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沧州市运河文化传承路径探析

2023-01-13王令仪

新农民 2022年35期
关键词:沧州大运河运河

王令仪,刘 芳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为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沧州市委市政府和运河沿线各县市区围绕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做了大量的工作。运河文化带承载着京津冀一体的发展态势,运河文化带的旅游发展也是在继运河保护传承后对大运河的文化遗迹的充分利用。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大大增加了运河沿岸各县的客流量,同时也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繁荣,提高了周边地区百姓的就业率,使居民幸福指数上升,加快沧州地区百姓的脱贫速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推进奠定经济基础;同时运河文化传承也能激发全市人民建设大运河文化的热情,让人们受益于运河。运河资源的利用在提高文化旅游高质量的发展的同时也增强城市文明建设,从发展中获得经济转型,推动第三产业的不断进步,为人民创收,推动经济发展。

1  运河文化传承历程

大运河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古老的运河孕育出繁荣的经济,哺育历朝历代的运河百姓,因此留下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而随着清代晚期的经济衰败,文化落寞,运河文化也丧失从前的繁荣面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更有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更是给了人们重塑运河形象的信心,使运河文化这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再次走入人民的内心。

作为一段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脉络,运河文化拥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以漕运文化,水利文化,船舶文化,商事文化为主要代表,也有民间故事,名人传说等民俗风情。以传统航运设施为主要景观,伴随船舶水利的传承,有一系列如“铁狮子”“仙女下凡”等民间传说在广袤的运河土壤中衍生,这片土地也哺育着不少的历史名人,如“扁鹊”“马致远”“张之洞”“纪晓岚”等,使这片土地更为人所知。而沧州有关运河文化的历史遗迹更是数不胜数,如”铁佛寺”“铁狮子”等。运河不仅繁荣了沧州的文化,而且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贯通南北的运河使沧州的众多特产与美食享誉全国,如“金丝小枣”“泊头鸭梨”“等,而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民间的艺术创造力,所以有了著名的杂技,武术等民间技艺。

2022年3月,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旨在通过此次法律,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与生态治理,同时面向现代化科技与文化遗产的融合,使得大运河文化融入当今主流。

2  运河文化传承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运河周边环境条件差,保护情况不乐观

对于运河文化的传承,主要分为保护与创新。沧州市通过设立博物馆,展览馆,修缮古运河遗迹等对运河古迹进行保护性研究。沧州博物馆推出的运河展馆就通过保护陈列的方式使运河文化得以被人们了解,但是运河保护存在覆盖不全面的问题,对运河周边保护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6.51%的人认为运河周边环境保护情况良好,50.5%的人认为运河周边环境情况一般,有2.99%的人认为运河周边环境保护情况不好(如图1)。沧州运河段除运河区外,其他经过县(市)运河段,基本都在农村,由于政府对周围进行环境改造,退耕还林,封锁河道,尽显荒凉,周围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生机勃勃,周围农作物以及水质问题,也导致运河周围环境并不理想;运河周边居民对运河并没有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周边居民对运河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河道积淤,垃圾堆积等情况较为普遍。

图1  运河周边环境保护情况 

2.2  运河文化产品欠缺,资源开发不足

沧州市通过建设文创体验馆的方式,展现运河文化底蕴,将运河特色文化与创意设计融为一体,深度开发文创产品,为文旅融合发展添一把“火”,但是运河文化产品存在知名度不高,类型不够丰富的问题。对运河文化带的产品类型丰富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38.54%的人认为大运河文化带的产品类型丰富,57.16%的人认为产品类型较为丰富,10.3%的人认为产品类型不丰富(如图2)。据了解,大运河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多以文献的方式保存在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馆,并不具备旅游功能。政府只是对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处于保护阶段,还没有将其开发,大运河的文化内涵有待发掘;运河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很多产品产业有待开发,由于运河文化旅游路线项目并没有成熟,所以周边的文化或其他产品并未得到开发,导致了运河带产品丰富度单一;运河周边文化资源其实相对来说算是较为丰富的,但由于文化遗址或绿植园林距离运河距离较远,所以很多人都不会将二者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了人们认为运河周边文化资源缺乏。

图2  运河文化带的产品类型丰富程度 

2.3  营销方式单一,不能把握旅游市场

沧州市杂技,武术等精妙的民间技艺享誉全国,运河周边地区积极推进中国杂技博物馆、杂技非遗传习园,通过举办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创新发展,但是存在方式单一,不能全方面满足顾客需求的问题,根据数据信息显示,72.09%的人对于大运河文化历史文化方面感兴趣,49.83%的人对于大运河文化建筑布局方面感兴趣,54.82%的人对于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感兴趣,61.13%的人对于大运河文化周边环境方面感兴趣,69.1%的人对于大运河文化自然景色方面感兴趣,12.96%的人对于大运河文化其他方面感兴趣(如图3)。运河文化景区建设中存在缺乏统规划和整体保护的问题,沿运城市之间缺乏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不健全。旅游企业不能全方面顾及客户需求,营销方式单调,不具备创新性和吸引力。

