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生活教育本质 增强特殊儿童的适应能力
2023-01-13张清靓
■文/张清靓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儿童在智力、行动能力等方面与普通儿童有些差距,这就使得特殊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对此,教师应从根本上意识到这类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把握生活教育的本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增强特殊儿童的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鼓励,重拾生活自信
(一)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多鼓励特殊儿童,保持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克服焦虑感和恐惧感,指导他们完成各学科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应对特殊儿童开展生活教育,让他们学会生活,能够独立完成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增强特殊儿童的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此外,在教学和生活中,教师需注重对特殊儿童的引导,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重拾生活自信。例如,在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相关的图片,让特殊儿童了解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接着,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三种颜色的垃圾桶,并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垃圾的卡片,让学生回答这些垃圾分别应该被放置在哪个垃圾桶中。如果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如抱一抱、拍拍肩膀等;如果学生说出了错误答案,教师要委婉地指出,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让他们说出正确的答案,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在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过程中,生活教育是关键性的内容,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适时鼓励、启发学生,让每名特殊儿童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来选择教学内容
特殊儿童的生活教育中涉及的教育内容非常多。因此,在对特殊儿童开展生活教育时,教师需立足于实际生活,优选教学内容,让这些特殊儿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特殊儿童的生活教育中,教师选择的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生活技能、学科知识、思想道德等,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无论开展哪一方面的教育,教师都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增强教学效果,让特殊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特殊儿童的生活教育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较为重要,因为数学学科中的许多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通过“个位数相加减”一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简单的加减计算,从而在后续的购物等场景中利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数小棒的方式进行加减计算,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种简单的操作方式比教师单纯的讲解知识点效果要好得多。
在特殊儿童的生活教育中,为提高教育水平,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应考虑特殊儿童的年龄、认知水平等,优选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
二、安抚,学会感同身受
(一)关注情绪,注重方法
在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在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适当给予安抚,以保障教学效果。如果特殊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配合、没有兴趣或兴趣不高的情况时,教师应主动与特殊儿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求,并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活课上讲解“上厕所”这一内容时,班级中的部分特殊儿童可能会因为对卫生间环境不熟悉而存在抵触情绪。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采用安抚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情绪与表现,先带领特殊儿童熟悉卫生间的环境,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带领这些特殊儿童做一些小游戏,如跳房子、抛接小球等,让特殊儿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进入卫生间,更好地配合自己完成教学任务。
在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都需要关注特殊儿童的情绪,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以增强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锻炼思维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很多学科知识的教学相对枯燥,他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对此,在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时,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特殊儿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情境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特殊儿童的生活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内学习知识,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从而凸显生活教育的作用。例如,在“交通信号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他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道路场景中,获得更为真实的感受,以增强教学效果,让特殊儿童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增强特殊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情景剧表演活动,让特殊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交通规则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在基本的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交通信号灯有几种颜色?每一种颜色的灯亮时应该怎么做?”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内学习知识,以增强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增强特殊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引导,提升综合能力
(一)因材施教,走进内心
在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与引导方法,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让特殊儿童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快乐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以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部分肢体协调能力较弱的特殊儿童,教师应鼓励他们多锻炼,定期为他们安排行走、慢跑等训练,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给他们提供训练条件,如在教室的四周、走廊等位置安装扶手。对于部分不善言辞的特殊儿童,教师可以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打开他们的心扉,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以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配合自己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从而有所收获。
特殊儿童的性格特点、能力各不相同,在开展生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这些特殊儿童的智力、身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有效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
(二)注重实践,增强能力
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集体活动,不仅可以锻炼特殊儿童的各项能力,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后续的生活与学习中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因此,在开展特殊儿童的生活教育时,教师要根据特殊儿童的能力、认知水平等,设计与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更好地培养特殊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例如,“遵守交通法·平安你我他”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是让特殊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出行安全,具备一定的交通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借助一些视频或图片,让特殊儿童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种交通标志,并向学生介绍每一种交通标志及标志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在出行时会看交通标志,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实践活动是生活教育中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方式,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特殊儿童的年龄、心理、性格、兴趣等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兴趣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实践活动,以保证活动效果。
(三)加强合作,体验过程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特殊儿童,才能为他们设计更为科学且有效的集体活动。在每一次组织集体活动前,教师都要明确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充分尊重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内容,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让特殊儿童在活动中加强合作与交流,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生活经验。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消防演练”集体活动,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活动任务,让他们扮演被困人员、伤员、消防救援人员等。在消防演练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比较复杂的救援场景,如被困人员处于大火中,腿部受伤,并引导扮演消防救援人员的特殊儿童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救援任务。通过组织这一集体活动,教师不仅能让特殊儿童了解遇到火灾时应该怎么做,还能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生活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提供体验机会,让特殊儿童在体验中有所收获。在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时,教师应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生活技能。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理念、方法等的创新,给特殊儿童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特殊儿童的生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