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高足杯在元代大量出现的原因探究*

2023-01-15胡心月

陶瓷 2022年2期
关键词:陶瓷工艺高安酒器

胡心月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高足杯又称“马上杯”,在元代最为兴盛。如在江西高安窖藏中就出土了54件瓷器高足杯,而总出土瓷器也仅239件,其主要作为酒器使用,元代当时江西景德镇窑和浙江龙泉窑都大量烧制高足杯。1999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景德镇的湖田窑址里,发掘到了元代“枢府窑”古迹,出土的枢府瓷器中高足杯最为常见。这些元代的出土资料可以证明,高足杯在元代产量较大。此外,笔者在参观朱乐耕老师所收藏的元代青花残片中发现,残片的造型除了盘碗外,其余的多为高足杯的造型,可见高足杯在元代不仅产量较其他朝代较大,同时也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高足杯的形式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龙山文化中发现的蛋壳黑陶杯就是这种高足杯的早期形式。在南北朝及宋代也都有出现高足杯样式的酒器,但为何陶瓷高足杯在元代大量出现并达到最高峰?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1 汉蒙文化的交融

元代是由蒙古族所统治,蒙古族是我国北部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这个民族的优点是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为自己所用。12世纪末,蒙古族进入中原并统一中国,促使汉族与蒙古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在陶瓷工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从江西高安地窖出土的红釉螭龙高足杯,就是汉蒙文化交融的产物。当尊贵的客人到来时,用装饰有龙图案或特殊装饰的高足杯来盛马奶和马酒,将有龙钮的杯子转向最为尊贵的客人,这是蒙古人最高的待客礼仪[1]。高足杯又称“马上杯”,元代高足杯的足部常用弦纹进行装饰,例如江西高安还窖藏出土的一件青花高足杯,写有“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的字样在杯内底部,抒发了元代人喝酒的豪迈气派。此时高足杯的柄足比前朝显得细长,这种形式又称竹节高足杯,这种高足杯的足部因为有弦文可以更容易地系在身边或马背上,骑马时便于携带,也便于抓握,这与游牧名族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2]。正是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与蒙古族特有的习俗赋予高足杯更多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元代高足杯的生产。在元朝时期,高足杯是蒙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在迁徙过程中使用,而且还作为对有功人员的奖励。蒙古人在统治中原后,中原地区也逐渐采用了高足杯,也促使高足杯在元代数量的增加。

2 独有的艺术审美观

蒙古人对白色和蓝色的喜爱促使了许多白色和蓝色艺术品和工艺品的诞生,如白色丝织品、毛织品和青花瓷器等[3]。元代枢府瓷中的卵白釉瓷也是深受统治者喜爱,并专供宫廷使用。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性格豪迈洒脱,表现在日常生活用品喜欢简单、古朴、实用、美观的器物。高足杯的造型符合当时元代统治者的审美,足由两条简单的直线构成没有过多复杂的转折,是蒙古族人民性格直爽的体现,杯口也是由简单的弧线一气呵成,与足部相衔接构成高足杯,既简约又不缺乏艺术美。因高足杯造型装饰符合元代统治者的艺术审美观,这也促进了高足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次,增加其产量。

3 独特的饮酒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饮酒的传统,早在商代我国酒具就相当完备,例如饮酒和温酒作用的爵、角等,还有盛酒的壶、罍,调酒的盉等。在《尚书·酒诰》中提到:“群饮汝勿佚,尽执拒以归于周,予杀之。”因此可知,在商周就已经流行饮酒。汉代的酒具,为青铜温酒炉,上面可放置耳杯来温酒,在山西混源村汉墓和陕西咸阳马阳汉墓中均有发现[4]。南北朝战乱平定后唐代的酒器处于发展期,到宋元时期,酿造美酒的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蒸馏酒在当时盛行,元代人们不断酿造出许多珍贵的白酒,并不断地改进酒器,珍贵的酒和高质量的酒具也成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此外,酒在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体现他们淳朴和傲然超脱性格的特殊载体,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5]。高足杯被视作饮酒时所要用到的重要器具。例如江西高安出土的瓷器高足杯,占出土瓷器的23%左右。

