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群众监督思想探析

2023-01-13赵光军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人民代表群众监督人民出版社

赵光军

重视群众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和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党情和国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和国家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始终重视依靠人民的力量,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各方面工作。尤为重要的是,在领导这个阶段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群众监督的探索和实践,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群众监督的新观点和新主张。这些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开展群众监督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明确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群众监督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群众监督。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他就明确指出,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就必须发扬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更是强调要通过强化党内外监督,特别是群众监督来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一)加强群众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成为执政党,地位的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党内骄傲自满、追求享乐等情绪在滋长,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贪污腐化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巩固新生政权,必须解决党内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党的建设。而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特别是需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他明确指出,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不仅要借助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批评,更主要的是要“加强党内的自我批评和依靠广大劳动人民的监督”。②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稿的批语和修改中,他又指出,党在国家生活中居于核心领导地位,需要接受的监督首先是“群众的监督,人民团体的监督”。③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他指出,工作中时常发生的局部的和个别的错误,“仅仅是依赖党的集体智慧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及时地加以揭露和克服”,才使它们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没有成为全国性的和长期性的错误。④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他更是强调指出:“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⑤群众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有着聪明才智和伟大力量。只有重视群众监督的作用,党的建设取得成功才能获得重要保障。

(二)加强群众监督是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是紧密联系群众的,是必然也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在毛泽东看来,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的力量之源,是新中国的主人,他们对党员干部、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是天经地义的。党要充分发挥其先锋队作用,真正践行其根本宗旨,就必须接受群众监督,就需要在群众的监督下开展各项工作,就需要在群众的监督下为人民服务,就需要在群众的监督下发现并改正缺点和错误。如果离开群众监督,党的性质和宗旨就很难得到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也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⑥因为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缺点。⑦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尤为重视群众的监督作用,要求干部要以“热烈欢迎和坚决保护”的态度对待群众的批评。⑧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更是要求每个党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遇事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的意见。鼓励和支持党内的自下而上的批评和人民群众对党的批评。⑨

二、开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监督的现实渠道

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监督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就必须解决群众监督的渠道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非常重视立足实际开辟群众监督渠道,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展开对于党的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⑩

(一)依托信访工作开辟群众监督的基本渠道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高度重视群众的信访工作。早在1950 年11 月,他就对关于处理群众来信问题作出批示,要求对群众来信认真负责加以处理。⑪1951 年5 月,又针对人民来信问题,他再次强调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⑫他还指出:“如果人民来信很多,本人处理困难,应设立适当人数的专门机关或专门的人,处理这些信件。”之后不久,政务院就制定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对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作出制度性的规定和安排。毛泽东不仅对群众来信工作作出批示,甚至还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指导处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1953 年初,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一些地方党政组织积压人民来信等问题,并领导开展了“新三反”运动。毛泽东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信访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这一时期来信来访成为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开展监督的基本途径。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群众来信,对于推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建政和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依托报纸刊物开辟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报刊在群众监督中的作用,要求利用报刊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经常地监督党和国家的工作。1950 年4 月,党中央制定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规定“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对于群众的批评要热烈欢迎和坚决保护。⑬决定发布后,各地党报党刊纷纷开辟专栏发表读者来信,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如此,毛泽东还特别重视以报刊的典型宣传来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1953 年初,针对“新三反”运动,他强调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⑭这一时期,报刊大量刊发读者来信,公开报道典型案例,对干部和群众起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增强了群众监督的勇气。人民群众通过报刊提出了数以万计的批评和建议,这对于纯洁党员干部队伍、克服党和国家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作用是明显的。

(三)注重发挥人民代表会议的监督渠道作用

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不成熟,其职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群众主要就是通过人民代表会议来行使监督的权利。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代表会议在联系群众、保障群众监督方面的作用。1949 年10 月,他就作出指示,要开好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认为这是一件大事,对于党联系人民的工作极其重要。⑮1950 年,他又指出,必须认真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要求人民政府的一切重要工作都应交人民代表会议讨论并作出决定。要确保代表们有充分的发言权。⑯真正让人民代表和广大群众通过人民代表会议监督政府。毛泽东甚至强调,人民代表会议就是政权工作走群众路线最重要的形式,是群众监督行政首长的基本方法、基本形式。⑰人民代表会议对于保障群众监督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政府听取人民的意见及人民了解与监督政府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⑱

