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千古绝唱》的音乐特色及演唱处理

2023-01-16姜妹好

参花(下) 2023年1期
关键词:行腔歌唱声乐

◎姜妹好

《千古绝唱》经王庆爽在青歌赛上的成功演唱之后,受到了很多音乐专业学生的喜爱和追捧,一度被作为独唱音乐会和参赛的首选曲目。该歌曲融合了戏曲元素,把戏曲的风格特征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又融入了特定时代下的声乐创作素材和音乐文化气息,给人一种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视听感受。同时,其歌词极其优美而富有意境,王庆爽将自己的所积累的舞台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相融合,再加之其对作品的独到体会,使其演唱的《千古绝唱》给人强烈的震撼力和情感共鸣。本文在分析《千古绝唱》的歌词、曲式、旋律的基础上,对其艺术处理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该歌曲的演唱提供一些启发。

一、歌曲《千古绝唱》的音乐特色

(一)歌词风格

歌词是歌曲的音乐特征之一,也是歌曲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优美的韵律和好的歌词完美结合,才能把音乐的灵魂完美表达出来。在演唱《千古绝唱》这首作品时,为了更有感染力,应以情带字、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地演唱,歌词可以使我们快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流露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千古绝唱》的创作主题是表现爱情,通过爱情这条主线抒发情感,通过歌词“前生太远来世太长”唱出了人们的内心情感,“莫笑我多情痴狂”更是把爱情的状态表现出来,很多听者都为之感动落泪。音乐的内容一定是通过歌词来丰富起来的,在感怀古人绝美爱情故事的同时,听众也可以从中体会到爱情所带来的忧伤,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曲式风格

《千古绝唱》是一首三段体曲式结构的歌曲。此曲前奏和间奏短小精炼,A部分汲取了中国传统戏曲唱腔元素;B段重叙事,采用流行伴奏肢体的特点;C段重抒情,采用了民族唱法的创作特点;D段实际上是A和C部分的缩减再现。整个曲式一气呵成,婉转而大气,展示出人生最真挚的爱。

A段:歌词中“看山高水长,万里风光,琴曲悠扬和千古绝唱”,在小字二组升f上运用京腔的特点唱出了荡气回肠之感,旋律上以六度、八度音程为主,紧接着一连串的大跳音程进行,使得情绪快速高涨。在第一段采用了三连音的节奏型,以及波音、装饰音等复杂的钢琴伴奏织体,在多变的力度变化中完成。

B段:经过前两小节的过渡,情绪由大气转为平缓,进入叙事性的B段。“人世间潮来潮往,总有情事流长,哪一段最难忘。夜来入梦还乡,对镜梳妆,醒来已是泪千行。”简短的歌词催人泪下。此外,旋律结合小连音线平稳地进行,没有过多地跳进;节奏规整,三处附点节奏使音乐语言更为亲切和伤感;伴奏织体是运用三层次织体结构:低声部采用附点音符结合三十二分音符进行,同时为人声提供了内在动力,伴奏与人声部分采用对位形式,两者你疏我密、互相呼应、紧打慢唱,而中声部则采用切分节奏,似乎在浅吟低唱,将少女面对生离死别的多情惆怅娓娓道来。

C段:通过第一个小节的六连音续进推出了整首曲子的高潮。面对生离死别,两心茫茫,唯一不变的是地老天荒的爱,不怕世人笑话,只因不变的是心底永恒的千古绝唱。音区上,整个旋律基本都回旋在小字二组D上,似乎是内心深处的呼唤,以连续的六连音为伴奏织体,右手为大和弦,配合切分的节奏音型,使音乐张弛有度,“莫笑我多情痴狂,地老天荒”笔锋一转,休止符在旋律中的使用,也将少女的无奈、惋惜表现出来,而伴奏部分的弱起节奏也为音乐提供了内在动力。

