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大学重唱诗社

2023-01-13

青春 2023年1期
关键词:诗社南京大学诗歌

南京大学重唱诗社成立于2001 年,是根植于南京大学的新诗创作与交流平台。社名“重唱”二字源于创社之初指导老师杜骏飞先生的诗集《合唱团》,以“重唱”代替“合唱”,又寓意“重生而唱”,成为诗社发展的重要理念。

诗社日常活动包括不同形式和主题的诗歌精读会、讲座和朗诵沙龙等。此外,“重唱诗歌节”自2014 年创办至今已历八届,作为诗歌节系列活动的名家讲座和重唱诗歌奖的评选等,以其专业性和纯民间视角受到各地校园诗人的重视。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新诗研究所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诗社始终稳步发展。

“用诗歌做我们最后的剑与温柔。”

过桥(外二首)

韦子轩

吊桥在催。

催你走上童年,摇晃……

不久就登上棋盘的中心,

站在河流的中心。不久

就要接受大渡河的批评,

八面来风的批评,它们鞭挞

你尚未长出的身体。可吊桥

在催。催你疼痛,让你

把疼痛放在泪水够不着的高处,

走过去,摇晃……

可你够不着自己的疼痛,只好

俯身:脚下,昨夜的浊雨在升起,

凉雾在升起,巍峨的县城在升起……

只有你在下落,你的饥饿

在下落。这个早晨,你沿

一段弧线走向它们,试图

把它们踩得更低

十秒减一 《天色》

自然课堂

东缘,山丘沉默且坚韧,

黛色的力很快聚拢——

黑鸟们总惊慌,但空气里,

逃走是自由的。紫绒草,

爬藤,纤瘦却善于忍耐风,

而石墙等候它们攀缘

黄叶下落,却平静;

列车在高远处呼啸,像

初冬年轻的身体。路边,

孩子们踏杂草,拾木头,

初次走入母亲的眼睛

琥珀日记

回廊,是鹦鹉螺的旋转

让修辞家羞愧

是三叶虫教会梦游人

睡眠。是银杏

让故乡的顽石

开花

午后,那些玻璃短暂,

仍映照了我们

作为人类相识的一生

你经过时,橱窗里

有动人的灾难:

那是夏日,一滴松脂

也裹住宇宙

薄纱般的栖息

几乎腾空;翩跹的倦意

即将落入

亿年的描摹

那时,词语尚未从泥土

破壳,但流动的松油和热意

捏塑了最好的文学

山寺(外一首)

纪斯雯

寺庙是一座山的良心

院子里门闩松散,松子凋落如遗民

牲畜的脚印沉稳

一座村庄的美尽显于此

绣球花开过的地方空气肥大

夕阳割伤土地的脉搏

去世的阳光比眼前的更强烈一些

母亲也比今天更年轻

水井是大地的眼窝

以后撤的姿态深沉地凝视世界

泥土之下埋枯骨

土壤肥沃如人死后富余的力气

田埂上的花朵诠释了一种低调的松散

冬日湖边低垂的芦苇

和低矮墙根下打盹的老人

共同守着村庄的秘密

直到松开紧握的手

才感受到骨骼的倔强

直到明白了人如蝼蚁的荒谬

才静下心来看待每一根芒草

换季

换季是时间的伤口

尤其当春天来临的时候

花开一片,红肿一片

蝴蝶藏起的肉身丑陋

失去翅膀,羞耻大于疼痛

食欲不满的泥土

愧对雪花一生的清贫

死亡减少,死亡的恐惧尚存

流过泪的眼睛像桃花一样善良

我在春分日模拟你做梦的样子

你的宁静是湖心的宁静

站在结冰的湖面

我听见我的冬天,一边沉默地融化

一边激烈地破碎

秋日后厨

王子月

滚烫的浓白色,不好冲开

阻塞在第二轮月亮

和感冒症状的空档里,

不隔热也盛满,

混淆掉橘皮干缩症的霉点,

剩下全是鲜血红肉开在

悬崖边上,一瓣不差。

学着做一头北极熊,

包容越来越少的台阶和

裂开的床,今天融化了,

明天滑下,蹭满熟烂的泥,

把白色塞进垃圾袋,

只要耳毛冷了。蜷缩

在小块的时间刻度里,

被月光氧化成影子。

一辆豪车,金色的嘴脸

在午夜十二点零一分惊惶

着……糖纸被揉成一双

精美的眉毛。我们夹起

秋天被切块的首级,浸

在正午的蜂蜜里,却差点火候。

消化不良的噪声与我

拧在一起,睡意塞了满口,

潮湿的晚安叫不出声。

一无所获

杨思思

一切都未开始的时刻

只有恐惧

平躺在空心的纸盒里

恍然中站立

我的腿

变成光的承接板

借着叶子的身体

脱轨 溢出

慢慢 在肚脐里

融成颗粒

清洁工的眼睛

有着迷宫般的疲惫

疲惫里掩藏着 森林的深邃

那些归于尘土的生命

早在死亡之前

已被尘埃掩埋

这一夜

牛仔裤忽然 长出许多羽毛

飘满了房间

“比拉不了土豆还沮丧”

他这样具体地 形容自己的悲伤

日复一日

无数的琐碎 等待着我

活着 是无数次

对痛苦的重复和遗忘

另一个时空里

她已游遍世界

那与我不同的——

一无所获

猜你喜欢

诗社南京大学诗歌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诗社撷英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歌岛·八面来风
Comprendre et s'entendre
Échange humain sou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