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壁画的特殊之美
2023-01-14蒲粤梅
蒲粤梅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611331)
0 绪论
奥罗兹柯曾经说过:绘画中最高级、最理性、最有力的形式就是壁画,壁画是公正无私不为少数人谋私利,壁画是为人民,为所有人的艺术。而作为“火焰艺术”的陶瓷艺术具有许多优秀品质,当陶瓷这种材质和壁画这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就造就了富于表现力的陶瓷壁画。
瓷器产生于中国,在中国的温润的土壤里成长着,早在明清时期陶瓷壁画就已经开始流行了,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故宫的九龙壁。九龙壁由二百七十块琉璃块拼装而成,是一面琉璃影壁,长29.47米,高3.59米,建于乾隆三十七年,时至今日,虽然历经风霜,但仍然色彩艳丽。壁上九条巨龙以高浮雕手法进行造型,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厘米,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极强。
在这九龙中有一条龙极为特别,因为它不是全部由陶瓷制作,它的腹部是用木料雕琢成型后拼接形成的,从斑驳掉落的油漆痕迹中可以看出。这里面还有一个关于它的传说。
相传,当时工匠们在烧制九龙壁的时候,由于技术问题将其中一条龙的腹部烧坏了,由于工期时间紧,无法弥补,这样的失误在当时是要杀头的啊!情急之下,一位木匠师傅挺身而出,冒着犯有欺君之罪的危险想出了个主意,他连夜用木雕制作了龙腹,刷好油漆,拼接到九龙壁上,终于瞒过了前来检查的官员,并使工匠们免去一场灾难。然而,木雕油漆在许多年后已脱落,而陶瓷却依然鲜艳如昔,由这个传说我们可以看到陶瓷壁画的优点,那就是:耐久、易清洗、色彩鲜艳、表现手法多样。
1 现代陶瓷壁画发展史概况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UTA)刚成立的时候(1948年于巴黎),提出将地域性与传统文化因素纳入环境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并主张建筑除了实用性,更应该与艺术相结合。在当时,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合作成为一种潮流,比如毕加索设计的壁画就设置在当时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该建筑的外部又是另一位著名艺术家米罗的陶砖釉彩壁画。
当时的这股潮流不光影响了欧美,也影响了当时的日本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将烧制的陶瓷作为建筑的装饰材料尤为突出,日本艺术家以此创造了后来的“陶壁”,并推广于各种公共建筑,构成特殊的城市景观。冈本太郎于1956年为著名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创作了东京市政厅陶壁作品《日之壁》和《月之壁》。可谓是现代艺术介入建筑的典范案例,使之陶壁艺术名声大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陶瓷壁画开始有了新的发展。花釉成了那个时代的陶瓷壁画的主要表现形式,釉色的丰富是花釉的主要特点,主要依靠艺术家在烧制过程中利用陶艺自身的特征,如温度的把控,甚至窑室气氛的影响来产生窑变,使之产生不同深浅,以及各色系自然融合产生的肌理效果,这些效果有着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利用这些陶瓷壁画来装饰建筑,使其与环境气氛融和,不仅加强了作品的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还增加了环境氛围的愉悦感。
近些年,刘玉安的陶瓷壁画《永恒的旋律》使陶瓷壁画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这幅壁画突破了花釉壁画在我国的主流地位,对于异形和不规则分割的运用,既有绘画的表现性又有雕塑的起伏性,这使得我国陶瓷壁画与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缩小了差距。
2 壁画材质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法,壁画的种类有很多,在材质方面,壁画可以分为三类。在比较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陶瓷壁画的优点。
2.1 软质类壁画
工艺编织、纤维纺织类壁画壁挂。这种壁画壁挂的优点在于质地较为柔软、重量轻、易悬挂,内容多样,缺点是不易长期保存、不易清洗、不抗压。
2.2 绘制类壁画
丙烯、油彩、油漆等。此类壁画特点是色彩鲜艳、表现力强、刻画细微、制作相对简单。但缺点也很明显,不抗压、不耐磨、不易长期保存。
2.3 硬质类壁画
石材、铜、不锈钢、陶瓷。此类壁画共同的优点是抗压、耐磨,石材、铜、不锈钢等壁画的相对陶瓷壁画的最大缺点是可塑性差,金属壁画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是不耐腐蚀。而陶瓷相对于石材、铜、不锈钢等材料,它的特殊性不光只是在于烧制后的形态稳定、耐磨,还抗压、耐腐、耐冷耐热,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烧制前的揉、搓、打、捏,是其它材料完全不能企及的。
3 陶瓷壁画材质特征
陶瓷壁画在众多的壁画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许多艺术家的选择,这与陶瓷本身这种材质的特点是分不开的。陶瓷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人工材料,陶瓷之所以为艺术,其材质本身就源于泥土,是一种顺手拈来的材料,材料的拥有特别简单,它也有它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源于它的可塑性特别强,可以在艺术家的手里千变万化,随着艺术家的思维去影射在作品里。
