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参与程度对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机制及优化路径

2023-01-13贺景霖张吴波吴小红

萍乡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一流程度变量

贺景霖,张吴波,吴小红

(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3.汉江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无论是从基础设施还是从教学条件,“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目标是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提升大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出优秀的社会需求人才[1]。学习效果提升与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密不可分,但考察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不容乐观。课堂教学中,有手机族不停摆弄手机,或玩网游,或聊天八卦,或购物晒图,注意力不在课堂学习上;还有沉默族,不看书不发言,或低头沉思或枯坐发呆,游离于课堂之外。这类学习参与边缘化的现象在高校比比皆是[2],反映出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过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宗旨沦为空谈。如何改善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提升学习效果,确保大学一流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参与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学习参与的影响因素,为“双一流”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本科阶段的教育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也是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大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投入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主观因素。学生学习不仅仅需要时间、财力上的投入,而且还需要兴趣、情感方面的投入,以此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即为学习参与(student engagement)。学习参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通过投入学习中的时间、财力和情感等反映出来。学习参与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与交流互动的融合,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技能方法的模仿与实践、个人学习与教师指导的交互等多个维度。相对于个体学习行为,群体性的学习参与更值得研究。从投入学习中的时间来看,女性大学生比男性更长,在同伴学习与交流中表现得更为积极。相对于社科类专业大学生,理工专业大学生在作业完成与学术讨论上付出的精力更多[3]。学习参与过程中表现出差异性,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效果差距的重要制约因素,直接影响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习参与反映出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到课程学习和学术学习中的状态[4]。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到满意则表现为专业承诺(professional commitment)。

专业承诺是对专业发展认同和信任的表达,主要体现为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专业承诺源于组织承诺,后者是指社会个体信任所处的组织、群体,并愿意主动参与组织活动的心理活动[5]。沿用至学业的专业承诺,则是指学习者认可自己的专业,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高度参与和积极评价[6],也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动机[7]。专业承诺受到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认识能力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自我效能和学习兴趣,对大学生专业承诺具有直接的作用[8],性别、家庭收入、生源地、高校类别、就业升学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专业承诺[9]。具体而言,源于心理认同的专业承诺,在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则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付出,因此专业承诺可以通过承诺量表进行测度[10]。量表应包含专业承诺的四个基本维度,也应结合高校专业的特点进行具体的题项设计。一般而言,专业承诺包含规范承诺、机会承诺、感情承诺和经济承诺[11]。

学习参与程度不仅是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考量,更包括大学生在认识、情感方面的注入。专业承诺则是学生在学习参与后对专业知识、任课教师、教育环境的主观满意程度的表现。一般认为,学习参与程度较高的学生专业承诺也会较高,而较高的学习参与程度与专业承诺,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上会有较多的关注与投入,因此会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业成就,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一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正是要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提升专业承诺,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此,本文以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为研究起点,考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机制,解读学习参与过程中专业承诺的作用。这对于单方面地考察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因素,或学习参与程度与专业承诺的相关性而言,过程研究得以实现,研究内容更加系统。

二、对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的调查

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出的对大学生知识、技能、素养、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12]。一般采用人才培养质量表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区别于从社会应用角度看待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自身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主要基于自身获取的成绩或技能。因此本文从学习成绩、获取资格证书、获得奖学金、论文发表、担任班干部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并作为潜在变量以测度人才培养效果。结合专业承诺的概念,选取大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校开展就业指导情况、学校教学基础设施使用状况、学校提供生活服务质量等问题的反馈,作为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潜在变量。同样,为充分反映大学生学习参与状况,本文对大学生学习的多种模式进行了分类说明:课堂学习通过回答问题频次、课程汇报频次、迟到旷课频次等情况反映;课后学习则通过书籍阅读数量、图书馆学习频次、参与学习小组频次以及竞赛活动参与频次反映。在基础变量确定后,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

(一)调研过程

在美国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学习参与度调查”)调查项目的基础上[13],本文设计了大学生学习参与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的调查目的是通过系列问题的回答,了解大学生参与学习各项活动以及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承诺和人才培养效果。除个人信息外,问卷还设计了27项问题,并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制分别赋值1—5,以便进行量化分析。问卷发放采取网络问卷星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放,调查时间为三个月,经过“是否一流专业学生”的筛选,回收有效问卷为1628份。调查样本主要来自湖北、河南、湖南等地高校,考虑到这三个省份高校大学生的总量,可以认为调查样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中地区的大学生学习参与情况。

