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电火针与消痤温胆汤联合治疗痰瘀湿滞型痤疮临床观察※
2023-01-13高永杰吴育婷赵文杰李晓霞于珊珊
高永杰 吴育婷 赵文杰 李晓霞 陈 华 于珊珊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损容性疾病。我国痤疮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痤疮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1-2],成为严重危害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人痤疮亦逐年增加,女性多见[3]。重度痤疮表现为皮肤结节、囊肿、窦道,极易形成疤痕,引发永久性损容。其西医治疗以抗生素、异维A 酸、雄激素抑制剂为主,这些药物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4],如异维A酸是中重度痤疮的一线用药,但其产生的肝脏损伤、高血脂、皮肤黏膜干燥等不良反亦备受关注[5]。
近年来,火针疗法通过借火助阳、开门祛邪、以热引热等治疗机制,在重度痤疮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6-8]。火针疗法虽具有简、效、廉等优势,但传统火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如:以酒精灯明火烧针的方式,偶因患者疼痛挣扎、医生紧张等因素引起酒精倾洒,引发火患;火针烧针多在近皮肤距离操作,可使患者产生恐惧感;酒精等燃料反复烧针后,针体可出现碳化,偶可引起皮肤刺青反应。为此,笔者团队研发了可控温的感应加热式电火针系统,采用电磁感应加热针体进行治疗,并将其联合消痤温胆汤治疗痰瘀湿滞型痤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0 例均为2021 年12 月—2022 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皮肤美容中心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3 组。基础治疗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15~24 岁,平均年龄(21.23±4.42)岁;平均病程(2.50±1.42)年。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15~25 岁,平均年龄(22.17±5.21)岁;平均病程(2.63±1.51)年。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5~24岁,平均年龄(21.67±4.71)岁;平均病程(2.53±1.45)年。三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伦理委员会2021 年10 月21 日审核批准(伦理批号:20211021)。
1.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9]囊肿型痤疮的诊断标准,皮损为炎症丘疹、暗红色囊肿结节,在囊内有脓液,可见窦道或瘢痕。结合Pillsbury 国际改良Ⅰ~Ⅳ级分类法,分为3 度Ⅳ级法。轻度(Ⅰ级):有粉刺;中度(Ⅱ级):炎性丘疹、粉刺;中度(Ⅲ级):粉刺、脓疱、炎症性丘疹;重度(Ⅳ级):聚合性损害伴结节、囊肿或溃疡。
1.3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10]制定痰湿瘀滞型痤疮的辨证标准:皮疹以结节、囊肿瘢痕为主,颜色暗红,可见脓肿窦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1.4 纳入标准①符合Ⅲ、Ⅳ级痤疮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为15~25 岁;③近1 个月之内无口服及外用药史;④本人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者或畏针者;②药物性痤疮、职业性痤疮、坏死性痤疮等严重型痤疮;③依从性较差的患者;④哺乳期、妊娠女性;⑤面部伴有其他活动期皮肤病患者;⑥精神病患者;⑦合并心、肝、肾等原发性疾病者。
1.6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1 剔除标准 入组后无法取得用药数据的受试者予以剔除。剔除病例不作疗效统计分析。
1.6.2 脱落标准 ①未完成疗程者;②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将脱落病例末次指标结果作统计学分析。
1.7 治疗方法3组均治疗6 w。
1.7.1 基础治疗组 予消痤温胆汤方口服,药用:半夏10 g,竹茹10 g,枳实10 g,陈皮10 g,茯苓15 g,白花蛇舌草15 g,积雪草15 g,三棱10 g,莪术10 g,生姜5 g,甘草3 g。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中药房配药、代煎,每日1 剂,每剂分煎2 次,二煎混匀共400 mL,分2袋包装,早、晚餐后30 min分服。
1.7.2 对照组 予异维A 酸软胶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国药准字H20113060)口服,依据患者GAGS 评分,剂量为0.25~0.5 mg/(kg·d)[11],分早、晚二次餐中服用。
1.7.3 观察组 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增加感应加热电火针治疗。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皮疹,应用感应加热电火针系统(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与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研制),在系统感应加热线圈内将毫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针体直径:0.4 mm,针体长度:40 mm)加热至红亮状态,而后将针体垂直快速刺入皮疹(颈部、颞部有大血管和眼睑等处可捏提起结节或囊肿后斜刺),操作要求稳、准、快进快出。①对于脓疱、闭合性粉刺,予火针浅刺破皮,每个皮损1~2针,再用棉签轻轻挤出脂栓和脓液;②对于丘疹、结节,自皮疹中点向周边密刺,针尖刺至丘疹、结节中下部,每个皮损3~5 针;③对于囊肿,分散多点刺入囊腔,棉签轻挤排出脓血后,再补刺2~3针以穿过深部囊壁。火针治疗后碘伏消毒皮损,24 h内不接触水。每周治疗1次。