三、探索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监督的保障举措

群众监督要真正见实效,还要有相应的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非常重视群众监督的保障问题,并提出和实施了许多切实有力的举措,这些举措为推进这一时期群众监督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注重在党风廉政建设运动中推进群众监督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始终重视通过整党整风运动来加强党的建设,而在党风廉政建设运动中又高度重视开展群众监督。在“三反”运动中,毛泽东主张大张旗鼓地进行,要求发动一切工作人员和有关的群众进行学习,号召坦白和检举。确立首长带头,层层检讨的方针。领导亲自动手,对群众加强思想教育,对检查出的问题按情况予以相应处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对各地发动群众的好做法,他还进行批示推广。1952 年1 月,他对北京市委“三反”斗争的做法给予充分认可,要求各城市仿照办理。主要包括在全市设接待站和检举箱,便于群众检举。各区召开代表会议,召集街道和村民大会,进行动员宣传,使“三反”斗争家喻户晓,群起而检举。⑲正是通过这些举措,广大群众被充分发动起来,“三反”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53 年,他又发动了“新三反”运动,接着在农村中开展了反对“五多”的斗争。经过整风和斗争,群众监督热情明显提高,监督意识显著增强。同时又有效整肃了党员干部队伍,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的行动自觉,有力推动了群众监督的发展。

(二)注重群众监督与党和国家监督相结合

群众监督是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对权力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群众监督要能有效开展起来,需要为群众监督提供有力的保障,需要有为群众撑腰的力量。毛泽东了解群众监督的特点,非常重视群众监督的保障问题,他明确要求,对待群众来信,要恰当处理,满足正当要求,不能掉以轻心、置之不理。⑳1953 年,他又指出,“人民来信大都是有问题要求我们给他们解决的,其中许多是控告干部无法无天的罪行”的,是应当迅速处理的。㉑对于群众监督,一定要发挥党和国家执纪执法机关的保障作用,对群众检举揭发的坏人坏事给予必要处理。“三反”运动中,毛泽东要求,对揭发出的一切贪污行为,都要“按其情节轻重,给以程度不等的处理”。㉒在“新三反”运动中,他又强调,将“为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政组织”。违法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以法律制裁,如是党员必须执行党纪。㉓为此,毛泽东还特别重视加强党和国家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在毛泽东看来,只有与党和国家监督紧密结合,群众监督才能有力量,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注重加强群众监督的制度建设

加强群众监督还需要制度的保障。毛泽东比较重视群众监督方面的制度探索和实践,他曾指出,“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㉔新中国成立伊始,党中央就制定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确定了在报刊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在毛泽东的重视下,政务院制定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新中国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起信访制度。1952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明确规定人民群众的检举权,以及对检举人行使检举权的保障措施等。毛泽东高度重视这个条例的制定,对其作了很多批示和修改。另外,毛泽东还重视人民代表视察制度。他对中央印发的《关于人民代表到各地视察工作的通知》,亲自作了批示。人大代表视察制度在保证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等方面取得了较明显成效。不仅如此,毛泽东还重视从国家根本大法层面来保障群众的监督。他亲自领导起草的1954 年《宪法》,对加强群众监督作了明确要求,对人民群众监督权及其行使作出具体规定,群众的监督权利也由此获得国家宪法的确认和保障。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群众监督思想的启示

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群众监督思想,为新时代加强党的群众监督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加强群众监督首先需要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监督之所以取得较明显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毛泽东开辟的方便群众监督的多种渠道和途径。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这是加强群众监督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要进一步发挥好信访和报刊等传统渠道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强化党的巡视巡查工作,把接受监督的端口开到群众的家门口。党和国家各级机关要用好互联网,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群众监督网络,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提请诉求、开展评议、提出批评,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开展监督。其次,需要强化群众的监督保障。群众监督需要有力的保障,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仍然相当艰巨,群众监督仍要不断加强。加强群众监督重在保障,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的快速反应机制,从受理、调查、处理、反馈等环节都要做到及时迅速;要严格执纪执法机关的工作,保障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公正对待和及时处理,群众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要加强群众监督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群众监督;要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以反腐倡廉建设成效取信于民,以此有力激发群众监督的热情、信心和干劲。

[注释]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57.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46.

“你攒钱没错,但生病的人急需要用钱……”我劝解他。秦风低下头不语,我的话是有道理的,他懂但他不知要如何接受。他觉得我们与那男孩并不相识……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36.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20.

⑤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5.

⑥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⑦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⑧⑩⑬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9 卷)(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24.

⑨夏利彪.中国共产党党章及历次修正案文本汇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44-145.

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691.

⑫⑳毛泽东文集(第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4.

⑭㉓毛泽东文集(第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5.

⑮毛泽东文集(第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

⑯毛泽东文集(第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1.

⑰彭真文选(一九四一—一九九〇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23.

⑱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8.

⑲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21.

㉑毛泽东文集(第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4.

㉒毛泽东文集(第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8.

㉔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

猜你喜欢

人民代表群众监督人民出版社
人民代表
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完善群众监督的价值指向和思路
中央苏区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是谁提出“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
抉择
群众监督才是正道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