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考研”一材多用

2023-01-1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赫丹丹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剪裁考研文题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赫丹丹

素材速递

2022年10月10月25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报名时间截止,一个名为“逆向考研”的现象引来不少网友热议和诸多媒体评论。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撰文称,广州大学录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出现了一批985、211高校毕业生,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广州大学是大家俗称的“双非”高校,既不是985、211,也不是双一流。其实不止是广州大学,全国各地“双非”高校都出现了这种“倒流”现象。

光明网刊发评论员文章称,“逆向考研”现象的出现,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内卷越来越严重。为了追求更高的学历,寻找更好的工作,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报考非一流的高校研究生。以最热门的新闻与传播专硕为例,该专业2022年复试A类国家线367分,较上年上涨12分。基于国家线,各院校新闻与传播专硕要求考生初试成绩400分以上的进复试标准成为了普遍现象。要知道新闻与传播专硕满分500分,400分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复试,意味着该专业竞争极其激烈。而类似“卷”的考研专业还有很多。

红网评论文章认为,“逆向考研”反映了学生读研的多样化选择。一般来说,大学生考研都是选择到层次更好的学校,而不是到比原先学校低一档的学校学习,而逆向考研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具有合理性。事实上,光靠一个学校的头衔来评价一个学校是很笼统的,而仅根据一个人的出身学校来给他贴上标签也是不合适的,学生选择考研学校及专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目标、考研竞争程度、学校地理位置等。

思考角度

(1)个体选择多样化,拒绝标签化。

(2)兴趣、爱好是选择的第一要素。

(3)破除“唯名校论”“学历论”。

(4)竞争与内卷

(5)退步与向前

(6)见识与眼界

文题链接

材料一:接受自己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学会向前看很重要,人生规划要有长远的目标和格局。

材料二:董思琪,本着自己对历史的喜爱,对博物馆的好奇心,选择了一般人不会选择的北大考古专业。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希望自己既在书斋又在田野,过一种物质上普通的生活。”。

个人的人生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影响者社会、民族的未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读

两则材料都紧扣“人生选择”,材料一强调要不断挑战自我,拓展选择的空间;材料二则引用了董思琪的话,论及人生选择关键在于兴趣,选择自己所爱。结合材料和导语,可以确定以下立意:(1)树立正确的人生选择观;(2)兴趣是人生选择的依据;(3)人生选择与社会需要。

一材多用

运用素材要结合具体的文题进行定向裁剪、加工,进而展开深入论述。定向剪裁是实现一材多用的关键,也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基础。所谓定向剪裁就是将与主题无关的“水分”全部“挤干”,去粗取精。

一、紧扣主题内容,定向剪裁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需要文脉清晰、主题明确。考生需要围绕主题对素材进行定向剪裁,抽取出事件的主干部分,去除旁枝斜叶,做到“只攻其一”“不及其余”。比如,围绕上面文题“人生选择”和“兴趣是职业选择的依据”,可以对“逆向考研”的素材进行定向剪裁,形成以下片段:

1.人生选择关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青年人的人生选择应该“随时而变,唯知越进”。“逆向考研”的现象反映出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青年要不断地“正向生长”,所以即便双非高校的研究生学历,仍然让众多青年向往。可见,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成为新一代青年学习的内驱力和不懈的人生追求。

2.兴趣是不懈追求的动力,也是人生规划的最好导师。无论是高考文科状元钟芳蓉还是董思琪,她们选择冷门的北大考古系,是尊重自己的内心和兴趣,宁愿过普通人的生活也要选择自己心中所爱。还有著名导演北野武,在母亲要求下考入重点理工院校后,毅然退学,投身于自己钟爱的艺术,为了追求兴趣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最终成为日本电影界传奇。近期一些学生“逆向考研”,看似不走寻常路,走底不走高,实则反映的是青年人择业尊重自己的兴趣,是“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两段紧扣核心主题进行同向内容的选取,对素材进行定向剪裁,进而突出了中心。这一写法的核心是围绕中心论点,发散思维,从内容、形式和技巧上选择要点,突出重点。

二、紧扣表达形式,定向剪裁

运用素材不仅仅局限运用素材论证,还要学习运用优秀素材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素材的语言表达形式往往不同。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借鉴优秀素材的表达形式,定向剪裁。比如,“逆向考研”时评语段: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引言)“逆向考研”是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为了追求更高学历,选择报考非一流的高校研究生。这不仅仅表现出社会就业压力大,还表现出青年学生自我要求更高(事件+阐释概念)。有人是主动选择“逆向考研”,看重“双非”高校的强专业或是地理位置。有人是无奈选择“逆向考研”,在考不上“双一流”高校的情况下,选择“主动降级”以实现深造求学的愿望。还有人则是被迫选择“逆向考研”,即调剂到“双非”高校(例举现象,强化论证)。

围绕上面时评语段,结合上面文题,可以进行语段仿写、素材压缩,形成以下语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将自身兴趣转化为职业,必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引言+阐释)。“逆向考研”也是一样,只有顺应自己初心,走自己的道路,才能行稳致远(事件+阐释)。乘个人初心之骥,有的人选择“逆向考研”,这是对知识和自己理想的追求,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了自己安放心灵之所;乘个人爱好之骥,有的人选择“逆向考研”,重新选择自己所爱的专业,一切归零、乘风破浪,挑战自我(例举现象,强化论证)。

猜你喜欢

剪裁考研文题
我的考研故事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浑然一体有玄奥——写人作文之人事“剪裁”与“拼接”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无人机系统适航标准剪裁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