(二)变量选取

调查样本中,男性大学生占比51.25%,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33.5%、28.6%、22.3%、15.6%。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生源学生占比为62.7%,乡镇或农村的生源学生占比为37.3%;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占比62.3%,自然科学类专业学生占比37.7%。这是对大学生学习参与情况中基本特征的一般性说明。经过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问卷中相关题项经过筛选,Cronbach'sa系数高于0.7的题项保留作进一步的分析。以筛选后的题项为主构成新的调查问卷答题数据分布通过了Bartlett's Test检验,KMO系数为0.757,达到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调查问卷具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进行相关分析。大学生学习参与情况调查问卷题项数据的统计性描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学习参与情况调查数据的统计性描述(续表)

表1 大学生学习参与情况调查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从表1数据的分布可以看出主要变量的相关程度,以此确定观察变量与潜在变量。在学习参与方面,参加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是当前大学生广泛开展的学习活动,但书籍阅读的得分低于其他题项,表明传统意义上的看书、阅读已不再是受大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在专业承诺方面,大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学校、专业的就业影响。就业指导(含考研、考公)的有效性,能够引导大学生对专业产生认可与信任。以大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学分绩点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仍然是大学生学业有成、表现优秀的重要考察依据。

(三)学习参与程度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对于学习参与程度、专业承诺与人才培养三个变量的测度中还存在多个潜在变量,如师生关系、思维能力、需求满足等,难以进行直接的因果关系测量。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潜在变量、观察变量进行定量分析。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好处还在于除了能够直接表达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外,还能够较为明显地看出中介变量在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中的作用[14]。基于前文对专业承诺的理论分析,本文认为在学习参与程度影响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过程中,专业承诺具备中介作用。对于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可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测度。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以“学习参与程度影响专业承诺,两者共同影响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研究路径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理论模型

对应的该理论模型的结构方程模型可以表示:

方程(1)中,方程中η为内生潜在变量(B1、B2、B3、B4、B5;C1、C2、C3、C4),γ为外生潜在变量对内生潜在变量的影响系数,ξ为外生潜在变量(A1、A2、A3、A4、A5),β为内生潜在变量间的影响系数,μ为残差项。

调查问卷数据经SPSS处理后导入AMOS中,设定基础模型和变量后,可以得到学习参与程度、专业承诺与人才培养各变量之间的影响因子。

三、学习参与程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学习参与程度的影响机制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学习参与程度、专业承诺和人才培养三个变量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可以得到各变量之间的影响因子(如图2所示)。

图2 学习参与程度、专业承诺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

1. 学习参与程度对一流专业人才培养作用显著

学习参与程度与人才培养质量正相关,反映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与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密切相关。而专业承诺则表达出对人才培养目标中人才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的认同,从而增加了大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结构方程模型中变量因果关系系数基本证实了学习参与程度、专业承诺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学习参与程度对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直接影响因子为0.516,这表明学习参与程度提高一个单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则可以提升0.516个单位。

2. 专业承诺具有中介作用。学习参与程度对专业承诺的影响因子为0.338,专业承诺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因子为0.637,则学习参与程度通过专业承诺再次作用于人才培养,该影响路径的影响因子达到0.215。可以得出学习参与程度对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总体影响程度达到0.731。专业承诺在学习参与程度对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专业承诺提高使得大学生学习时间、学习精力更加集中于专业课程学习和教学活动,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促进了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3. 其他潜在变量的影响。从考察潜在变量与观察变量之间的影响因子可以看出,在影响学习参与程度的5个潜在变量中,竞赛活动的影响因子为0.249,影响程度高于其他4个变量。这表明以学科竞赛、知识竞赛为主的竞赛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将时间与精力投注于学业上,从而提高了学习参与程度。以书面报告、口头讨论、会议形式进行的课堂汇报,也能够促使大学生关注课堂教学,提升学习参与程度。同样,考察潜在变量对观察变量的影响因子可知学生教学环境的满意度对专业承诺影响较大。教学硬件因素对学生的专业承诺提高影响显著,可见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往往基于学校整体外观、楼馆设施、交通网络的观察及使用上。大学生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则对专业教师和专业教学内容认同度较高。师生关系对专业承诺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影响因子为0.164。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辅导员,是学校对学生影响较大的群体。在入学引导、课程教学、考试竞选、实习实训、毕业答辩等环节中,教师言行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承诺。学分绩点仍然是考查学生是否培养合格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和级别(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影响程度仅次于学分绩点,在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被关注度较高。