D段:此段人声部分尽管是A段和C段的缩减拼贴,但整体的情感色彩不同,伴奏织体也不同,这段类似于颂歌,不再是少女哀叹世事,抱怨人生,而是后人对这段情感的赞颂,对人世间大爱无疆的称赞。钢琴伴奏以饱满的和声为主要织体,左手连续的八度和大和弦结合平稳节奏,将时值填满。第49小节伴奏部分采用了新颖的短琶音音型,而这次不再是无奈,更多的是少女内心对爱情的美好回忆。

《千古绝唱》用了三部式一段体曲式,曲式结构图为A=前奏+a+b+a。前奏由2小节组成,抑扬顿挫的风格是这首曲子的主要特点,同时融入了高亢的京胡,使这首作品锦上添花。

(三)演唱风格

王超创作的《千古绝唱》结合了戏曲、流行音乐和民族唱法的风格特点。与其他民族声乐作品相比较,这首作品更具新时代特点,使得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多元化的特点也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有所体现。很多民族声乐都是从地方发展而来,在创作时结合了地方特色以及方言和文化特点。《千古绝唱》这首作品由歌唱家王庆爽演唱,王庆爽具有深厚的演唱功底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她在演唱时运用了“戏腔”“流行”“中西结合的民美唱腔”同存的演唱风格,把这首作品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演唱习惯于夸张字头,字腹是一个字的支柱,所以必须唱稳,字头和字尾依附在它的上面,要将字与声尽量融合为一体,吐字越清楚,表现力越好。而流行歌曲的演唱风格应当像说话一样自然,演唱时需要口腔共鸣,保持声音的统一性,也强调感情的重要性。民歌主要是咬字行腔一定要统一,运用高位置、头腔共鸣、口咽腔共鸣等。因而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歌唱者不仅要对歌曲结构、背景、风格有所了解,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对戏曲、流行歌曲、民族歌曲唱法的把握。

二、歌曲《千古绝唱》的演唱技巧

好的歌曲对歌曲的创作者和歌曲的演唱者都有很高的要求。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词曲作者在创作上下了很大功夫,那么接下来就需要演唱者对歌曲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剖析,歌唱家王庆爽在这首歌曲上下了很大功夫。她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舞台经验,并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对音乐的理解传递给观众,既展现了她的音乐功底,也融合了她对这首歌曲的深度思考,使得这首歌曲的演唱荡气回肠。

(一)运用行腔、润腔的技巧

润腔,简单来讲就是润色演唱的旋律,使腔调更加悠扬生动,这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行腔的核心技术,是对歌唱发声加以修饰、润色、美化的独特技法。润腔技巧在《千古绝唱》这首作品中的运用,使得这首作品更具独特的韵味。现如今,民族声乐教学中大多融入了西方美声唱法,采用了中西结合的训练模式,忽略了润腔等民族声乐技法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歌曲《千古绝唱》融合了京腔、流行、民族三种演唱技法,打破了传统民族唱法的固定模式,实现了新一代民族声乐的创新。根据歌曲内容和情感表达需要、演唱者嗓音特点,结合当地人的性格、语言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运用装饰音、滑音、甩音等多种润腔方法,使歌唱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表现力。戏曲的演唱讲求韵味,也就是行腔中对旋律、节奏的控制,能够让听众感到韵味美。行腔中的装饰音是形成韵味的重要因素。

行腔,俗称使腔。演员如何行腔也叫作如何使腔。如某一句歌词,行腔用什么唱法技巧来唱,音乐上做怎样的处理,等等。在演唱《千古绝唱》时,演唱者应尽力做到行腔合理,唱出自己的风格特点,更好地实现二度创作。这首作品的第一段散板节奏曲调悠扬、抑扬顿挫,具有古代的歌曲韵味,运用了八度迂回的旋律,因而运用了京腔,又融入饱满的气息,才把第一段的大气磅礴表现出来。

