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分析

2023-01-16梁鸿雁曾利华黄兰芳邓春羊

医学信息 2022年22期
关键词:病原学细菌性检出率

梁鸿雁,曾利华,黄兰芳,邓春羊

(1.遂川县疾控中心检验科,江西 遂川 343900;2.遂川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江西 遂川 343900)

食物中毒属于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临床伴有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死亡[1,2]。因此,临床及时对病原菌进行确定,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食物中毒通常是由于摄入的食物被细菌污染或食物中存在毒素,不同病因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差异[3]。相关调查显示[4],细菌性食物中毒在临床食物中毒中发生率最高。但细菌性食物中毒与消化性系统疾病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临床容易造成误诊[5]。因此,研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情况,并进行微生物检验是治疗和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方法[6]。本研究结合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我院确诊的66 例细菌性食物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我院确诊的66 例细菌性食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 例,女32 例;年龄10~72 岁,平均年龄(43.19±8.01)岁;发病时间1~15 h,平均发病时间(4.10±0.89)h。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细菌性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7]、《细菌性性食物中毒例报告工作指南》[8]、《细菌性性食物中毒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9]中细菌性食物中毒相关诊断标准;②肢体功能均正常;③均病情稳定,未出现生命威胁;④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⑤其它原因造成的中毒。

1.3 方法

1.3.1 仪器、试剂 棉拭子、无菌生理盐水试剂、温箱、冰箱、恒温水浴箱,均由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由本疾控中心提供,主要包括营养琼脂培养基、XLD 琼脂、MAC 琼脂、B-P 琼脂、肉汤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伊红美蓝培养基、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基、增菌均由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诊断血清由天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生化微量管、细菌生化鉴定条产均由天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2 标本 主要检测的标本是患者的呕吐物、粪便、残余食品、厨房工具、厨师手拭子等。

1.3.3 检测方法 将采集的样本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菌,并将样本均匀涂抹于检验平板上,部分肛拭子样本,直接利用适量稀释液进行稀释,直接涂抹在平板玻片上[10];使用格兰试剂对样本平板玻片进行染色,然后通过显微镜对细菌染色反应、形态、数量进行判断,并对病原菌种类进行初步判断[11];对细菌采取分离培养,如果分离效果不理想,使用血浆凝固酶平板对细菌进行分离[12];采用血清凝集对样本进行检验,发生生化反应、培养形态与其他细菌相同的情况,依据不同生物制品血清进行对照检验[13]。所有检验均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GB4789 系列》[14]中的相关内容施以微生物检验。

1.4 观察指标 对食物中毒病原学发生状况(临床症状、潜伏期、样本来源、季节分布、场所分布)进行分析,并对病原菌进行检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症状 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腹泻发生率高于腹痛、呕吐、发热,且腹痛发生率高于呕吐和发热发生率,呕吐发生率高于发热发生率(P<0.05),见表1。

表1 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症状(n,%)

2.2 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 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潜伏期为1~15 h,潜伏期<8 h 发生率大于潜期>10 h和潜伏期8~10 h,且潜伏期>10 h 发生率大于潜伏期8~10 h(P<0.05),见表2。

表2 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n,%)

2.3 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来源 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粪便细菌微生物检出率高于肛拭子、呕吐物、残余食品、厨师手拭子(P<0.05),见表3。

表3 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来源(n,%)

2.4 细菌性食物中毒场所分布 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堂或饭店发生率高于流动摊点、大排档、学校(P<0.05),见表4。

表4 细菌性食物中毒场所分布(n,%)

2.5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季节分布 细菌性食物中毒夏季发生率高于秋季、春季、冬季,且秋季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见表5。

表5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季节分布(n,%)

2.6 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结果 在细菌性微生物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P<0.05),见表6。

表6 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结果(n,%)

3 讨论

食物中毒属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食品卫生密切相关。细菌在被污染的食物中很容易快速繁殖,并产生毒素,如果人误食了变质、过期以及没有熟透的食物就会引发腹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15]。疾控中心作为重要的预防与控制机构,明确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关键[16]。同时细菌微生物检验,可快速明确中毒细菌致病菌,进一步为预防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使患者快速恢复康复,减轻细菌性中毒对患者造成的危害[17]。

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腹泻发生率高于腹痛、呕吐、发热(P<0.05),该结论提示细菌性中毒患者均存在腹泻症状,并且大多数伴有腹痛症状。因此,临床对于突发腹泻、腹痛患者应怀疑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并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以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潜伏期为1~15 h,潜伏期<8 h 发生率大于潜伏期>10 h、潜伏期8~10 h,(P<0.05),提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样,且呈不均匀分布,多发生在8 h以内,但潜伏期>10 h 发生率大于8~10 h 发生率。因此,临床对于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应予以10 h以上的监测,以免发生漏诊,或耽误病情。粪便是细菌微生物检出率最多的样本来源,该结论提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粪便是主要的检出样本,对此临床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取样时应采用首选粪便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相关细菌性微生物的检出,进一步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粪便取样过程中应确保样本质量,无尿液等物质混入,并避免消毒,从而确保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8]。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堂或饭店发生率高于流动摊点、大排档、学校(P<0.05),提示饭店和食堂是细菌性食物中毒高发场所。由此,作为疾控中心应加强对高发场所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安全监督与管理,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性,进而有效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夏季发生率高于秋季、春季、冬季,且秋季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提示夏季、秋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夏季和秋季气温相对较高,食物不易储存,容易发生细菌滋生,从而增加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因此,疾控中心应加强夏秋季节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以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此外,在细菌性微生物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提示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可能是由于以上细菌等多为肠道致病菌,可经过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从而诱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综上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多发于夏秋季节,场所主要为食堂或饭店,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和腹痛,潜伏期分布不均匀,粪便样本检出率较高。对此当地疾控中心应加强对夏秋季食堂或饭店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并针对病原学特点完善预防机制,以减少和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同时进行细菌微生物检测,以期进一步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

猜你喜欢

病原学细菌性检出率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鸡伤寒和鸡白痢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病原学诊断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