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正义之剑的“追光少年”
2023-01-14
本刊全媒体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吴让军 蔡明仪 摄影 黎家智
刘亮,女,汉族,1983年5月出生,200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一张娃娃脸,一头干练的短发,声音温柔,眼神坚定,面如平湖微澜,肩挑千钧重担。
在同事们眼中,刘亮又飒又暖:她是秉公办案的“拼命三姐”,是精益求精的业务楷模;是司法善意的传递者,是扶危济困的暖心人。
眼里有光,心里有爱。刘亮总是说:“检察官办案,要有良善之心、体恤之情、公道之义。”从检工作15年来,她就像追光少年一样,始终保持向上向善的心态,朝着公平正义奋力奔跑,并努力将法治之光传递给更多人。
讓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这个案子怎么也有个叫刘某英的?”2020年1月,刘亮在办理一起多年前发生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时发现,该案存在漏犯刘乙,曾用名刘某英,涉嫌参与持刀砍杀被害人,但是缺乏户籍身份信息。
而在刘亮同期办理的一起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案中,犯罪嫌疑人刘甲也叫刘某英。由于已过追诉时效,即将依法对刘甲作不起诉处理。
“这两个‘刘某英不会是同一人吧?”发现这一重大线索后,刘亮心跳加速,既兴奋又紧张。由于缺乏口供,她必须尽快找出证据来印证猜想。
一夜未眠,刘亮和同事反复比对两案的案卷,最终发现一名证人提到刘乙的住地和刘甲住地相同。第二天一大早,刘亮立即联系公安机关核查刘乙真实身份,并奔赴看守所再次提审。
最终,多方核查取证,证实刘甲、刘乙、刘某英为同一人,背负两条人命、化名多个身份的刘甲,从准备释放到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办案就像走钢丝,不能有一丝懈怠。要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十几年来,由她办理的批捕、公诉、抗诉、申诉等一批重特大案件中,精品案件数不胜数。
2018年9月11日,由大冶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乔某等19名被告人涉黑犯罪案件在大冶市法院公开宣判,主犯乔某等人被依法判处刑罚。这是刘亮作为黄石市检察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牵头办理的该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首例涉黑案。
“此案有一定的隐蔽性,乔某不认为自己是‘黑老大,对于相关指控也不认。首例案件意味着没有经验可循,也意味着要打好样板。”刘亮表示。
经过6个月的细致审查,刘亮和专案组成员对全案53本证据材料进行梳理甄别,制作阅卷笔录27万字,追诉漏罪4起,形成了长达2.4万字的起诉书。
“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是办理涉黑涉恶案件的总体要求。办理此案时,公安机关向大冶市检察院随案移送了相关涉黑成员,专案组审查后,剥离了7名不构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犯罪嫌疑人。针对这7人,刘亮建议侦查机关分案办理,为此后办理类似案件提供了宝贵经验。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要不偏不倚地对待案件中的每位嫌疑人、被害人。”刘亮说。
在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在刘亮等人的带领下,黄石市2起涉黑案件经依法审查改变定性为恶势力犯罪集团,并得到法院的判决认可;乔某等人涉黑案、彭某等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入选湖北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典型案例;黄石市检察院被评为湖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先进单位。
执法要有力度,也要有温暖
“良善的心是最好的法律。”刘亮对研究生导师的这句话始终牢记在心。一路走来,刘亮坚持做到“追诉犯罪者、保护无辜者、挽救失误者”,努力将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把每一起案件办到极致,传递司法善意。
刘亮曾办理了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被害人的女儿刚上小学,事发后家人并未告诉实情。很快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刘亮在书店买了一叠儿童书籍,写上“来自爸爸的礼物”,并托人转寄给女孩。
在办理一起抢劫致人死亡案时,刘亮注意到,被告人在一次笔录中提到自己不满18周岁,而户籍证明证实其已经成年。她4次远赴被告人的出生地、成长地、打工地调查取证,最终认定被告人为未成年人,后被法院认可,避免了错判。
“法律人就像医生,为社会疗伤,仁心、医德、技能必不可少。”办理完此案后,刘亮在日记中写道。
“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谢谢检察院挽救了我,挽救了我们企业!”2021年8月16日,大冶某建材有限公司股东、被告人王某某将一面写有“彰显司法公正,守护民企希望”的锦旗送到黄石市下陆区检察院工作人员手中。
这是刘亮在该检察院挂职时,办理的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王某某为其亲属收购数张他人银行卡,后被用于电信诈骗。考虑到王某某在该案中社会危害性和主观恶性相对较小,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和退缴赃款,为了不影响其公司正常运转,刘亮建议对其依法从宽处理,得到法院采纳。
“我们执法办案不仅要有法律的力度,还要体现法律的温度,尽量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每次遇到嫌疑人按手印,刘亮都会准备纸巾让他们擦拭,对方也真诚地表示感谢。
刘亮的“暖”,还体现在生活中。她化名“刘先生”,十几年来默默捐助失学少年、贫困学生,“关键时刻拉他们一把”。让她欣慰的是,这些被捐助人如今都已长大成人,走入社会。
2020年底的一天,刘亮发现自己点的外卖里多了两个荷包蛋,包装袋上还附着纸条写道:“为表达对您的敬佩,我送您2个鸡蛋!”
