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2023-01-13李兵兵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表面积学案知识点

◎李兵兵

(镇原县庙渠镇黎明小学,甘肃 庆阳 744509)

前 言

目前,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任务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此项教学任务越来越受重视.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较为简单,在小学生刚步入数学学科大门的初始阶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不仅能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课程改革进一步落实,并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才能完成教育任务.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讲解者,更是课堂教学活动、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导学案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若想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教学优势和教学价值,则教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重讲解、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例如,在“认识钟表”这节课中,教师要在课前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并编写导学案,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钟表相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利用钟表知识,提高时间观念.“认识钟表”这节课中的知识点对一年级小学生而言较为简单,适合教师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因此可以说导学案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教师需从专业角度分析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遵循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写出最适合班级学生应用的导学案.

二、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时安排上,教师要尽量将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编写成一个导学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每次课堂教学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计划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学习“测量”中“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将这一节知识编写成一个导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这样设计:测量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公路距离测量上,还是日常学习用品的长度测量上,我们都可以利用相应的尺子进行测量.现在,我们要利用合适的尺子对铅笔、橡皮、课本等进行测量,同学们知道要用什么样的尺子吗?尺子上的单位是什么呢?教师在导学案中设置这样的生活化场景,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毫米、分米的探究兴趣,进而拿起尺子对手中的铅笔、橡皮、课本等进行测量.在实践中,学生发现橡皮的厚度只占了9个小格子,铅笔的长度占了11个大格子.“小格子”“大格子”是学生对测量厚度或长度的表达方式,这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已经被激发,非常想要了解“小格子”“大格子”是什么.在学生的探究情绪高涨时,教师以肯定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表扬,并向学生讲解一个“小格子”等于1毫米,一个“大格子”等于1厘米,接着按照导学案中的教学内容一步步开展教学活动.

三、课前预习阶段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前预习阶段应用导学案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预习并了解课堂学习知识,从而在课堂学习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与教师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问题化原则,将本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案例表述,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前自主预习.因为有导学案的辅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以快速明确本次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而提高自学能力.此外,为使导学案的教学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由易到难、逐层递进,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出发,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夯实基础,进而对知识进行有效拓展.同时,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挑战性,进而将目光转移到教材中,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例如,学习“测量”中“吨的认知”时,因为“吨”对小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一些学生不了解“吨”与常听到的“千克”“克”等的关系,难以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只能对这个知识点死记硬背,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将导学案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知识的课前预习.学生在导学案中看到“吨”与其他常见测量单位的转算关系,并在家庭中找到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后,会在脑海中建立形象,在课堂学习时充分利用形象化思维学习数学知识,掌握课堂学习内容.

四、课堂教学环节应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环节应用导学案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若想实现自主探究教学目标,则教师要将学习目标、学习方案等融入导学案,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在脑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数学知识点看似是独立存在的,但实际上它们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而探究需要以旧知识为基础.因此,在导学案中,教师要呈现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思考,从而对新知识学习有进一步的体会.

例如,学习“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前设计导学案时要考虑圆柱的表面积与哪些学生学过的知识有关,从而将这些旧知识安排到导学案中,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究.圆柱的表面积由底面积和侧面积组成.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也就是说圆柱的底面积是圆的面积.教师可以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圆面积计算公式放到导学案中.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的周长.因此,教师还要将圆的周长、直径等知识放入导学案中.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学生有了探究的想法,在教师讲解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快速明确教师讲解内容的具体含义,最终掌握相关公式.

五、课堂小结归类应用,助力学生习惯养成

课堂小结是本次课堂学习的归纳总结,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本次课程内容,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总结、归纳.通常情况下,导学案内容不可过多,一般以两页为最佳,第一页内容主要是知识的导入,第二页内容为课堂小结.学生可对本次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在课堂小结的下面,教师需要设计一个空白区,并标明此处为知识备注区.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记录在备注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课后反思环节应用,推动学生学会创新

在课后反思环节中应用导学案能有效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明确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掌握得不熟练、哪些知识点在应用时容易与其他知识点发生混淆等,在课后有效延伸学习,学会创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后反思环节中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要在课前预习中明确课堂学习方向,在课堂学习中全面学习知识并理解消化,在课后反思中全面整理知识,从而在脑海中对知识进行分析整合,积累学习经验,将所得记录在导学案的备注区中,便于后期复习.

例如,学习“倍的认识”这个知识点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课后反思与整理.这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并且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一一整理归纳.“倍的认知”与“多位数乘一位数”有关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两节课的导学案进行整合,从而发现它们的内部联系,完善数学知识体系.这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七、在小组学习中应用,指引学生合作探究

在小组学习中应用导学案能有效指引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上,而能有意识地将多个数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班级中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合理分配小组,鼓励学生自行确定小组长和副组长,并自行分配组长和副组长的责任.这样做能有效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辅助作用.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与讨论,分享学习方法,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这时,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被强化,形成了团队精神.

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时,教师设计导学案时要遵循层次化和递进性原则,将分层教学思想体现在导学案中,满足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合作探究内容:①分别求出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和长为6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3分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②将正方体和长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求出组合后图形的表面积.在这两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基础问题,便于学生夯实基础,第二个问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摆放方式进行讨论,并计算求出组合后图形的表面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马上掌握这类题型的计算方法,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的帮助下学会计算.因此,学生在小组学习时应用导学案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总 结

总而言之,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导学案,教师就要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强化自身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堂小结、课后反思及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创新,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表面积学案知识点
积木的表面积
巧算最小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乡愁导学案
表面积是多少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