1.8 观察指标
1.8.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制定。痊愈:皮损减少率≥90%;显效:60%≤皮损减少率<90%;好转:30%≤皮损减少率<60%;无效:皮损减少率<30%,或加重。皮损减少率=(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愈显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8.2 治疗前后痤疮综合分级(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评分[9]GAGS 评分标准:①无皮损为0分,粉刺评1分,丘疹评2分,脓疱评3分,囊肿评4 分;②根据痤疮好发部位分为6 个区,各区不同加权分值,Ⅰ区(前额)2 分,Ⅱ区(右颊部)2 分,Ⅲ区(左颊部)2分,Ⅳ区(鼻部)1分,Ⅴ区(下颌部)1分,Ⅵ区(胸上背)3 分;③多种形态皮损在同分区内出现时,则取分值最高的皮损计分。局部皮损分值=该区域皮损分值×位置加权分值;总分为各局部皮损分值之和。
1.8.3 不良反应 观察各组出现唇干燥脱皮、胃肠不适、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9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剔除及脱落情况纳入的90例痤疮患者中有1例脱落;三组均未出现剔除情况。
2.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基础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的愈显率分别为46.67%、50.00%、83.33%。观察组疗效高于基础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GAGS 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的GAG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GAG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与基础治疗组及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GAGS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GAGS评分比较(分,)
表2 三组患者GAGS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与基础治疗组同期比较,#P<0.05
2.4 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基础治疗组与观察组各有2例出现胃肠不适症状;对照组有25例出现唇干燥脱皮,1例出现胃肠不适症状,1例出现肝功异常。与观察组及基础治疗组比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P<0.05)。
3 讨论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重度痤疮并发的永久瘢痕、色素沉着等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问题及社交障碍。痰瘀湿滞型痤疮临床表现多为重度的囊肿、结节型痤疮。中医学认为,该型痤疮多因过食膏粱厚味,痰湿内生,或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日久积聚成痰,或感受湿热之邪,酿津成痰,阻滞脉络,血运不畅而为瘀,痰、湿、瘀搏结凝滞肌肤所致。由于闽南地域气候湿热,患者更容易出现化热倾向,或者兼夹热邪,且《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于痤疮的发生强调热毒的作用:“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糟鼻》认为该病乃热、瘀共同为病:“总由血热瘀滞不散所致。”庄国康等[13]亦认为湿热酿痰是重度痤疮的成因。因此,对于痰瘀湿滞型痤疮患者,治疗上不仅需除湿化痰、活血散结,还常需清热,故笔者常予自拟消痤温胆汤进行治疗。
温胆汤收录于《备急千金要方》,现今已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黄莺[14]应用黄连温胆汤合消瘰丸加减治疗热盛痰瘀型痤疮,谢千等[15]用加味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瘀结型痤疮,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所用之消痤温胆汤,方中半夏长于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胆和胃、除烦止呕,二者一温一凉,有中和之妙,共为君药;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积雪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共为臣药;治痰当理气,袪瘀应活血,化痰当制水,故枳实、陈皮理气化痰,茯苓渗湿制水,三棱、莪术活血破瘀,共为佐药;生姜可温中化痰止呕,甘草健脾缓和诸药,共为使药。全方共奏除湿化痰、活血散结、清热解毒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其疗效与异维A 酸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火针重要的治疗机理在于通经络、行气血,经络以通为畅,经脉通则血气和,则无病[16]。皮肤有形之物如结节、囊肿,多属痰、瘀为病,火针疗法可通络、化瘀、祛痰、除湿,故对痰瘀湿滞型痤疮疗效明显。
为了克服传统火针由于明火烧针产生的诸多弊端,笔者团队研发了感应加热电火针系统,其仍以市售针灸针作为针体材料,在电磁感应线圈内加热针体,不仅可同时升温多根火针,而且针体温度可控、升温速度快,不会产生刺青反应。本研究显示,感应加热电火针联合消痤温胆汤对患者GAGS 评分的改善、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消痤温胆汤或异维A 酸治疗。感应加热电火针系统的研发,将为火针这一中医适宜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高效、安全的仪器设备,可在今后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