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抓住课程建设“牛鼻子”

2023-01-13邹盛蓉

教育家 2022年52期
关键词:牛鼻子青少年融合

邹盛蓉

课程育人是回归教育本真的核心路径。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本身的资源要素、教师能力、学生学情等,进行区级倡导,全面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表达。“双减”背景下,青云谱区形成了五育课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

落实“五育融合”,深植文化自信

“五育融合”是对新时期“如何培养人”的整体回答,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青云谱区秉持尊重教育规律的理念,紧扣国家课程标准,聚焦课程融合,做好国家课程的落实、地方课程的开设、区本和校本课程的创生和表达,形成了以“传承国粹,古韵青云”为主题的区本特色、以“融合育人”为实践样态的“五育融合”课程体系。

一体化推进德育思政课程。青云谱区以红色文化教育为载体,构建以党建引领、乡土情怀、传统文化、课程融合、研学实践为主体的德育思政课程体系,并连续五年获评全省“三色”文化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全过程引导落实阅读课程。一方面,青云谱区以班级图书角、校级阅览室、智能书柜、市区流动图书“大篷车”等拓展学生阅读路径;另一方面,坚持推行“经典阅读”和“全科阅读”双线并举的师生共读,依托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拓展课等增加阅读积淀。此外,青云谱区各学校定期开展班级和校园阅读分享日、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爱阅读、会阅读。洪都小学学生朗诵作品《地球的蓝眼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店小学千人诵读节目入选教育部2019特别节目《传承的力量》。

多措并举深化体教融合。青云谱区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开展以体艺“2+1”活动和集体操为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先后成立跳水、武术散打、羽毛球、游泳等青训基地,破解师资和场馆不足的问题。

项目化推进美育课程普及。青云谱区精心筹划“合唱”“京剧”“瓷板画”“八大山人美育28课”“童‘话’八大山人”“老糕模里的中国味”等为代表的艺术课程体系,以专业团队支持教材编印、师资培训、课程实施和验收,并通过美术课堂、社团活动、研学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李芸娜执教的音乐课例《拍手拍手》,荣获江西省教育厅优课奖和教育部优课奖;青云谱学校的“小百灵管乐团”荣获全国青少年艺术节管乐展演金奖;青云谱实验学校获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传播基地”等称号。

体系化探索劳动课程。青云谱区制定《青云谱区加强劳动教育实施意见》,以学校为主阵地,建设一批方向正确、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推广价值高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促进薄弱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相关课程,以劳动实践教育助力“双减”向纵深推进。

如今,青云谱区阅读、体育、艺术、劳动、红色文化等各类特色课程百花齊放,助推各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生成富有个性内涵的育人体系,达到以课程育人、以品质立校的目标。洪都小学的“蓝梦教育”、三店小学的“青樟教育”、青云谱实验学校的“日新教育”、徐坊学校的“孺子教育”、青云学校的“励志教育”、象湖实验的“若水教育”、曙光小学的“初阳教育”、青云谱学校的“百灵教育”、南菁学校的“韧性教育”、万溪小学的“博雅教育”、京山小学的“玩美教育”、江铃学校的“三境教育”、建才学校的“行知教育”、灌婴小学的“筑城教育”、洪都小学水榭花都校区的“逐梦教育”、昌南学校的“和美教育”等,成为各个学校的育人文化名片。

创新体教融合,打造区域样本

近年来,青云谱区以提升全体学生体质为目标,依托优质专业的体育资源,采取合作办训、引入社会力量、加强与上级体育部门联系、支持市体校招生、制定有效奖励机制等措施,构建“体教融合,以体育人”的课程体系,推进区青少年体育工作有效开展。

面向全体,实现学生体质全面提升。强化学校体育,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此理念的指导下,青云谱区通过自主招聘一批、同市体育局融合一批、社会机构引进一批、社区资源整合一批、高校合作互动一批、安排大学生实习一批等系列措施,多渠道解决了专业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青云谱区利用课后看护、兴趣班、体育课、大课间等时间,通过开设体育社团等方式,创编足球操、篮球操、啦啦操、素质操、体能操等,多渠道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选拔校队,搭建比赛交流展示平台。为进一步满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要,青云谱区选拔学生进入校队及体育社团,参与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目前,区属各学校成立的校队及体育社团不仅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项目,还有武术、毽球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下一步,青云谱区将推动太极拳、舞龙等项目进校园,让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绽放光彩。

