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耘 静待花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2023-01-13■文/吴彤
■文/吴 彤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理念,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以供参考。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一举几得,巩固学生基础
阅读教学之所以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因为它涵盖的知识内容、人文情怀非常丰富。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倾向于好词、好句的积累,对文本的全面理解、欣赏的要求不是太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初中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自觉地积累字词,让自己的语文基础更加扎实,还要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在阅读中投入更多的情感与精力,他们不但会走进阅读内容,掌握其语言特点,还会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从而提升写作水平。同时, 对教师来说,这也提升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实现了一举几得的教学目的。
(二)享受阅读,发展学生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个人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共情能力等不同,学生对同一内容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阅读收获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利用阅读教学的丰富性、延伸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认知能力得到提高,逐渐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
比如,在教授《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看到的是鲁滨孙一路看到的,但课本没有展示的景物、事物、人物;有的学生看到的是鲁滨孙一路的艰难、辛苦,甚至是恐惧;有的学生看到的是鲁滨孙的勇敢、坚韧、坚强等。学生在这些不同的收获与感悟的影响下,人格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阅读、享受阅读,进而在阅读中改变自己、成就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深入阅读,提升学生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实实在在地由内而外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让人的谈吐变得得体、大方,语言表达更准确、客观、有可信度。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习惯与兴趣,让学生沉下去,走进阅读内容,从描写、遣词造句等细节入手,真正发现作品的精髓。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入手,培养他们深入阅读的习惯。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小说、科幻、散文、诗歌等类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喜爱的作家的作品,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各种各样的人生,从而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强大,使自己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得以提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或者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就会陷入尴尬的沉默。究其原因,要么是文本内容太长,要么是文本后的阅读题太难。这个时候,不仅学生选择用沉默来排斥阅读,教师也很难有教学的热情,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教师要认真选择学生熟悉的、难度适中的文本,从以下几点做起,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选择的阅读内容不能太复杂。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笔者在为学生选择阅读内容时,更倾向于选择学生普遍熟悉的内容。比如,笔者在进行每一篇课文教学时,都要从配套阅读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以保证学生能走进内容、理解内容,能根据阅读文本完成阅读题,并能从问题中总结、深化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发现和体验阅读的乐趣。
其次,教师要结合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学生读完了一篇文章后,没有思考,提不出任何问题,就说明其阅读浮在表面、不够深入。基于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比如,学生在默读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后,教师就要让 学生自己提出相应的问题,如:
1.秋天的怀念里作者本质上是在怀念什么?
2.把文章的标题改成夏天或春天的怀念行吗?为什么?
3.文章中几次写到了秋天,作者想表达什么?
这些问题既能突出文章主题,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最后,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丰富学生阅读方式。在信息时代下,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电脑、手机,利用网络上的一些资源进行有效阅读。譬如,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打开电脑,结合自己要达成的阅读目标制定思维导图,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从别人的角度了解名著,然后再进行深入阅读。
(二)培养学生默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默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初中生年龄小,正处于成长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而默读能自然地为学生竖起一道“墙”,使学生沉浸在自己的阅读空间里,走进阅读的世界,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若要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第一,要逐步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在教师的眼里,默读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基本的阅读能力,但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要想使他们静下心来进行默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就要尊重学生的语文基础与阅读习惯,采取由短到长、由低到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与能力。比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皇帝的新装》时,通过层层设疑、步步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如“骗子为什么要给皇帝设计新装—什么样的新装—为什么大臣都做‘睁眼瞎’—小孩说了什么”。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学生就能快速了解内容或者再次走进内容,感受课文中的幽默与讽刺,理解内容要表达的主题及要传递的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就要为学生选择短而精的阅读内容,循序渐进,这样学生才不会有压力,才能形成默读的习惯与能力。
第二,要为学生创造默读环境。由于初中生大多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也不懂得享受默读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让学生养成安静默读的习惯。譬如,在阅读课上,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给学生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引导学生沉浸在内容中,静心阅读。另外,学校可以为学生创建读书角、图书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三)组织群文整体阅读,丰富学生思想
初中教学偏向于思维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阅读的特点,让学生对单篇文章进行深入阅读,以使学生明白其意,抓住其旨。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以拓展学生眼界、丰富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一类或某一个作家的作品、写作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文本,增强学生的鉴赏力、辨析力。
比如,在阅读、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杨绛先生其他的散文,如《流浪儿》《记傅雷》《窗帘》《阴》等,从写作风格、文章布局等方面与《老王》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参照,能够学会如何更好地阅读,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运用特点,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从作者细腻、温暖的描写中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和厚度。这有助于让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进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知识讲授的同时,还要结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从方法、阅读体验、感悟上下功夫,开阔学生思维、打开学生眼界、激起学生阅读的情感,让阅读的根芽深深植入学生的心里,让学生终身阅读、终身受益,从而升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