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绍兴柯桥区野生动物园唐墓发掘简报

2023-01-1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

东南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底径墓室釉色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

内容提要:2021年3—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位于浙江绍兴柯桥区兰亭街道兰亭村的野生动物园一期项目建设地块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55座。其中11座唐代砖室墓时代特征明显,内涵丰富,平面形状多样。出土随葬品28件(组),材质主要为青瓷器和铜器。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绍兴唐代墓葬形制、墓葬等级、丧葬习俗、青瓷特征等具有重要价值。

野生动物园唐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街道兰亭村野生动物园一期项目建设地块(图一)。此处群山起伏,绿水环绕,名胜古迹密布。项目地块西距308省道0.8千米,东北距绍兴城区7千米,三面环山,系一处山前缓坡,依山临水,地势高敞,占地约1.1万平方米。兰亭江从西侧经过,北流向东入绍兴城区。2021年3—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对该地块开展考古勘探和发掘,共发掘战国至明清墓葬55座。在地块北部和东、南部,发现11座唐代砖室墓,M22、M23居北,M9、M10、M42、M46、M51居东,M12、M27、M53、M54居南,依山坡走势呈“U”型分布,朝向山下(图二),共出土各类随葬品28件(组)。除M9、M10外,墓顶均不存。未发现人骨和葬具,砖壁砌于铺地砖之上。现将11座唐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兰亭野生动物园墓地位置示意图

图二// 野生动物园墓地部分墓葬分布图

一、M9

(一)墓葬形制

M9为单室券顶砖墓,平面呈长方形,方向163°,内长 3.08、宽 1.12、高 1.32米(图三;彩插四:1)。

封门墙两重,墓室南口内外各一重,宽1.12、厚0.28、高1.36米。三顺一丁4组后错缝平砌,丁砖整砖断砖兼用。封门东西两侧各有一砖大小的门墩,三顺一丁2组后平砖向上垒砌构成重券。墓室顶部南北各有一个盗洞,墓壁除后壁外单层砖砌,底部铺砖呈人字形。墓壁三顺一丁2组后用长方砖、刀形砖平铺起券。后壁为直壁,在后壁距底12厘米处设置3个圭形壁龛,单个壁龛宽16、高22、进深14厘米(彩插四:4)。西壁南端距底38厘米处有一宽12、高22、进深14厘米的圭形壁龛。墓砖均为素砖,分长方砖、刀形砖二种。长方砖长28、宽14、厚4厘米,刀形砖长28、宽14、厚3~5厘米。

(二)随葬器物

此墓遭盗扰,在墓西壁中部出土青瓷灯1件。

青瓷灯 1件。M9:1,敞口,平沿,尖唇,斜弧壁,平底内凹。外壁中部有弦纹三道。内壁与底交接处粘贴一圆形灯环。除了外底,内外满釉,釉色青黄滋润,胎釉结合紧密。沿面上均匀分布12处泥点垫烧痕,可知此器为覆烧。口径11.6、底径4.7、高3.5厘米(图四:1)。

图四// 出土器物

二、M10

(一)墓葬形制

M10为单室券顶砖墓,平面长方形,方向170°。内长3.06、宽0.75、高1.08米(图五)。

图五// M10平、剖面图

单重封门墙位于墓室南口外,错缝平砌。宽1.07、厚0.16、残高0.75米。封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半砖大小的门墩,三顺一丁2组后平砖向上垒砌,上部不存。墓室顶部南北各有一个盗洞,底砖人字形平铺。墓壁单层,三顺一丁2组后用长方砖、刀形砖组合起券,丁砖用半砖。后壁为直壁,在后壁距底85厘米处正中有一圭形壁龛,宽10、高15、进深16厘米。墓砖分长方砖、刀形砖二种。长方砖长 32.5、宽 16、厚 5厘米;刀形砖长 32.5、宽16、厚3~5厘米。丁砖端面装饰两块相拼的半莲瓣纹(也称宝相花纹)和花草纹(图六:1),刀形砖侧装饰胜纹网格纹(图六:10),部分长方砖侧模印胜纹对角几何纹(图六:11)。

图六// 墓砖纹饰线图

(二)随葬器物

此墓遭盗扰,在墓底东北角出土青瓷碗1件。

青瓷碗 1件。M10:1,直口,尖唇,上壁较直,下壁斜弧收,饼状足,平底略内凹。内外施半釉,内外底均露胎,胎内含砂砾等杂质,胎色较深。釉色青黄开片,脱釉较甚,露出釉下的化妆土,内外无垫烧痕。口径10.7、底径4.9、高4.8厘米(图四:2)。