(二)学习参与程度的区域差异

为了进一步分析大学生自身特征、外部环境对学习参与程度及人才培养效果的差异性,本文使用Fine BI对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进行地理可视化分析。结合调查问卷题项的回答,再使用一致化处理对样本中学习参与程度进行综合评价。随后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可得到调查样本学习参与程度的地理分布差异。图3为调查样本学习参与程度的地理分布,颜色越深的区域表明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越高。图3中(a)、(b)、(c)分别为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的地理热力图分布。

图3 部分高校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的对比

从图3中可以看出,来自武汉、郑州、长沙等特大城市的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明显高于非省会城市大学的大学生。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在学习参与程度较高的省会城市中,大学生主要集中于武汉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度较高的学校,而其他的省属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低于非省会城市高校的大学生。这表明学校的基础环境和品牌能够吸引大量优质生源,优质生源进入学校后,保持了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保证足够的学习投入,从而使得省会城市知名度较高的高校人才培养效果明显。看来“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校的品牌和地理位置对于吸引优质生源,提升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明显作用。

四、提升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的对策

依据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的调查数据,本文使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依据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要提升学习参与程度,保障一流专业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些改进。

(一)构建教学活动“热点”

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课程,教学效果才会明显。课程教师应考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则应关注学生为上课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而不能以缺勤、低头、玩手机作为主要的管理内容。与其不能时刻管理低头族、惩罚手机族,不如到教室和学生共同听课学习。当学生中混入一条“鲶鱼”,整个学生群体可能更加活跃。在听评课外,采取系列课堂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参与性,大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也会明显提升。如采取轮流评价模式,学生回答问题或课堂汇报时,可以让其他学生(组)给予评价,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活动中可以借鉴欢迎度较高的电视、网络赛事节目,如“1对100”“星光大道”“开心辞典”“诗词大会”等,将比赛内容转变为专业知识点,不仅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也可以逐渐打造成为专业课程的特色。就笔者教学经历而言,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上采取了“1对100”知识挑战教学活动,不仅全班学生踊跃参与,隔壁教室的教师、学生下课后也相互询问课程活动的细节。可见,有效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程度。将社会上发生的有影响力事件、网络媒体上报道的重要新闻、学生群体感兴趣的游戏节目打造为教学“热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有益借鉴。通过“蹭热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大学生学习参与程度。

(二)倾注学校品牌、课程特色建设

学生专业承诺越高,就会对专业课程产生兴趣,对专业教师产生信任与敬仰,这就使得学生从接触专业课程时就开始投入较多关注。从调查数据来看,学校的教学硬件和学生对教育环境的满意度是影响学生专业承诺的重要因素。学生看待学校和教师同样注重“颜值”。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学校外在形象是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师内涵的首要关注对象。学校应加大在形象塑造、特色打造方面的建设,在校园基础景观、楼馆外形、道路规划方面投入足够的发展资金,以构建“宜学”校园环境。在此基础上打破院系、专业的门槛限制,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以名师专家作为课程教师代表,在招生、新生入学、企业交流时主动推广,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课程名片。有了学校特色、课程名片,一流专业建设就形成了品牌效应,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承诺,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利用网络资源关注学习过程

丰富的网络资源,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是网络教学的优势。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课程教学、监测学习过程、增强师生交流,利用网络资源的作用非常明显。首先,教学过程、交流环节、学习任务均可以凭借网络空间保存并重复使用,从而使得教学、交流环节成为可观测的完整过程。教师、学生可以对教学、交流环节进行循环使用,找准教学重点、难点,实现教学无疑点。其次,网络工具使得师生交流、教学过程的开展突破空间束缚,增加了学习参与程度。使用网络交流工具,大学生在课后仍然能够与专业教师交流,无形中延长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参与。专业教师的交流使得大学生增加了对专业和教师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承诺,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达到预期目标。再次,网络媒体传播是学校品牌打造的有效方式。尽管社会各界对自媒体的使用一直存在质疑,但对新生事物兴趣浓、接受快为主要特征的新生代大学生而言,接触并使用自媒体已经成为事实。与其防范、禁止大学生使用界限模糊的移动媒体,不如引导大学生利用便捷的手机网络完成学业任务。学校可以创建网上校园,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软件,鼓励学生利用自媒体参与校园生活,传播校园文化。只要学校管理有序、引导得法,每个大学生都能成为有效的学校品牌塑造与宣传的主体,其作用远远超过学校的宣传部门。

总而言之,一流专业的建设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习参与和专业承诺,正是回归学生本位的表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根本。

猜你喜欢

一流程度变量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抓住不变量解题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关注一流学科
也谈分离变量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