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3-01-16谢磊磊朱晓敏
谢磊磊, 黄 力, 朱晓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 全方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 弘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 是国家建设发展、 民族强盛复兴的人才基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按照价值引领、 思想教育、 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的总体要求, 实施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程思政” 与“思政课程” 的统一与衔接作用, 形成协同效应, 使每门课程都做到“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 已成为环保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2]。 同时环保类专业与思政课程联系的也非常紧密, 这也为环保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引入思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环境监测是环保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 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敬业精神、 踏实的工作作风、 严谨的科学态度、 以及求实的科学道德。 环境监测课程中的专业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将思政教育融入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而且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3]。
1 环境监测课程实施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可行性和必要性
2020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工作时指出, “云南承担着维护区域、 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 是我国西南的生态安全屏障,”。 要求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4]。 近些年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生态设施不完善、 生态脆弱、 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云南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云南作为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其责任重大, 使命艰巨。 这就需要更多的合格的环保技术人才投入其中。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云南省昆明市, 是全国双高计划院校之一, 其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培养更多的合格的环保技术人才。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2008 年9 月被列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并于2011 年3 月通过教育部、 财政部验收。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国家示范建设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被认定为省级和国家级骨干专业。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地表水监测、 地下水监测、 土壤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和噪声监测等内容, 在人才培养中《环境监测》课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 基础性强、 时代感强, 课程中的监测方法复杂枯燥, 原理较难理解, 上课过程中学生抓不住重点容易对课程产生倦怠,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环境监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将“课程思政” 理念融入课程, 具有可行性。
目前在高校学习的学生多以“00 后” 为主, 这一代人得生活环境都比较优越, 又多是独生子女, 成长在互联网中, 容易受到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得影响, 对传统得思想教育内容缺乏热情。 同时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 遇到困难容易玻璃心。 针对这些情况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特别是对学习进行集体主义、 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5]。
2 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以来, 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增强了大学生对祖国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他们怀揣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投身到民族复兴中去。 但课程思政开展的时间尚短, 在专业教育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是分布在不同的学院,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研室, 同时学生入校后先进行基础学科的学习, 然后进行专业学习, 这也就导致了从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老师见面的机会很少, 交流也很少。 专业课教师与专职思政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不了合力, 未能真正实现协同效应。
2.2 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不强
环境监测课的特点是知识点多、 程序多且复杂、 专业性强, 这也就导致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从而对学生的道德和素质等人文教育的培养产生忽视。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课教师才能上好思政教育, 自己没有专业系统的思政知识, 讲得不好怕被学生笑话。 最终导致专业课教师上课时只讲专业知识, 平时很少去思考如何将课程思合理有效的政融入课堂, 缺乏课程思政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2.3 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进入大学后, 学生会发现大学的学习与高中的完全不同,大学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律性。 而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觉得自己自由了, 终于没人管了, 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有些学生也许是高中学的太多了, 进入大学对自己专业的知识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学习成绩差强人意; 还有些学生由于对专业了解不够, 专业也许是家长给自己选的, 导致对自己学的专业不自信, 没有职业规划,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专业教育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够。