三、M12

(一)墓葬形制

M12为单室砖墓,平面呈三壁外弧的凸字形,方向231°,内长 4.53、最宽 2.54、残高1.17米(图七;彩插四:2)。由甬道和墓室组成,砖壁双层。

图七// M12平面、剖视图

单重封门墙位于甬道口外,五顺一丁、三顺一丁各1组后错缝平砌,宽1.56、厚0.14、残高 0.86米。甬道长0.9、宽 1.25、残高 0.87米。底砖人字形,两壁砌一丁三顺3组,其上不存,原应为券顶。墓室平面呈三壁外弧的腰鼓形,两侧壁外弧较甚,后壁稍外弧,南北长3.63、北宽1.55、中宽2.54、南宽1.9、残高1.17米。墓室顶塌,由西北角残存迹象推测,原为穹隆顶。墓室前部底部铺砖与甬道相同相连。墓壁三顺一丁3组后逐层内收结顶。距前壁0.78米处至后壁砌出与墓室等宽的棺床,长2.85、高0.14米。棺床亦为人字形平铺,南端一排侧立砖锁边。在后壁正中的丁砖上发现逐层收分的三排假窗。单个窗格宽26~56、高15、进深5厘米。西壁正中发现用竖砖间隔的七格假窗,总宽1.37、长0.31、进深0.04米,每格假窗一砖大小,南端两格用砖嵌平。长方砖长31、宽14、厚4厘米,端面装饰两块相拼的莲瓣纹和草叶纹(图六:2),个别长方砖侧模印“勋官彤□□潘达墓”(图六:7)。墓砖火候不高,呈红色,铭文和花纹无完整清晰者。

(二)随葬器物

此墓遭盗扰,在棺床前偏东处出土青瓷钵1件,棺床南端出土“开元通宝”铜钱2枚,棺床中部偏东处出土青瓷碗1件。此外,扰土所出瓷片拼复出青瓷盘口壶2件。

青瓷钵 1件。M12:1,直口,圆唇,深腹斜收,平底略内凹。内壁满釉,内底有4个垫烧痕,外壁施半釉,外底露胎,胎色灰白。釉色青黄,胎釉结合紧密。口径15.8、底径6.4、高6.9厘米(图四:3;彩插五:1)。

青瓷碗 1件。M12:3,直口,圆唇,上壁较直,下壁折收,平底内凹。内外施釉不及底,内外底各有4个较大的泥点垫烧痕。胎骨坚致,釉色青黄。口径 12.4、底径 4.8、高 4.6厘米(图四:4;彩插五:2)。

青瓷盘口壶 2件。盘口,圆唇,短颈,溜肩。M12:4,圆腹,平底内凹。盘口外施弦纹一周,颈肩交接处饰双复竖系。施青釉不及底,釉色青翠滋润。口径14、最大腹径20.8、底径9.7、高28.4厘米(图八:1;彩插五:3)。M12:5,鼓腹,下腹斜收,器表施半釉不及底,釉色青黄。口径13.2、最大腹径20.2、底径8.8、高27.6厘米(图八:2)。

图八// 出土青瓷盘口壶

··················

“开元通宝”铜钱 1组2枚。M12:2,轮残。残径1.5、穿径0.6厘米(图九:2)。

图九// 出土器物拓片

四、M22

(一)墓葬形制

M22为单室砖墓,平面长方形,方向227°。内长2.9、宽0.88、残高0.64米(图一〇)。

图一〇// M22平、剖面图

墓室南口内外各一重封门墙,宽1.16、厚0.28、残高0.48米。封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半砖大小的门墩,二顺一丁1组后平砖向上垒砌数层,上部不存。墓底人字形平铺。墓壁单层,残存三顺一丁2组和三层平砖,丁砖间用半砖,整砖伸出形成扉棱。墓砖火候较高,仅长方形素砖一种,长30、宽14、厚4厘米。

(二)随葬器物

在墓底东南部靠东壁处出土青瓷盘口壶、灯、划花碗各1件。出土时划花碗压在盘口壶口下,原应用作盘口壶盖。

青瓷盘口壶 1件。M22:1,盘口,圆唇,盘口较浅,喇叭形长颈,弧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颈肩交界处贴塑环形双竖系。器表施青黄釉不及底,部分脱釉。口径17.9、最大腹径20.6、底径10、高29.9厘米(图八:3;彩插五:4)。

