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门”后边挨饿的小客人
2023-01-13艾弗尤
艾弗尤
“你怎么敢这样,瑞典人?”
春夏之交,北欧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宜人的时节。然而,今年5月,瑞典人却遭遇飞来横祸,几乎受到全世界的同声谴责。
事情发端于社交新闻网Reddit上一個不起眼的提问:“因为宗教或文化原因,你在别人家中被迫做过的最奇怪的事情是什么?”第一条回答是这样的:“我记得去瑞典朋友家。我们在他屋里玩耍时,他妈大喊晚餐好了。你道怎样?他去吃饭,让我在他屋里等他。这也太他妈的不是人了吧。”
一时间,各种跟帖蜂拥而至,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传统媒体也争相跟进,一个以瑞典人为被告的全球性“公审”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人们将其称为“瑞典门”。
大量“证词”的主要内容,是各国人现身说法,强调在自己的文化中,如何不让客人吃到撑是决不罢休的。“我是南部法国人。假若我的客人不是酒足饭饱,躺在地上动弹不得的话,我妈妈会坐飞机赶来,当面和我断绝母子关系。”“我是印度裔美国人(旁遮普人)。就我们家来说,我们就是再被殖民或再打三次抗英战争,也不会让客人挨饿。”
被闹得很是窘迫的“被告们”,或是嗫嚅道“没那回事”,或说“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也有站出来为这种做法辩护的:“人们觉得(给人饭食)是对别人的侮辱,(因为)那等于说别人的父母没有能力喂养自己的孩子。”瑞典隆德大学的哈坎·杨森教授也在《纽约时报》上解释:瑞典人“有一种强烈独立意愿,要不依赖他人的善意而过好自己的独立的日子”。
一个自称业余人类学家的人,在一连串推特中回顾了斯堪的纳维亚人独立精神的历史。传统上,因为只有富人有能力和义务好客,所以,“好客不仅给主人带来荣誉,还有可能给客人带来羞辱”,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社会矛盾和暴力。新教兴起后,教堂专注于“建立一个由自由人组成的社会:谁也不欠谁,什么都不欠”。
还别说,我不止一次领教过这种强烈的独立意识。刚到美国时,我去一个朋友的湖边家中做客,他让我独自驾着帆船在湖上玩耍。我因不会转弯,船快到对岸时翻了个底朝天。对面的住户两人马上驱船赶到,帮我将船扶正。我对人家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那毕竟是在北方的冬季,两人的鞋子和裤子都弄了个透湿。不料我的朋友赶到后,却对两人充满了愤怒和敌意,因为他正想看我自己扶正翻船。
东京前往机场的普通地铁和轻轨分属两家,在日暮里站衔接。该站没有电梯,却有很长的台阶。一次一个女孩子拎着大行李箱艰难地攀登这些台阶,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没有一个上前帮忙,除了我。我后来充满凛然正气地把这事告诉了日本朋友,不料她竟淡然地说:“那人干吗不做好安排,而让自己处于这种困难的境地呢?”
回到吃饭。初读瑞典人那样的待客德性,我也充满了讶异和鄙视。然而,细想一下,邻里的孩子来家里玩耍,我们真的总是请人就餐吗?这正是一位叫琳达·约翰森的瑞典人给英国《独立报》的解释。看来,在急于“控诉”别人之前,还是得反躬自问:我们真的就那么正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