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自·互·导”数学课堂转型
2023-01-14徐友勇
[摘要] 泰州市姜堰区溱潼第二中学致力于“自·互·导”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自·互·导”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形成素养所需要的必备知识,还要能批判性地通过搜集各种信息,对其加以整合并创造知识,从而解决生活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该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升,更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自·互·导”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转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全力推进,泰州市姜堰区溱潼第二中学一直致力于“自·互·导”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以人为本、素养立意的新课标导向下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迎来新的转型。本文将具体阐述在新时代的政策背景下,“自·互·导”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实现的三个转向。
一、课堂组织:在关注“三学”中融入“三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的自学、同伴的互学和教师的导学。通过自学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互学完善知识体系,导学深化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体系的逻辑化、系统化和交互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学核心素养表述为“三会”,旨在让学生通过数学眼光更加理性地认识现实世界,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对当下“自·互·导”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创设足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深度体验中感悟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学主动建构这些知识的现实背景,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从而养成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与习惯。其次,要多制造课堂上思维碰撞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互学建立合作小组并就问题展开讨论,在对话交流、思路互补中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互动形式,学生在相互审视与自我审视中不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批判性,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养成重论据、讲道理、有条理的良好思维品质。最后,要帮助、引导学生对自身想法进行精准而简约的表达,让学生在导学中经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自我表达的环节,形成良好的数学语言表征能力,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解决问题、进行科学判断与合理决策的能力。核心素养中的“三会”与“自·互·导”课堂中的“三学”融合为一个整体,互为支撑,互有交叉。
二、学习过程: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
“自·互·导”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更应关注思维,特别要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提升与发展。高阶思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跨学科、跨知识领域,能对思维进行评价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创新力、问题解决力、决策力和批判力的核心。《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事实上这些素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指向高阶思维。由此看来,在“自·互·导”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抽象思维帮助其认清数学学习的本质,以此探索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与重要规律;多运用归纳、演绎等数学推理方式发展学生从事实与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理出其他命题与结论的能力;多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在决策时运用数学知识寻求最优方案,发展学生的模型观念与应用意识。
当然,思维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研究高阶思维并不意味着我们排斥低阶思维,低阶思维是通向高阶思维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从而实现思维的进阶。在“自·互·导”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进阶。例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让学生们来一场头脑风暴,学生不仅能贡献自己的智慧,还能激发其他小组成员的灵感,如此一来,小组成员在单位时间里产生的观点数量和角度会越来越多,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自然也就得到提高。再如,可以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辩论赛,小组在陈述观点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为了让对方辩友信服并赞同自己的观点,必须事先提供充足的证据,这就需要他们事先进行系统、整体的组织与梳理。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无论是哪一方的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在碰撞与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也会逐步由低阶向高阶迈进。
三、课堂评价:从仅关注分数转向全面发展
从课堂教学系统的完整性来看,课堂评价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这直接关系到评价导向下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在“自·互·导”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力求将课堂评价从仅关注分数转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评價的主体而言,我们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学生通过自评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和初步成效,通过互评了解所处合作小组的整体氛围和学习进展,通过师评厘清课堂主体及目标间的交互关系。评价理应在有效反馈学生学习状态的同时实现其调控功能,在对评价结果的合理分析中促进学生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在评价中有效反思的能力。
就评价方式而言,我们更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性。这里所说的激励评价既包括对优秀学生的个体激励,也包括对比拼小组的集体激励。比如,在比拼中获得周冠军的小组可以自主选做课外作业,让学生拥有一次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比拼中获得月度冠军的小组,学校会通过集体拍照展示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扬,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而在比拼中获得期中冠军的小组学校会专门为其举行仪式,获胜小组全体成员登台领奖,接受全体师生的掌声祝贺。另外,优胜小组的小组长还会代表全组发表获奖感言,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与全校学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事实证明,这些激励手段的实施让每一个学生都怀有美好的期待,给予了他们快乐向上的力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获得尊重的满足,形成了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发展局面。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自·互·导”数学课堂实践必将更好地适应核心素养的改革取向,深入推进育人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深度变革,将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的能力上来,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达到学科育人的理想目标。
[本文系2021年度泰州市第十三期教研重点立项课题“指向高阶思维的‘自·互·导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编号:tjyzd2021-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聚焦核心素养 指向学生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10):12-18.
[2]杨晓,毛秀荣.高阶思维的内涵、生成与评价[J].教学与管理,2020(30):22-25.
徐友勇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