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监测”双向协力 助推村庄规划建设
2023-01-13莫婷婷
◎莫婷婷,雷 征
(作者单位:广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
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乡村众多。在山地、丘陵地区,小规模的村庄呈点状分散布局;大规模村庄呈团状、块状分布,聚落在低缓盆地、平原地区。2019 年以来,广西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庄规划对整治、开发、建设和发展的引领作用初显。但是,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渐渐呈现出规划编制工作周期长、公众参与力度低、规划编制“闭门造车”、部门监管力度薄弱等现象。“十四五”期间,广西应从“规划+监测”入手,助推村庄规划引领乡村建设。
一、推广信息化建设,助力公众参与规划编制
目前,“国土空间规划调研—村庄规划版”“国土空间规划网络意见征集系统—村庄规划版”“乡村绘”等信息化软件已面向广西全区推广上线。截至2021 年年底,“国土空间规划调研—村庄规划版”运行已1 年半有余,申请数据资源覆盖涉及自治区各市、县(区、市),涵盖100 余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约500 个行政村完成软件使用申请,申请用户800 余人。这些信息化软件打破了传统调研方式的技术壁垒,在辅助村庄信息调研、意见征集、规划审查、用地测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广信息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推广信息化软件,引导村民多渠道参与规划建设。“国土空间规划调研—村庄规划版”软件可以通过便携设备提供清晰影像图和立体模型,方便、直观地展示村容地貌,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为家乡建言献策。同时,要进一步培养村民主动使用信息化软件的意识,引导村民参与整个规划周期,发挥农村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让规划工作更贴近村民、贴近需求,解决村民“有意见无法提、无处提”的难题。
二是扩展自然资源多源信息获取方式,加速推动泛在测绘。与传统测量地理信息工作相比,“乡村绘”软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测绘的使用门槛。在助力“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工作时,“乡村绘”软件赋能全州、资源等县村干部40 余天便完成了权属调查28 万宗。要进一步发动当地村干部和群众的力量,鼓励他们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软件参与到村庄规划的前期工作中,形成“人人都能是测绘者”的工作局面,缓解村庄规划前期工作的压力。
二、定期监测预警,增强规划审视服务能力
定期监测、评估村庄规划执行情况,及时预警关键问题和突出矛盾,及时调整完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建议将村庄规划纳入广西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利用平台形成支撑,把村庄设施建设、乡村项目落地、约束性指标执行情况作为重点监测监管对象。
依托广西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各类数据集成和共享,采用传统数据统计方法,基于变更调查数据分析规划数量指标的落实情况。同时,高效利用人工智能(AI)等多种数字技术手段监测用地空间变化与规划空间布局的一致性,多形式、深层次地挖掘已有数据资源的价值和潜能,监督村庄规划实施情况。
三、规划“跟踪式”管理服务,协同部门提升监管力度
对村庄发展规划提供“跟踪式”的监管服务,及时掌握规划片区的变化情况。“国土空间规划网络意见征集系统—村庄规划版”建立了“三级联审”机制简化审查工序,也为公众搭建了沟通渠道。目前,20 余个村庄已借助该系统进行意见征集。监管部门一方面要争取形成直观、可视化的评估规划实施效果,另一方面要为管理部门进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提升监管部门后台管理能力,协同多部门解决问题,实现管理精细化、分析精准化、作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