青瓷灯 1件。M22:2,敞口,斜平唇,弧壁斜收,假圈足内凹。内壁与底交接处按压一高出口沿的圆条灯环。器内满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浅黄,胎釉结合紧密。外底有四处垫烧痕。口径11.6、底径4.7、高3.5厘米(图四:5)。

青瓷划花碗 1件。M22:3,敞口,平沿,斜弧腹,圈足。内底用流畅的刀法刻划莲花荷叶纹。内外施满釉,釉色纯净青翠,外底有6个支烧痕。灰白胎较薄,规整坚致。口径14、底径5.8、高3.8厘米(图一一:1;彩插五:6)。

图一一// 出土器物

五、M23

(一)墓葬形制

M23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方向257°。内长2.29、残宽0.64、残高0.54米(图一二),北壁无存。

图一二// M23平、剖面图

墓室西口内两重封门墙,二顺一丁垒砌,残宽0.59、厚0.26、残高0.20米。墓底减砖插空平铺,多用残砖。墓壁单层,残存一丁一顺、一丁两顺和一层丁砖。丁砖三块一组,两块侧立斜砌,一块侧立横砌。墓砖仅长方形一种,长28.5、宽12.5、厚3厘米,端面装饰两块相拼的莲瓣纹和草叶纹(图六:3)。

(二)随葬器物

在墓底西端出土青瓷盘口壶、钵、盅、铜镜各1件。出土时青瓷钵压在盘口壶口下,原应用作壶盖。

青瓷盘口壶 1件。M23:1,盘口,圆唇,长颈,溜肩鼓腹,平底略内凹。颈肩交界处贴塑泥片形双系。器身较高,外壁施青黄釉不及底。口径14、最大腹径21.6、底径10、高32.6厘米(图八:4)。

青瓷钵 1件。M23:2,近直口,方唇,上壁较直,下壁斜收,平底略内凹。内外施半釉,釉色青绿有开片,胎釉结合紧密。内底4处、外底5处垫烧痕。口径13.5、底径5.8、高5厘米(图四:6)。

铜镜 1件。M23:3,八出菱花形,小圆钮,无钮座,斜边镜缘略翘起。以钮为中心两道凸起的同心圆将镜背分为三区。内区和中区饰缠枝莲纹和鸟雀纹,外区在8个瓣尖内饰卷云纹。直径9.9、缘厚0.5厘米(图九:1;图一一:2;彩插五:5)。

青瓷盅 1件。M23:4,敞口,尖唇,斜腹,平底。内外施满釉,釉色青黄斑驳,外底有不明显的垫烧痕。口径5.3、底径2.7、高1.8厘米(图四:7)。

六、M27

(一)墓葬形制

M27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方向235°。内长2.52、宽0.8、残高0.34米(图一三)。

图一三// M27平、剖面图

封门位于墓室南口外,残存二顺一丁2组。宽1.1、厚0.14、残高0.44米。封门东西两侧各有一砖大小的门墩,残存三顺一丁1组和3层顺砖。墓壁单层,尚存三顺一丁1组和2层平砖,丁砖使用半砖。墓底人字形平铺。墓砖火候较低,颜色发红,仅长方形素砖一种。长30、宽14、厚4厘米。

(二)随葬器物

在墓底东南部出土青瓷盘口壶1件,中部偏南处出土铜钗1件。

青瓷盘口壶 1件。M27:1,盘口,圆唇,沿下两道凹弦纹。盘口歪斜,长颈,溜肩,圆腹,平底内凹。颈肩交界处贴塑半环形双复系。施青釉不及底,釉色青绿光亮。口径13.8、最大腹径21.8、底径9.3、高31.7厘米(图八:5)。

铜钗 1件。M27:2,双股型,头粗尾尖。长3.5厘米(图四:8)。

七、M42

(一)墓葬形制

M42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方向140°。内长3.12、宽0.81~0.91、残高0.82米(图一四)。