原来,这家刘亮经常点单的粉面店老板看到刘亮的报道后,对她敬佩不已。那一刻,刘亮感受到,法律不再是冰冷的两个字,法律人在为社会疗伤的同时,社会也会回馈暖意。
从一个人拼到引领一群人跑
时间回到2007年11月23日,进入黄石市检察院不久的刘亮被定岗到了公诉处。没想到,第一天就出洋相了。
当天,处室就一起抢劫致人死亡案进行研讨。在案件承办人汇报完后,处长让新人刘亮第一个发言。
“当时是我第一次参加案件讨论会,而且要迅速发表意见,我就傻眼了。”刘亮讲得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脸涨得通红。自此之后,她便害怕参与讨论,害怕第一个发言。
为了逼自己迅速入门,刘亮虚心向前辈同行请教,并在每次案件讨论会前,提前看审查报告、查找资料。半年下来,她渐渐不再害怕案件研讨会了。
检察工作带给刘亮的挑战还有很多。第一次看到尸檢照片吓得惊叫;第一次开庭念起诉书时,声音抖、手也抖;第一次提审时,不敢直视嫌疑人的眼睛;第一次赴刑场,用手挡住眼睛,从指缝里看枪决……
“作为检察人,没有理由胆怯和退缩。无论是现场勘察照片,还是堆积如山的账证材料,这些都是证据。”刘亮说:“要让客观事实和法律真相无限接近,要让被害人受到法律保护,让施害者不偏不倚受到法律制裁。”
公诉人这个职业要求做到“坐下来能办案,站起来会说理”。2007年至2013年间,刘亮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参加比赛的路上。白天工作、晚上备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为她在出庭公诉时沉着应对、据理论辩打下了基础。2013年,刘亮代表湖北参赛,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殊荣。比赛归来后,她又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为省市检察系统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公诉人。
“她特别敬业,每天挂在嘴上最多的就是案子。”“她总是说不仅要把案子办对,还要把案子办好。”“新的司法解释、法律修改出来时,她总是第一时间自己学、带动大家学。”在同事眼里,刘亮是有名的“拼命三姐”。
为了“赶工期”办案,刘亮曾十几天不回家,晚上就在办公室睡行军床;忙到忘记吃饭是常事,脖子不舒服就贴上膏药继续办案。
“我们办的案件都是他人的人生,必须审慎而为。”在刘亮看来,克服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以过硬的素质从容应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工作的新挑战。
今年初,刘亮履新担任黄石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开启了新的“赶考”之路。“虽然转到幕后工作,但责任更大。我现在不是一个人在跑,还要带领一群人进步。”刘亮说。
转岗后,刘亮迅速适应了新的工作内容,在院党组的部署下,协助建立了全市检察机关青年干警档案库,组织了“全市检察机关青年干警先锋班”,黄石市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19名青年干警获得市级以上荣誉。
10月24日,参加完党的二十大回到湖北后,刘亮走进基层一线,连轴转开展宣讲,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她说,作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不忘从检初心,牢记为民使命,当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者”“落实者”,当好法治中国建设的“推动者”“践行者”,当好为人民服务的“表率者”“先锋者”。
记者手记
因为热爱,所以坚定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这首《少年》是刘亮的手机铃声,也唱出了她对检察事业的态度——不忘初心,充满热忱,积极向上。
检察工作责任重大,司法办案形势的变化和司法政策的调整,也给从业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刘亮说,检察官虽然很忙,但是谈到案件、出庭时的光芒是最美的。
采访中,笔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刘亮对于检察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在多年工作中,她不满足于“过得去”,不满足于“还可以”,不断与自己“死磕”,执着追求情理法的平衡,追求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治效果的统一。
我们看到,刘亮在一系列奖项和荣誉的背后,更多的是挑灯夜战和爬坡过坎;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更多的是本领恐慌和刻苦“充电”;在一次次高光时刻之后,更多的是谦虚“归零”和追求止于至善。
刘亮说,眼里要有光、心里要有爱、内心要有定力,才不会在繁重的工作中感到疲惫,才能探索无限可能。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只要大家都付出努力,朝着心中的那束光笃定前行,就能在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时保持从容不迫。
奔跑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