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就地过年需要释放“制度温暖”
2023-01-16《生命与灾害》编辑部
春节临近,疫情反复,各地疫情防控面临高压态势。河南、北京、天津、辽宁等地陆续发出倡议,鼓励市民“非必要不离开”“就地过年”。目前,多地相关部门、企业、景区等,发放了各类补贴、消费券,出台景区免费政策……为就地过年的人们带来了保障和温暖。
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习俗。记得去年春节前,受疫情防控形势影响,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广东等直辖市、省、自治区倡导“就地过年”。“就地过年”的员工中,25.6%的受访者所在企业给予春节假期的返岗补贴。不少企业还发放春节假期礼包、消费券,给予员工房屋租赁费用补贴或节后带薪探亲假期。
今年春节还回家吗?倡导在工作地过年,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严控交通客流,成为一种政策导向。全国多地都发出了“非必要不回乡”的倡议,不管是春节人群“流入地”还是“流出地”,都出台了相应政策。返乡人员的“流入地”严格实行防疫、隔离规定,而春节人员“流出地”则出招挽留,准备各式各样的福利。这样“一收一放”,旨在鼓励大家就地过年。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不明因无以知事论断。”以前瞻性的眼光去布局疫情防控,更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倡导就地过年需要“控”“堵”结合,在强化从严管控的同时,各地各用人单位应加强疏导工作,通过“全链条”努力,最大限度实现人员就地过年。一方面,企业应科学制定春节前后的生产计划,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以岗留工、以薪留工;另一方面,适当提高就地过年员工特别是在岗员工的节日福利待遇,依法保障员工权益,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和加班费,努力使员工在异地心情舒畅,温暖过年。
倡导就地过年,释放“制度温暖”知易行难,想外出务工者之所想,急外出务工者之所急,千方百计解决好就地过年者的后顾之忧,让外出务工者在外过春节照样有“家”的感觉,需要更多的人性化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关心照顾好就地过年的外出务工者也是一道民生必答题。这道题目能否答好,考验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