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能人才从“样产”到“量产”
2023-01-15夏钦
□夏钦
2022 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已经落幕,中国代表团再次蝉联金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球范围内竞技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上,中国代表团参加了34 个项目的比赛,夺得21 枚金牌、3 枚银牌、4 枚铜牌和5 个优胜奖,金牌获奖率高达62%,参赛项目奖牌率高达97%,实现了新的突破。成绩让国人骄傲,令世界瞩目。
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代表职业技能发展的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从2013 年金牌数为零,2015 年排名第五,到2017 年强势崛起,首次夺得冠军,之后一次次蝉联冠军,一方面展示出我国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和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更加证明了我们具备培养顶尖技能人才的能力和实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新时代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多的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在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也因此从“样产”到“量产”的更快转化,更有效突破,需要继续完善培养体系、强化激励机制、畅通发展路径。
近几年,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职业教育正在呈现量和质的“双跨越”。从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可以看出,我国参赛的多为学生选手,主要是自本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以及技工院校的学生。很多获得奖牌的选手之后转型为老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以亲历者的身份传授经验,以手艺人的方式传递工匠精神,这也是实现从“样产”到“量产”转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鼓励更多的获奖者回校当老师当师傅,除了给“面子”还要给实惠的“里子”,还要创造让一个“样产”带动一批“量产”的条件,努力促使由“样产”到“量产”的几何积累。
微 评
陈之殷: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成才的道路纵横通达,学习并精通一门技能,向着大国工匠、大国巧匠的目标扎实前行,不失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选项。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职业教育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如何建设更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怎样依托企业技能人才优势,促进科研单位、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否打破技能人才发展的“天花板”,使其更好地成就自我、发挥价值?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从实践中找到解答的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