还有学者做过详细的统计,对于元朝常见的青花瓷的造型和数量,研究结果是国内已发现的元代青花高足杯约占元代青花瓷器总数的22%,这个对比结果与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瓷器高足杯所占出土瓷器的比例是近似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元代瓷器高足杯的生产数量,比前面任何一个朝代的瓷器高足杯的数量要多[6]。例如,登封市一座金代墓葬的西南墙壁画中,一位女仆双手捧着一个扁平的盘子,盘子上有一个小杯子类似高足杯。涿州市一座元代西墓壁墙上有描绘一个女人双手捧着一个盘子,盘子里面是细颈壶和高足杯[7]。这些壁画可为陶瓷高足杯作为饮具用具提供充分的证明。

4 陶瓷工艺的进步

在商代酒器多为青铜制品,制作复杂、产量低、耗时长,且多为商代贵族统治者所使用,虽然在商代也有陶制酒器,但数量并不多,且当时的陶瓷工艺比较落后,所制作的酒具也比较粗犷。两汉时期漆器工艺发达,酒具也多采用漆器工艺来制作,例如汉代的耳杯又称“羽觞”。六朝开始我国进入瓷的时代,宋代陶瓷工艺得到质的飞跃。高足杯虽然很早就有出现,却在元代最为盛行,这归功于元代之前各朝代陶瓷装饰及造型工艺的进步,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元代时景德镇开始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创烧了青花和釉里红,大大提高了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在瓷上画花的新征程。元代在瓷器上画花逐渐成为主流,高足杯的装饰方法更为丰富,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此外研究发现,元代高边杯的高度和口径在5.8~13.3 cm和7.3~13.8 cm有一定程度的浮动。这两个数值都在亚洲人的手可以舒适地握住的范围内[8]。掌握了更高的制作技法并考虑到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使高足杯在使用过程中既美观又兼具舒适的使用功能,美观又实用的器物必然会得到人们的追捧,从而扩大生产也是必然的趋势。

5 元代高足杯祭祀作用

元代高足杯除了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酒具使用,还具有祭祀作用,在江西省景德镇的湖田窑址中发现三件元代“玉”字款卵白瓷高足杯,这个“玉”字款应是元代“玉宸院”之义,而“玉宸院”在景德镇是烧专用瓷祭器的。《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玉宸院,“元至元八年……改升玉宸乐院……秩正三品”[9]。由此可以证明,这个机构是元代前期设立的掌管供奉和祭祀的,从而进一步证实元代高足杯还作为祭祀工具。

还有学者认为,高足杯与宗教存在一定的联系,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后,与其相关的宗教习俗和用具也随之传入蒙古,影响着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例如,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元代釉里红菊纹高足转杯就是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的新的高足杯造型。高足杯身上有穿孔纽并且杯底与杯足之间用活动的“子母榫”相似,因此杯身可以转动,与藏族传经筒的造型和装饰上有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是由一个扁平的圆柱体组成,放在一个细柱体上;其次,两者都有一个旋转的上半部分,带环的旋钮,所以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另外有学者还认为,元代高足杯是用来盛酒、水果或者大米的,在藏传佛教中具有很高地位的供器。由此可以得出高足杯在元代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作为酒具,而且还可以作为祭祀用具使用,扩大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6 结语

从汉蒙文化相互交融过程看,蒙古族占领中原并将使用高足杯的习惯带到了中原,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高足杯的使用数量,并在崇尚青白的蒙古族统治下,青花高足杯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应运而生。蒙古族自古以来都有大口吃肉、喝酒的民族特性,美酒是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因而高足杯作为酒具被广泛使用。元代陶瓷工艺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掌握了高足杯更高的制作技法并考虑到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使高足杯在使用过程中既美观又兼具舒适的使用功能,这些必然会得到人们的追捧,从而扩大生产也是必然的趋势。另外高足杯不仅作为酒具使用,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还充当祭祀用具,在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下还出现的新的高足杯造型,一定程度上扩展了陶瓷高足杯的作用。

总之,陶瓷高足杯在元代最为盛行不是一个偶尔,而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猜你喜欢

陶瓷工艺高安酒器
卢诺冰剪纸作品选
数字媒体运用于陶瓷工艺的研究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陶瓷艺术和陶瓷工艺的关系研究
Chinese Ceramics
查酒驾
现代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关联性探讨
B4RM4N智能调酒器
唐代酒器“双鱼榼”
凤凰涅槃 再续辉煌——高安城乡广播“响起来”的做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