(二)演与唱合一,声情并茂地演唱

歌唱是传心传神的艺术。一名合格的歌唱演员在演唱时,一定是既会唱又会表演,无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演唱者都要学会把自己融入作品中,要声情并茂地去演唱每一首作品,而不能只注重歌曲表面的技巧。演唱时如同念歌词,没有一点情感,则不具备感染力和震撼力。作为一名经过体系化训练的专业歌唱演员,应该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歌曲的内涵。与此同时,声情并茂地演唱更能深层次地传递出创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观众也会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体验到音乐的语言魅力和歌词传达的意境。声乐的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脉搏不断创新,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的演唱又叫二度创作。演唱一首作品时,演唱者要进入角色状态,将角色情感融入作品中。运用肢体语言,如手、眼、身、法的配合,用眼睛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把《千古绝唱》二度创作的爱情故事动情地表现出来。这会使观众更容易感受到这首作品的中心内容。歌唱时要将“情”体现在这首歌中,把民歌的甜美自然地体现出来,又要把戏曲的唱腔自然地融合进来,把戏曲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传递给观众。由此可以看出,一首声乐作品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歌词的文化内涵,还取决于演唱者的专业素质。

(三)吐字和咬字的有效运用

《千古绝唱》对咬字和吐字有很严格的要求,因为歌唱中的语言与我们平时说话时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歌唱语言是借助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专业的呼吸技巧自然地发声,在气息中把语言自然地表达出来。要将语言效果和汉语的吐字相融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效果也要符合五音的要求。从《千古绝唱》的歌唱可以看出(唇、齿、牙、舌、喉)四呼(开、齐、撮、合)的规律。中国民族声乐长期以来一直十分看重语言和音乐的结合,以及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在中国各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对语言文字的造诣很深,语言的发展水平也很高。中国大量的声乐作品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由于声乐的演唱技巧和特点,很多声乐作品都很好地和语言优势做了有效衔接。从《千古绝唱》的歌唱来看,语言的发音是非常有技巧性和规律性的,尤其是共鸣腔的处理,通过无垠、出声和收声让演唱很有韵味。歌曲的思想情感是由人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带动的。在音乐节奏方面,作曲家通过歌词和音乐旋律的巧妙结合,并利用音乐的节奏、速度、强弱等,使歌曲更加动听和富有感染力。

《千古绝唱》之所以备受大家的喜爱和关注,离不开每个字词的生动演唱,这就是语言和声音旋律结合的艺术表现,让观众和歌唱家都陶醉于此。声乐作品如果没有了语言,那声乐作品就类似于机械,不能传情达意,也很难具有感染力。歌唱艺术应该具备清楚表达语言的能力和悦耳的声音,达到唱的人深情,听的人陶醉。歌唱中正确地咬字吐字,才能把音乐艺术发挥到极致。

(四)歌唱气息的运用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歌唱中的呼吸有:“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慢吸慢呼”。要做到正确、科学、良性循环地呼吸,一句一气,一气一叹。

如第一句歌词“看山高水长,万里风光,琴曲悠扬和千古绝唱”,就运用了快吸慢呼的呼吸方法,运用深呼吸叹着唱,气息和字有力地结合。气息在京剧艺术演唱中非常重要,京腔演唱中的丹田气归纳为:储气、托气、收气、偷气、吐气五种方法,其既是分项,又是整体,可单项运用,又可两项或多项并用,有主有次,相辅相成,使唱腔有强有弱,刚柔并济。常说的演唱底气足不足,实际上就是储备的气息够不够,气足则神完。所以,要想唱好京剧,或者唱好歌曲,都需要掌握好气息的运用。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气息控制、咬字、行腔以及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和演唱合一等方面,来阐述《千古绝唱》这首民族音乐作品的基本特点和表演要领,《千古绝唱》把人们的思想拉回到古时的情事流长,一段凄美的故事横贯其间,每一句的演唱情感都深深地烙在了歌词里面。一位优秀的演唱者,要想演绎出一首经典作品,就要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对作品的曲式结构、歌词以及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从唱腔处理和呼吸技法等音乐要素上进行二度创作,还要努力提高演唱技巧和自身的综合声乐素养,进而结合音乐实际更好地诠释声乐作品。

猜你喜欢

行腔歌唱声乐
夏夜喜脱贫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探索女高音在演唱山西民歌作品的咬字行腔
南路山东琴书的“曲、文、腔”艺术特征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