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的策略

2023-01-13刘永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提质数学教师双减

◎刘永刚

(甘肃省景泰县第三中学,甘肃 白银 730400)

前 言

在“双减”政策下,有关部门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落实“减量”与“提质”目标,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明确“双减”政策,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及教学互动等方面思考这一目标的落实策略,同时从课后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质量及学生思维培养等方面开展相应教学活动.在“双减”政策下,“减量”并不减教学质量,“提质”并不提学习任务量,而是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目标的落实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着手,采用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深入探究教学.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较高,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转为逻辑思维的关键期,数学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初中数学知识,进而对数学学科产生探究想法,自主进行深入探究.

例如,讲解一次函数前,教师需要对此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助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一次函数相关知识.

比如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生活案例:“李航与张明住同一个小区,每日会约好一起上学,因为小区离学校较远,他们会共同打车去学校.有时他们还会一起打车去图书馆、篮球馆或海洋馆.这样的出行方式,一来节省时间,二来节省打车费用.那么,学生们知道如何计算出李航和张明一起打车的费用及出行的路程吗?”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后,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教师鼓励学生将思考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回答:“这个不太好计算.”这时,教师向学生讲解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应用到一次函数知识.学生在思考时会自然地应用此数学知识点,并对其应用原理、逻辑关系等有更深入的理解.优化教学模式后,知识的学习难度显著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明显提升.

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培养的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目标的落实可以从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着手,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学习的负面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初中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阶段,更愿意通过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这时,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组织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

例如,教学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完成课堂教学讲解任务后,拿出一根较长的绳子展示给学生,同时拿出教学辅助教具——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我手中的两个物品测量出教室的高度?测量时要注意不可以借助登高的方式,也就是说只能在教室地面上进行高度的测量.”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有些学生主动拿起绳子和三角板动手试验.这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思考时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减少了习题量,提供了学生动手实践验证数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最终一步步找出测量教室高度的方法,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加强专业技能学习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目标的落实可以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着手,而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数学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将数学知识学懂、学通,进而轻松地、高质量地完成数学作业.一切好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次制订的,而是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一步步完善的.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落实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更直接、更形象地讲解数学概念,以便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减轻学习压力,掌握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数学思维.这时,教师可以从两方面落实.一方面,教师需要思考课堂氛围对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影响,进而重视借助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有利于学习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将教学知识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解,降低学习难度,体现“减量”与“提质”.微课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创新教学手段,便于学生抓住学习重点,找到学习方向.学生能通过微课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理清学习思路.总之,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这都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学习,在强化自身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目标的落实需要数学教师重视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摆脱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明确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向,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双减”政策落实以来,一些学生家长处于焦虑之中,这份焦虑也自然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身体承受双重压力.这时,数学教师需要深入解读“双减”政策,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双减”是好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综合素养高的新型人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或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比如说,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探究性学习情境及启发式学习情境.在这些情境的辅助下,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多个数学图形,并将一些实物图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平行四边形,进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点.此外,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使学生的目光一直紧随教师,思维一直跟随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而对平行边、对角及对角线等知识有充分的认识,更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提升学习动机,最终提升学习质量.

五、强调课堂教学互动,增进师生互动交流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目标的落实是以课堂教学有效互动为前提开展的.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只有教师点名提问后,学生才会站起来回答问题,表达学习想法.这样的课堂互动不利于突显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以有效的方法推进课堂教学互动的开展,以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对频率和概率间联系的理解还处于浅表状态.为鼓励学生利用浅表知识深入探究内里联系,进而掌握知识内容,教师创设趣味教学互动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如,教师创设这样的趣味互动环节:教师将红色、黄色和白色的海洋球装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同时将海洋球的颜色数量告知学生:红色的有10个,黄色的有3个,白色的有7个.教师充分晃动这些海洋球后,邀请学生猜一猜第一个拿出的海洋球颜色,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估算当前海洋球颜色的出现概率.学生在参与趣味互动活动时会自然地对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最终明确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对知识点间的联系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趣味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间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互动,这样做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师生间关系,减轻了学生学习难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六、发挥课后作业作用,落实减量提质教学目标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目标的落实可从课后作业的质量和数量着手,保障课后作业的作用,落实“减量”“提质”目标.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作业量一直是重点内容之一.初中数学课程包含大量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需要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进行巩固.通常的作业布置模式为教师结合教材和配套练习册进行通篇练习.为响应“双减”政策,落实“减量”“提质”目标,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作业布置形式、作业布置内容和数量进行科学优化,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使学生可以在有质量、有价值的作业任务中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完善知识脉络.

七、确保课后服务质量,助力数学知识强化吸收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目标的落实要求数学教师重视课后服务质量,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强化数学知识的吸收.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各初中开展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学指导.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可以向教师请教不清楚的数学问题,更可以在不打扰其他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就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此外,为确保课后服务质量,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前将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如运用思维导图总结知识点,更深层次地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点内部联系,构建数学模型.

例如,学完函数知识后,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对函数图解、函数公式及函数概念等知识进行链接,将已经学习过的函数知识点总结在一起,形成知识框架.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引导学生为每个知识点举例子,同时鼓励学生站在讲台前分享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减轻学生的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八、规划教学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目标的落实需要教师从作业“减量”入手,从学习“提质”出发,有效规划教学活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逻辑性较高的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在明确这一教学方向后,才能对整本教材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延伸到多个知识点的学习,将以往寻求问题答案的做法上升到思维的提升,实现“提质”目的,达到“减量”目标.

例如,投影这个知识点较为简单,但教师不可以三言两语完成教学任务,而要以简单的数学知识点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其自主探究能力,以此知识点为圆心,进行知识的扩散性学习.为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设探究机会.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布置实践任务(如一组学生准备四边形卡片,一组学生准备三角形卡片,一组学生准备测量工具,一组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投影知识,同时复习四边形和三角形相关知识.这样做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 结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目标的落实不仅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加强专业技能学习,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创设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入手,更要在教学中重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提质数学教师双减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为城市提质而歌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