图一四// M42平、剖面图

封门位于墓室南口外,残存二顺一丁2组,宽1.09、厚0.13、残高0.42米。封门东西两侧各有一砖大小的门墩,残存三顺一丁1组和3层顺砖。紧贴封门内侧中央有一二顺一丁砌成的砖台。墓底砖错缝横铺,墓壁单层,三顺一丁2组后开始内收起券,丁砖使用半砖。后壁上部中央发现一残壁龛,宽15、残高10、进深13厘米。墓砖分长方砖和刀形砖二种。长方砖长29、宽13、厚4厘米;刀形砖长28、宽13、厚3~4厘米。长方形砖端面装饰两块相拼的莲瓣纹和草叶纹(图六:4)。

(二)随葬器物

在墓底东南部出土残青瓷盘口壶1件。

青瓷盘口壶 1件。M42:1,盘口,圆唇,高直颈,溜肩鼓腹,平底内凹。颈肩处对置竖环双复系。施青釉不及底,釉色青黄匀净,胎釉结合紧密。口径13.1、最大腹径20、底径8.7、高29.7厘米(图八:6)。

八、M46、M51

(一)墓葬形制

M46、M51东西并列,北端紧靠。M46方向140°,M51方向150°。M46呈两侧壁微外弧的长方形,南宽北窄,内长2.92、宽0.86~0.96、残高0.51米;M51长方形,南宽北窄内长3.18、宽0.79~0.86、残高0.85米(图一五;彩插四:3)。

图一五// M46、M51平、剖面图

M46封门位于墓室南口外,残存三顺一丁、四顺一丁各1组,宽0.96、厚0.12、残高0.52米。封门东西两侧各有一砖大小的门墩,残存三顺一丁2组。墓底错缝横铺,与后壁方向略有偏斜。墓壁单层,残存三顺一丁2组,丁砖使用半砖。长方砖长30、宽12、厚4厘米。

M51南端略倾斜于M46,封门位于墓室南端,尚存二顺一丁4组,宽0.86、厚0.12、残高0.85米。封门东西两侧各有一砖大小的门墩,残存三顺一丁3组。封门内侧中央有一砖台,存二顺一丁2组,丁砖系从封门内伸出的整砖,每两块丁砖间留有一砖空隙。墓底人字形平铺。墓壁单层,残存三顺一丁3组,丁砖使用半砖。后壁上部中央和东壁下部各有一壁龛。后壁壁龛方形,宽12、高12、进深7厘米;东壁壁龛长方形,宽8、高12、进深12厘米。长方砖长32、宽12、厚4厘米。

M46少量长方砖侧装饰胜纹对角几何纹(图六:12),M51丁砖端面模印半莲瓣纹和草叶纹(图六:5),M46也有零星丁砖装饰此花纹。

图一六// M53平、剖面图

(二)随葬器物

M46南端出土青瓷盘口壶和青瓷碗各1件,M51南端出土残青瓷盘口壶1件。

青瓷碗 1件。M46:1,敞口,圆唇,弧腹折收成小平底。上腹饰一道弦纹。内壁满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青绿,胎釉结合紧密。口径8.8、底径4.1、高3.9厘米(图四:9)。

青瓷盘口壶 2件。M46:2,盘口,圆唇,溜肩,圆腹,平底内凹。颈肩交接处贴塑环形双复系。施青釉不及底,釉质润泽,胎釉结合紧密。口径13.2、最大腹径20.8、底径9.1、高29.7厘米(图八:7)。M51:1,仅存下半部,鼓腹,平底内凹。最大腹径22.3、底径9.8、残高22.3厘米(图八:8)。

九、M53

(一)墓葬形制

M53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方向228°。内长2.94、宽0.9、残高0.54米(图一六)。

封门位于墓室西口外,残存二顺一丁、三顺一丁各1组,宽1.18、厚0.14、残高0.45米。封门东西两侧各有一砖大小的门墩,残存三顺一丁1组。紧贴封门内侧中央有一砖台,存二顺一丁1组,丁砖为整砖,从封门内伸出。墓底原为人字形平铺,底砖已全被撬走。墓壁单层,存三顺一丁2组,丁砖使用半砖。墓砖仅长方形一种,长28、宽14、厚3.5厘米。长方形砖侧模印胜纹三叉纹(图六:9),丁砖端面装饰两块相拼的莲瓣纹和草叶纹(图六:6)。

(二)随葬器物

此墓虽遭盗扰,仍在墓底近封门处出土完整青瓷盘口壶1件。

青瓷盘口壶 1件。M53:1,盘口,圆唇,束颈,弧肩,圆腹,平底内凹。颈肩交接处贴塑并在一起的双竖环系。施青釉不及底,釉色晶莹润泽。口径13.6、最 大 腹 径 19.3、底 径 8.3、高 26.3 厘 米(图八:9)。