陶瓷的这些特点和属性与建筑本身也形成一种自然的默契。泥性土质是陶艺最基本的语言和内容,富有天生的素朴与真诚。材料的质朴性能正好契合现代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世纪心态,使它和现代人的关系与其他艺术与人的关系显得更为贴近和实在,更接近主体的物性感觉。陶瓷艺术的创作过程完全是在感受泥与手的舞蹈,艺术家的手与泥土的交流是在利用泥土的可塑性的特质去孕育反复的肌理效果,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效果,也形成不同的作品表情。优秀的材质加上艺术家的创意使得陶瓷壁画在现代环境艺术当中大放异彩。
4 陶瓷壁画的成型和烧成
4.1 陶瓷壁画的分类
陶瓷壁画形式多样,给艺术家的发挥空间充足。从材料上来划分,陶瓷壁画可以用来制作的材料是陶泥和瓷泥两种,在泥土中添加一些物质可以改变泥土的可塑性。现代陶艺当中,艺术家多在泥土中加入谷类作物的谷壳,或者是煤渣、铁粉或色剂,这样的做法会使泥土在烧成的过程当中产生意料中的效果,比如:加入谷壳的泥土烧成之后泥土的致密度会降低,泥土自然呈现有小气孔的肌理,又如加入色剂的泥料会呈现鲜艳的色彩效果。这些手段都可运用到壁画创作当中。
4.2 陶瓷壁画的成型方法
陶瓷的成型手法很多,有泥条成型、泥板成型、印模成型、注浆成型等,陶瓷壁画主要采取的形式是泥板成型,然后在泥板的基础之上采用凹凸、虚实、镂空、印制肌理、细节刻画的手段来进行壁画创作,在装饰方面分为上釉和不上釉两种。近些年,陶瓷壁画已经从传统的花釉壁画中解放出来,多采用素烧形式。
4.3 陶瓷壁画的烧制方法
简单地说分为氧化焰和还原焰。氧化焰主要用于陶质作品的烧成,还原焰主要用于瓷质作品的烧成。因为有人曾说:陶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预见性。陶瓷作品在烧制过程中一个很大可能性,在烧制过程中影响作品的因素很多,如温度的高低、烧制的方法、窑炉的形式、釉的配方,甚至上釉的方式等。也正是这种窑变带给艺术家开窑前的期待与盼望使得陶瓷艺术更具魅力。
5 陶瓷壁画与环境建筑的关系
陶瓷壁画和陶瓷壁饰由于它的可拼接性,以及拼接后产生的特殊美感使其在被装饰的建筑里显得特别宏伟庞大,由于它特有的质感会在现场成为视觉焦点,与庞大建筑交相辉映。
会田雄亮的作品大多数都安置在室内,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陶瓷本身特有的质感,作品中利用大块面起伏错落,以及刮绘的方式去表现陶土特有的质感,体现出作品独特的精神面貌。这些肌理随意轻松,打破了室内墙面规则的构成,可以使人们在固定的人工的空间中感受到一种泥土自然的粗犷、亲和与愉悦。
又如西班牙画家米罗的陶壁作品,主要被安置于室外的露天环境当中。米罗的陶砖釉彩壁画,由于安放与公共场合,所以他的创作的陶壁都与环境有关,并充分考虑室外的天空、地面,以及人群等因素与作品的交互视觉效果,甚至考虑到了不同季节作品与人们的内心感受,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多选用日、月、星辰和大自然里的动植物等作为素材,釉色鲜艳,强烈的明度对比,视觉冲击力强。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当中受到这样强烈的视觉与陶土质感的冲击,即使是偶然路过的匆忙的行人也会感受到儿童般的天真烂漫。
6 陶瓷壁画的发展——与其它材料的综合运用
艺术与社会都是在飞速发展的,创新就是艺术鲜活充满生命力的保证,随着建筑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家居、室外公共环境的审美意识的升华,陶瓷壁画作为一种优秀的形式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从近些年的陶艺作品当中,带给陶瓷壁画的继续发展一些启示:
6.1 材料手段的结合
现代艺术越来越注重各种艺术门类的结合,在对现代艺术其他门类艺术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对于陶瓷艺术的发展起着开启性的作用。陶瓷艺术品也开始从人类的各种感觉器官给人类以全方位的震撼。在这样的思潮下,现代陶艺家作了许多思考,譬如,让影像和陶艺结合,声音与陶艺结合,或者让观众参与到陶艺的制作当中。就像会田雄亮的作品《水阶》,让陶瓷放置在水中,水和陶瓷的结合,水声和陶瓷的结合,开创性的启发着现代陶艺的前进。作品与另外一种自然材质水的结合,让水成为作品的构成部分,使作品更具自然气息,降低了作品的人工痕迹,使作品能更好地溶入到大自然当中,使泥土本来的语言更具生命力。除了让非陶瓷的材质结合到作品当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还可以利用作品与所其所处的环境的呼应来让作品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6.2 环境的结合
与环境的结合包括室内灯光、室外自然环境的结合。壁画创作需要有针对性。比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内的环境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壁画置放在开放的室外,镶嵌在墙壁之上,可以看到壁画的肌理与釉色都与环境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平整与凹凸,规则的墙砖与不规则的分割,釉色与墙体颜色,环境颜色的对比,这一切都是设计者预先设计好的,是针对这个环境而制作的。
这幅浮雕壁画,采用素烧的处理方式,充分体现泥土最原始,本色的韵味,与灯光的结合,壁画的起伏所形成的阴影使壁画更富有层次感。即使壁画是安置在室内的,由于壁画的感染力,给人营造了一种热带雨林的氛围。
结语
当越来越多的环境壁画诞生,陶瓷材料相较其他材料所体现出来的抗压、防腐、耐磨、耐冷热、极强可塑性,对于环境的特殊装饰性等诸多优点,也越来越被人们看到,艺术家的大量投入给陶瓷壁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全新的创作氛围和市场环境给陶瓷壁画提供了大而宽的前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大街小巷将会有更多题材新颖,样式独特的壁画,装点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