经体格检查、CT检查确诊;②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减轻;③符合手术指征,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④患者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研究调查。(2)排除标准:①曾接受过腰椎手术治疗或存在腰椎损伤病史;②合并骨质疏松、内分泌骨代谢性等骨科疾病或对植入材料过敏;③语言表达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交流;④存在先天性脊柱疾病;⑤合并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⑥于外院接受手术,后转运至郑州市中医院;⑦存在完全广泛性麻痹者或四肢有部分截瘫临床表现;⑧既往确诊存在下肢广泛肌肉功能的瘫痪、感觉减退等症状。

1.2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操作,对照组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行常规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在体表对应处标记腰椎间隙;后常规消毒、铺巾;将病变椎间盘棘突作为中点,依次切开表皮、皮下组织以及筋膜层,分离竖脊肌暴露病变椎间盘一侧的锥板,去除部分锥板,从锥板间隙中探查患者的病变椎间盘情况,采用11号尖刀片切掉突出髓核,用髓核钳摘除突出的髓核,彻底松解受压神经根,清洁切口,常规止血、留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切口,术后患者带回病房。术后需卧床3~4 d,观察引流液,待其引流量不足30 mL时拔出引流管;术后第5 d康复训练,其间常规清创换药,待情况稳定后告知患者出院;待术后2周视切口情况决定是否拆线。试验组手术步骤与对照组一致,采用髓核刀切除突出髓核,以髓核钳摘除突出的髓核,后续步骤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优,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可进行正常生活,无任何神经损伤症状;良,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但存在轻微神经系统症状,且经药物治疗后短时内能缓解或症状消失;差,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出现下肢截瘫,经长期治疗后症状无变化。优良率为优、良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数。(2)手术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3)术后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神经跟损伤等情况并比较发生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试验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手术情况试验组患者所需的手术时间相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好发于中年人群,多因为髓核、纤维环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髓核、纤维环等组织向后突出,压迫到神经根,故而多数患者表现出腰腿异常疼痛,如若不及时治疗,会累及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甚至于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严重影响患者自主生活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水平[6-7]。目前临床上主要分为外科手术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虽然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即可有效缓解疼痛,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后失败,不得不选择开放手术干预才能缓解腰腿疼痛[8]。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术术式,是由椎管内向椎间盘方向清除脱出部分,适用范围较广,可清除椎管内大部分突出的髓核,临床疗效确切[9]。但临床实践证实,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也存在其局限性,例如清除不彻底,分析原因可能是在手术过程中髓核多采用髓核刀切除,该刀是一种直柄尖刀片,在切除髓核组织中需要不停地转换角度,可能由于切割、牵拉等操作导致神经过度损伤,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不利于患者恢复[10]。因此,需寻求其他髓核刀以缩短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截至目前,临床针对切除髓核类工具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而新型髓核刀是将现有的刀片进行改良,并参考脊柱的生理结果研发的一款安全切除髓核的新型髓核刀,便于手术医生术中操作,利于节省手术时间[11]。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型髓核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中需确定椎间隙后切开纤维环,以取出脱出髓核及椎间隙髓核组织,既往主要采用11号直柄尖刀片,手术刀片长且直,操作半径较大,难以一次性切除髓核组织,需多次操作,增加手术操作步骤,进而延长手术时间,并且具有较高的误伤风险,从而增加术中出血量[12-13]。新型髓核刀的设计为一半圆形的弧形刀片,刀片上方为刀刃,而下方则与11号尖刀片一样,可直接安装于刀柄上,手术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频繁转换角度,且只需在突出的髓核左右边界上切两刀,即可用髓核钳咬掉突出髓核,可有效节省手术步骤,进而缩短手术时间。此外,新型髓核刀外周圆滑有弧度,可于一个方向多次操作,能有效避免因棱角及刀锋造成的脊椎组织损伤,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14-1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新型髓核刀可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新型髓核刀的半弧形刀片可快捷彻底地切除椎间盘内髓核、纤维环等组织,节省手术时间,还可避免切除髓核后发生血肿压迫导致的马尾神经损伤,对患者腰椎间盘组织损伤相对较小,进而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虽然本研究明确了新型髓核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本研究所择取的样本量仅为50,偏小,故而会影响试验结果信度,因此可在日后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新型髓核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未来可考虑优先应用新型髓核刀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摘除术椎板开窗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一种连续管开窗技术实践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清晨别急着开窗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