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探究*

2023-01-15庞海丽周利君王建坤张思锐梁燕萍

广州化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本科生实验室化学

庞海丽,周利君,王建坤,张思锐,梁燕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实践课时占比往往比理论课多,且因其应用范围广,需要开设化学实验的专业也特别多,因此高校基本上都建有化学实验室。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1]。随着“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在高校中的推进,实验室规模扩大,其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与日俱增,但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却没有呈现同等比例的提高,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繁发生[2],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开展,而且造成师生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对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师生的人身安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3]。化学实验室因涉及到水电气、易燃易爆试剂、有毒有害药品、高温高压设备等危险源多[4-5],一直是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新工科”和“双一流”大学的基础保障[6-7]。本研究基于目前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隐患,结合本校化学实验室实际情况,从提高安全意识、完善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丰富安全文化及加大安全技术投入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改革措施,并重点对本科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以适应新形势下开放创新性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要求。

1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隐患

1.1 安全意识薄弱

许多高校对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缺乏科学认识,对师生的实验安全培训极度欠缺[8-9],从而导致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和实验室安全建设停滞不前。首先,高校化学实验室虽配备了管理人员,但却存在专业不对口、经常被抽调从事其他行政职务和专任教师代管实验室安全现象,导致管理人员对化学实验室安全的认识不充分。其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关注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对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此外,学生普遍具有“实验室安全是老师的事”或“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旧观念,对待安全问题思想麻痹和心存侥幸,导致其在实验过程中对安全隐患存在模糊认识不能及时排除。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彻底

尽管各高校都有出台与实验室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但现有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大都流于形式[10],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人员流动大,仪器设备和药品种类繁多,现有的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理顺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各主体之间的权责不明,工作机制不畅通,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此外,现有的化学实验室制度缺乏安全准入机制、安全实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激励惩罚机制和化学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严重阻碍了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工作的顺利进展。

1.3 安全文化欠缺

相比于学术、文体等方面,目前高校在实验室文化营造方面的工作甚是欠缺[11],每年在校园开展的与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的宣传活动极少。提及化学实验室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坚硬冰冷的实验仪器和器皿,就是有毒易爆的化学药品,这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更别说有兴趣关注其安全问题。

1.4 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12],主要原因是其在实验室安全建设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足,实验室中缺少必要的安全预防和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理的硬件设施,这就导致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性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 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实施对策

2.1 提高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实验安全意识是实验人员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实验操作,且是必须遵守的安全观念,什么样的意识就将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内在因素与核心[13]。首先,要对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待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且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审要与实验室安全运行状况挂钩。其次,要加强实验教师对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每次实验开始之前必须要有3~5分钟的安全教育时间,同时每门实验课必须定期安排安全巡检活动,并将巡检结果通报至公共平台。此外,要通过课堂教育、课外宣传、现场演练和安全奖惩等多种方式,改变学生旧有的安全观念,让学生对化学实验室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打从心底接受“安全是每个人共同分担的责任,没有任何工作是如此重要”的理念。

2.2 完善并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实施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要完善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必须引入化学实验室安全准入机制,管理员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指导教师考核不合格不能开设实验课,学生考核不及格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其次,要细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应该依据“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划分安全管理责任,教学类化学实验室,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负主要责任,而开放的科研类化学实验室,指导老师要承担起主要安全管理责任。此外,必须落实实验室安全激励和惩罚机制,这里所指的“激励和惩罚”并不单是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而更是一种事故预防的措施,需要辅以实验室安全巡检和安全评估制度,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的实验室,要对相应负责人予以批评或惩罚,而对于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实验室,要对相应负责人予以表扬和激励。最后,化学药品的管理要严格,不仅要实现从采购、储存、使用及废弃的全过程监控,而且要建立“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档案,该档案要涵盖化学品基本物化性质、危险性能、安全处理与储存、泄露应急处理等全部信息。