2.4 课程思政中存在当西方理论的“搬运工” 现象
思政课涉及的主要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中, 一些学科存在着“当西方理论‘搬运工’ ” 的现象。 对于专业课老师来说讲思政课本就是外行,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当西方理论的“搬运工” 现象[6]。
3 课程思政在环境监测教学中的实施
在环境监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 我们可以扬长避短, 以案例的形式多加入一些思政教育[7-10]。 例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着手:
3.1 在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
环境监测方法中的很多原理与我们的人生哲理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可以用人生哲理去诠释。 使学生养成的用唯物辩证法去思考和解决学习、 生活、 工作中的问题的习惯。 例如“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的道理我们大家都懂, 大家都相信。 但现在社会上充斥着“一夜暴富”、 “一夜变美” 的错误信息和观念。 有些学生信以为真, 导致自己被骗。 在环境监测中我们可以以滴定分析法为例, 在滴定分析时, 滴定剂是一滴一滴地加入的。 在到达滴定突跃之前, 溶液的变化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变化。 但发生滴定突跃时, 只需要一滴或半滴就可以实现。 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是需要积累的, 不能跳过前面的努力, 只滴最后一滴。 有时我们在滴定的过程中会抱怨怎么终点还没有到达, 但是只要坚持用心的滴入每一滴, 终点就在你的手中。
3.2 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和工匠精神[11]
“00 后” 的大学生家庭条件优越, 又大多是独生子女, 缺少在逆境中的磨炼, 普遍缺乏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意志较薄弱, 拥有一颗“玻璃心”。 将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教育融入环境监测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例如通过华为被短“芯” 和中美贸易战等事件让学生知道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不掌握尖端的科学技术, 是要挨打的。 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例如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院士, 他将自己一生的精力用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 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不断刷新着世界水稻亩产值记录, 同时也解决了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 袁隆平先生研制出的海水稻, 可以在盐碱土地等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所种植出的海水稻米具有抗病虫、 耐盐碱和不需施肥的独特生长特性,对资源节约的绿色农业生产大有益处; 海水稻米中氨基酸含量比普通大米高出4.71 倍,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通过这些事例让同学们知道要有工匠精神, 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3 职业操守教育
职业操守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 良好的职业操守体现在具有诚信的价值观和遵守职业规范等方面[12]。 目前从事环境监测的个人和公司多是第三方公司, 而花钱请他们做监测的多是甲方, 这就导致从事环境监测的个人和公司要听从甲方的意见。 这时候我们从事环境监测的个人和公司就要恪守职业操守: 一是要有质量意识, 从学生的基本操作本领(例如称量操作、 玻璃器皿的清洗、 仪器的维护、 数据的记录等)和结果分析(例如误差分析、 数据分析的等)等环节入手, 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 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 从而保证测定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例如对待实验要有严谨的态度, 对实验中的数据、 现象等要如实记录, 客观分析, 不能随意篡改数据和结论。
3.4 在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的思想教育
环保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系列思想, 这也是与环境监测(环保类专业)联系最为紧密的。 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系列思想多加学习。 例如: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等重要思想[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论断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只有合理利用自然, 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各类环境问题就是实例, 例如: 电子洋垃圾的“血赚” 之路, 造就了一个“癌症村” ——广州的贵屿镇。 据相关数据统计, 在我国处理洋垃圾巅峰的时期, 其利润比超过了400%, 不管是分解价值两千的废纸还是价值7000 元的塑料, 处理一吨的洋垃圾总成本也不过1000 块钱, 可以说是“血赚”! 广州贵屿镇曾经最高峰的时期每年能够从成千上万吨的电子垃圾中提炼出15 吨的黄金, 我国当时每年黄金的总产量中有5%的份额都是贵屿镇贡献的, 其分解提炼洋垃圾的影响力甚至一度波及到了全球的黄金价格市场, 可谓是声名显赫。 但也导致得癌症村里人数迅速增加。 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 就可以对学生的自然观进行引导, 让学生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正确的自然观, 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 如果这样的话, 最终都会作用到我们人类自身。
3.5 在课程思政中应用新技术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使老师的教学手段更科学、 更高效、 更丰富多彩。 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 形象的多重刺激的视听觉材料。 运用虚拟技术让理想信念教育不再‘虚拟’。 例如我们用语言告诉学生一个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场景: 茫茫的大雪山中, 一队衣衫单薄褴褛的战士在疲惫而坚定地攀爬。 稍有不慎, 就会坠落, 但没有人犹豫和后退。 站在悬崖边的“穿越者” 头晕目眩, 不敢挪动一步。 这些需要学生去想象, 但是如果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 更加真实, 具有说服力。
4 结 语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的转型, 国家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而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 在平时的专业可中融入思政元素, 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课程思政” 是一项长期必要系统工程, 需要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研究,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合, 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