十、M54

(一)墓葬形制

M54位于M12东侧,与M12形制相似,亦为三壁外弧的凸字形单室砖墓,方向223°。内长4.22、最宽处2.38、残高1.04米(图一七)。由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壁单层,甬道壁双层。

图一七// M54平面、剖视图

单重封门墙位于甬道口外,存三顺一丁3组,宽1.15、厚0.15、残高1米。甬道长0.96、宽0.84、残高0.99米。底砖人字形铺设,甬道两壁先砌一丁三顺3组,其上开始起券。墓室平面呈三壁外弧的腰鼓形,两侧壁外弧较甚,后壁稍外弧。南北长3.26、北宽1.5、中最宽处2.38、南宽1.56、残高1.04米。墓室顶塌,墓室前部地面铺砖与甬道相同相连。墓室前部墓壁残存一丁三顺3组。距墓室前壁0.63米处至后壁砌出与墓室等宽的棺床,长2.63、高0.15米。棺床亦为人字形平铺砖,南端用一排侧立砖锁边。西壁正中发现用竖砖间隔的九格假窗,总宽1.73、高0.31米,每格假窗一砖大小,均用砖嵌平。长方砖长31、宽15、厚4厘米,端面装饰与M12相同的半莲瓣纹和草叶纹。有半块长方砖侧模印“□达墓记”(图六:8),似为“潘达墓记”。墓砖发红,火候不高,铭文和花纹无完整清晰者。

(二)随葬器物

在棺床前偏东处出土青瓷碗1件,棺床南端出土青瓷盘口壶1件,棺床中部靠前处出土青瓷四系罐、褐釉瓷钵、铜镜、铜钱各1件,此外,填土所出瓷片拼复出青瓷盘口壶1件。

青瓷碗 1件。M54:1,微敞口,圆唇,弧腹斜收,平底内凹。沿下一道凹弦纹,内壁两道凹弦纹。内外满施青绿釉,内底有五处垫烧痕,外底有刮釉垫烧痕。口径10.9、底径4.8、高3.9厘米(图四:10)。

青瓷四系罐 1件。M54:3,直口,方唇,矮领,微鼓腹,下腹弧收,平底内凹。沿下2道凹弦纹,弦纹上对称设4泥条横系。内壁满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底足露胎,有6个垫烧痕。釉质光润。口径10.3、最大腹径 19.3、底径 6、高 12.7厘米(图四:11)。

褐釉瓷钵 1件。M54:4,直口,圆唇,弧腹,平底略内凹。内外施酱褐色半釉,釉层较厚,内外底各有五个垫烧痕。口径14.3、底径7.2、高5.7厘米(图四:12)。

青瓷盘口壶 2件。盘口,圆唇,束颈,溜肩,圆腹,下腹弧收,平底内凹。M54:6,盘口外施弦纹3周,颈肩交接处饰双复竖系。施青釉不及底,釉色青黄,剥釉较甚。口径13.2、最大腹径19.8、底径8、高29.2厘米(图八:10)。M54:7,沿下一道弦纹,施釉不及底,釉色青黄,多已剥落。口径13.8、最大腹径21.8、底径10、高30.2厘米(图八:11)。

隋“五铢”铜钱 1组12枚。M54:2,“五”字左侧有一条竖线,系隋“五铢”。直径2.3、穿径0.8厘米(图九:3)。

铜镜 1件。M54:5,小圆钮,圆钮座,内区对称分布4个卷云纹,外区2周联珠纹。直径6.6、缘厚0.2厘米(图九:4;图一一:3)。

十一、结语

此次发掘的11座墓葬均为中小型墓。依山势建于山麓平缓地段,保存状况较好,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随葬品。小型墓长度一般在3米左右。平面呈长方形或两侧壁微外弧的弧长方形。墓壁砌法多为三顺一丁,少数墓壁设有壁龛。普遍在封门两侧设置砖墩作重券,个别墓葬封门内侧还砌置砖台,均不设排水沟。墓底铺砖多人字形,也有少量错缝横铺。墓砖纹饰既流行两块相拼的半莲瓣纹,也保留南朝时期流行的胜纹对角几何纹。随葬品少者一两件,多者三四件,器物组合多为1件盘口壶搭配碗、钵等日用器,少数墓葬还随葬铜镜、铜钗、瓷灯等妆奁器和照明器,明器不见。M12、M54这种4米以上的中型墓平面呈两壁外弧较甚的弧凸形,墓壁设有较多复杂的假窗,墓砖上还模印标明墓主身份姓名的文字。随葬品有六七件,盘口壶随葬2件。碗、钵、罐等瓷器多采用叠烧和泥点垫烧法,器物底部多留有支烧痕迹,或内外底都不施釉。这些都具有明显的浙江唐墓特征,虽未发现纪年文字材料,仍可依据墓葬构筑风格和随葬品形制、装饰对各墓年代作出判断。