2.3 丰富实验室安全文化

实验室安全文化的作用就是利用文化环境从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方面影响实验人员,帮助他们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关注安全、关注生命的安全意识[14]。积极开展以“实验室安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在枯燥的实验工作之余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文化氛围。首先,可以通过海报、广告屏和宣传册扩大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度,还可以通过举办演讲和辩论比赛提升师生对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工作的关注度。其次,定期举办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还可以此编制小品和舞台剧,为广大师生普及安全事故应和逃生技能。此外,举办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并将比赛成绩与奖学金评比、保研资格挂钩,提高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参与性。

2.4 加大实验室安全技术投入

近年来,高校对化学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明显增加,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安全防护用品方面,而对高新技术装备和智能安全信息平台建设投入较少。完善的信息化应急体系和先进的应急处理设备是提高高校化学实验室应急管理效率和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利用互联网联结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大数据和应急求援资源大数据,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监督和应急处理系统。其次,引进无人机、电子巡查系统、应急机器人和智能监控系统等高新技术装备,可以快速实现应急处理的无人化、智能化,减少不必要的人体接触,保障人身安全。

3 高校化学实验室本科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四个因素[15]。据教育部高教学会统计,2010至2019年我国高校实验室共发生的安全事故有1万多起,其中约85%以上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这主要还是因为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关注度并没有因为科研需求的增大而呈现同等比例的提高[16]。人的安全意识决定其对安全的关注度,而安全意识是一个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需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本科生是高校最主要的受教育人群,处于从技术理论学习向科研和生产过渡的初级阶段,是对化学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储备的关键时期,因此努力培养高校化学实验室本科生安全意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类化学实验室管理和本科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实践,笔者提出了以下三种方式:

3.1 营造良好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改变化学实验室在学生心中的传统形象,若能加强本科生与实验室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化学实验室变为一个有温度、有活力的学习场所,则最终可以提升学生间自我监管和相互监督的安全意识。首先,加大化学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保障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设施,定期组织本科生参加实验室安全演练,开展校园丰富多样化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其次,落实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必须参加安全教育课程且通过安全考核、预习报告中必须要体现实验安全信息、自行实验操作必须签订安全承诺书、实验过程中要安排安全巡查、实验报告中必须对本次实验过程进行安全评估等。此外,每年举办一次类似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竞赛、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或化学实验室应急处理技能比武等校园比赛活动,并将比赛成绩与本科生奖学金评比和保研资格挂钩,提高本科生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参与性。

3.2 实行立体、全面、多样化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措施

实施安全教育, 有助于本科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进而树立安全责任与安全意识。首先,对于化学专业的本科生,从大一入学至大四保研或参加工作都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验安全教育,大一基础实验课前必须参加实验室安全技术课程学习和考核,大二大三的专业实验课前必须安排1-2学时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大三大四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必须签订实验安全承诺书。其次,每次实验开始前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教育时间,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醒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要通过在学生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对本次实验全过程进行安全评价。此外,定期组织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作为本科生课外素质拓展加分项目;在校园文体活动中融入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项目作为化学专业学生的招牌节目;收集各类安全事故案例图片、文字报道和视频在实验课堂展示给学生,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及如何预防实验课程中的同类事件,从主观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强化其安全意识。

3.3 将实验安全纳入化学实验课程成绩考核

建立连续性考核体系对本科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实验行为进行监管和考评,对督促学生强化自身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将实验课前的安全知识考核成绩作为实验课最终成绩的10%考核目标,鼓励学生重视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其次,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作为实验操作成绩的30%考核目标,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此外,将实验报告中的安全评估项成绩作为实验报告成绩的10%考核目标,进一步巩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最后,对在安全巡检过程中发现安全问题的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立刻停止实验,该学生本次实验最终成绩为零;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立刻停止实验,该学生本次实验操作成绩为零,鼓励学生之间发现安全问题,对及时提出安全问题的学生进行实验成绩加分奖励。

4 结 语

高校化学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安全是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建设绿色环保、平安校园的重要部分。实验室安全建设需要从提高师生安全意识、丰富安全文化氛围、完善和落实安全保障制度、加大安全技术投入等方面着手,其中培养本科生的安全意识是核心工作。本科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则可以通过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环境、开展系统多样化安全教育、安全考核及安全奖惩等措施来实现。

猜你喜欢

本科生实验室化学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