先行先试,合作共建体育训练基地。为推动全区青少年体育训练走向更高层次,青云谱区积极转变思路,寻求突破。2014年,青云谱区和市体育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在体教融合上达成共识,通过学校出场地、体育部门出师资的合作模式,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与南昌市体校合作共建南昌市跳水体操训练基地,并制定了三年全省比赛出成绩、五年争夺全省冠军及全国比赛出奖牌的发展规划。后来,这些目标不仅全部实现,而且远远超出预期。

自南昌市跳水体操训练基地创办以来,青云谱区已连续六年荣获“江西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荣获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跳水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夺取5枚金牌、13枚银牌、6枚铜牌;先后输送十几名运动员进入省队进行训练,刘佳丹、许愿、谭笑自如等均取得了全国跳水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在2021年西安全运会跳水比赛中,青云谱区学生刘佳丹取得双人十米台第五名、单人十米跳台第七名的好成绩。

近几年,青云谱区教体局大力推广南昌市跳水体操训练基地的成功经验,陆续成立区青少年武术散打训练基地、区青少年羽毛球训练基地、区青少年游泳训练基地、恒大青云谱区足球青训基地等基地,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在2022年江西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中,青云谱区荣获4枚金牌、3枚银牌、11枚铜牌,共有优秀运动员7人、良好运动员28人,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在2022年江西省青少年羽毛锦标赛中,荣获2枚金牌、2枚银牌。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单招考试中,青云谱区11名武术散打项目运动员通过体育单招,被江西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等院校录取。

另辟蹊径,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合作。青云谱区借助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平台和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合作,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开展体育课及体育活动情况下,将课后时间及周末、寒暑假时间委托第三方进行运营管理,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破解了学校体育场地不足及专业师资短缺问题。比如,十字街学校与江西省欣众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由该公司投入近百万元将学校体育馆重新装修改造,新建8片羽毛球场及力量健身房,帮助学校开展羽毛球普及课,组建校级羽毛球训练队伍,教练员费用由该公司承担;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与江西暖阳文化体育有限公司合作,由该公司投入300余万元,翻新学校11人制足球场,新建1片7人制及1片5人制笼式足球场,装修改造后的体育馆设有篮球场1片、羽毛球场地6片、健身房1间。

上下联动,加强与上级体育部门联系。为促进全区体教融合工作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全区青少年体育训练人数,填补体育项目空白,挖掘各项目体育人才,青云谱区积极同上级体育部门联系沟通,寻求上级体育部门的专业指导,每年邀请市体校皮划艇、射击、举重等项目教练员到青云谱区进行运动员选材招生,为市体校输送了一大批体育苗子,获得了上级体育部门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及承办赛事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不愿意在市體校继续学习,青云谱区则全力保障接收,安排学生返回原输送学校继续读书。

出台政策,保障青少年体育训练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水平,加强体育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调动基层教练员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积极性,2019年,青云谱区出台《青云谱区参加青少年体育竞赛奖励办法》,这在全市也属于首创。该政策奖励对象不仅包括市体育局所属的教练员,还包括本区学校体育教师和社会力量合作办训的俱乐部教练。通过这些奖励措施,大大提高了教练员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积极性。

经过几年的努力,青云谱区体教融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发生了重大蝶变。青云谱区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5—2018年全省县(市、区)竞技体育贡献一等奖”“2016—2019年南昌市竞技体育贡献奖”,并连续六年荣获“江西省青少年业余训练十强县(市、区)”称号。现已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1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1所、全国跳绳运动示范学校1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所。

“青云谱区教体局将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积极构建新时代青云谱课程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补齐发展短板、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发展质量,奋力书写青云谱区教育发展的新篇章。”青云谱区委教体工委书记、区教体局局长余强说。

责任编辑:董欢欢

猜你喜欢

牛鼻子青少年融合
奇怪的牛鼻子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青少年发明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这次也许牵住了牛鼻子
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
牵住“三医联动”的牛鼻子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