本次发掘共出土较完整青瓷盘口壶10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如M22:1,浅盘,喇叭形长颈,上腹鼓出,下腹骤收,最大腹径在上腹,与浙江诸暨晚唐墓M3所出同类器形制一致;一类为除M22之外其他墓所出盘口壶,盘口较深,短颈,圆弧腹,最大径在腹中部,与诸暨初唐墓M2盘口壶[1]基本相近。瓷碗M10:1与浙江诸暨官山永徽三年(652年)墓[2]瓷盏M9:5造型极为相似。瓷碗M46:1、M54:1分别与浙江江山上元三年(676年)墓3号瓷碗、5号瓷碗[3]形制相同。瓷划花碗M22:3与江苏镇江大中二年(848 年)墓[4]瓷碗 M14:7、江西新余中晚唐墓出土的白瓷碗[5]器型类似。瓷钵 M23:2、瓷盅M23:4分别与江苏苏州福星小区天宝十四年(755年)墓M15所出瓷盘M15:2、贞元十九年(803年)墓瓷盏M19:1[6]造型接近。八出菱花花鸟铜镜M23:3的造型与镇江唐代中期墓M2所出Ⅰ式花鸟镜M2:3[7]相同。铜钗M27:2与绍兴里木栅唐早期墓M21所出象牙发钗M21:5形态相似,都很短,双股。M9后壁近底处设置3个壁龛的做法见于绍兴里木栅唐代晚期墓M17、南京钱家渡丁山贞元元年(785年)墓[8]、南京江宁汤山中和二年(882年)墓[9]。

两块相拼的半莲瓣纹出现于南朝中晚期[10],在浙江淳安贞观十年(636年)墓[11]、衢州武德八年(625年)墓[12]也有发现。M10和M46半莲瓣纹、胜纹对角几何纹的砖纹组合也见于诸暨永徽三年墓、贞观十四年(640年)墓[13]中。

M12、M54侧壁外弧较甚的平面形制与南京雨花台区后头山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毛明府墓M11[14]和诸暨贞观十四年墓相同,M12侧壁用砖竖立间隔的假窗、后壁逐层收分的假窗也分别见于此二墓。

综上所述,M10、M12、M27、M42、M46、M51、M53、M54为唐代早期,M23时代应为唐代中期,M9、M22为唐代晚期。

M12、M54墓砖花纹相同、砖铭上的墓主姓名也似乎相同,这种现象以往也有发现,如诸暨官山五座墓均含有“永徽三年校尉吴洲伦之知之”墓砖,两座墓含有“永徽三年吴霊祐墓记”墓砖。应是同时建墓或前人烧砖建墓后人利用这些墓砖再建墓[15]。诸暨贞观十四年墓后壁为凸出的楼阁式塔状结构,M12后壁假窗应是其一种变体。此种塔状结构南朝时期即已出现[16],与墓砖上的莲瓣纹同为佛教题材因素,反映了佛教在唐代的流播与发展。平面弧凸形是北方唐墓的典型特征,江浙地区少见,且目前多发现标明墓主身份的铭文砖,本地区使用此种形制墓葬的墓主多为官员。

本次发掘进一步加深了对绍兴地区唐代中小型墓葬的认识,为浙江地区唐墓的分期分区、墓葬等级与丧葬习俗、社会信仰、制瓷成就等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附记:本次发掘项目负责人罗汝鹏;参加发掘人员李胜、陆菊仙、王策;绘图李胜、王策;摄影李胜、王策;拓片周燕儿。)

猜你喜欢

底径墓室釉色
寿州窑瓷器里的碗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如意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掘简报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江苏省无锡市城南遗址瓮棺墓葬发掘简报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墓室探秘
临颍县固厢墓地M15发掘简报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