图3  游客兴趣统计

2.4  宣传力度不够大,了解程度低

近几年,沧州市通过修建运河森林公园,构建大运河文化带,发展尤其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进行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其获得更多知名度,从而有效地传承下去。但是传统的旅游方式、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数据信息显示,63.79%的人对于大运河处于一般了解的程度,19.93%的人对于大运河处于非常了解的程度,有16.28%的人对大运河不了解(如图4)。同时,也了解到人们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和广播新闻了解大运河,其次是社区宣传和口耳相传。人们对运河了解程度不高,说明了大运河的宣传力度并不是很到位,对于大运河文化资源,经济利用的用处并没有进行大力的宣传,社会力量参与热情与程度不高;除了运河有关工作者,人们并不愿意去花大量精力去了解一条河,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将运河和民生联系在一起。民生和运河联系越紧密,人们就越愿意去了解运河。然而根据问卷调查情况来看,从事运河工作的人并不多,仅有25.91%的人或其身边人从事运河工作,因此对人们对于运河的了解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图4  对大运河的了解程度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运河文化传承路径

3.1  加强基础建设,科技支撑环保

完善配套服务,加强基础建设。开发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支持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还应加强运河旅游产品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开发效益在同时要精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沧州文化展示带,通过产业融合,协同发展,以此来达到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发展的目的。此外,也要积极打造具有古朴自然的新生态景观特色,进而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来带动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发展。

以科技支撑运河保护。把“运河环境保护”作为各项措施实施的原则,实现以科技为支撑的保护性开发。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虚拟现实系统(VR)等新技术,加强数字化管理和监控,与考古学、文献学、科技史等学科研究成果相融合,建立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应用的框架体系,科学布局,合理利用,将大大降低保护的成本,也可做到真正的“保护先行”。同时,创建运河综合数据库,构建运河保护地理信息系统、京杭大运河保护规划辅助支持系统及京杭大运河虚拟现实系统以及京杭大运河保护管理平台。

3.2  丰富文创产品,打造运河文化品牌

结合地域特色,推出文创新品,充分体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活化大运河历史光辉。要把运河品牌形象塑造作为重中之重,申请特色认证,同时增加品牌运营的文化内涵,要紧紧抓住大运河悠久的文化历史,以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作为抓手进行宣传,重点打造品牌形象。

重视商业街的开发,利用互联网金融信息发展迅速的特点以及大数据统筹的优势来完成企业目标客户群体定位,通过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等方法来将企业的潜在客户群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群体,进一步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促进沧州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更好地发展。

3.3  创新营销方式,积极拓宽旅游市场

首先,相关旅游企业应深度挖掘运河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大运河沧州段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开发价值大的优势,构建一条主轴并带动主体多点联动,形成线形节点式的旅游线路,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重点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文化资源的开发加强宣传与推广,打造品牌,扩大吸引力,密切连接文化遗产脉络同文化旅游的关系,在传承保护大运河文化带中发展出一条现代化的旅游事业。

其次,满足客户需求,规划旅游路线。在保护好运河遗产的基础上,利用运河丰富的文化和景观财富,通过整合历史、自然、休闲功能,构建新的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借助运河周边丰富的景观与历史文化,以沉浸式放松度假作为旅游特色,推出亲子游、大学生穷游、商务游、情侣休闲度假游等不同路线,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最科学的旅游路线,同时推出“定点划线”的创新型旅游活动,客户在旅游公司网络平台提前选定想要参观的景点,旅游公司负责连点成线,推荐最优质的旅游顺序及方案,让客户在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两方面得到满足。此外,通过美食特色,艺术表演的方式引流,建立采摘园,美食作坊、主题餐厅等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图5  路线策划案例展示

3.4  宣传运河文化,激发保护热情

促进运河旅游文化发展是改善运河沧州段周边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拓展农民对互联网知识的了解和普及,调查数据显示,运河周边群众对于运河的了解程度不深,对运河开发的态度较随意,对于运河知识的了解大部分来自社交媒体,因此亟须加大互联网宣传的力度,让运河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把社区宣传做到位,真正激发群众保护与开发运河的热情,认识到运河发展与自身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从而推动运河文化的传播与开发。

本论文主要针对脱贫攻坚战略背景下运河文化传承过程所遇到的问题,科学研判运河文化传承不够合理完善的地方,对如何传承运河文化,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进而促进沧州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方面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有利于促进了运河文化的传承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推进奠定经济基础。

猜你喜欢

沧州大运河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大运河,行走山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