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2023-01-12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王韵博
◇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王韵博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我国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而体育专业硕士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攻坚力量,肩负建设体育强国的重大使命。近年来,体育专业硕士职业能力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体育专业硕士被发现在毕业后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基于此,对当下部分高校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开展状况进行研究、整理和分析,阐述了职业能力培养对于体育专业硕士的必要性以及目前部分高校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教学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投入、评价机制、协同育人等多个角度提出一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策略,为推动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在从事某项特地职业所需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也可以说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职业活动中进行类化、迁移、整合所形成的能胜任某项职业工作的能力。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日渐发展,市场对于高层次体育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社会市场需求,我国各高校进一步扩大了体育专业研究生招收规模。然而体育专业硕士人数的增长却并没有缓解体育产业从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体育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足。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体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缺乏硕士特色、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实践教学投入力度不足等,这导致许多体育专业硕士毕业生空有满腹理论,却难以胜任相应的体育岗位工作。各高校应正视自身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1 现阶段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方向不明确
我国多数高校现处于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摸索阶段,传统体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理念依旧是其体育专业教育的主流思想。许多高校还未能认清职业能力教育对于体育专业实践型硕士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而导致自身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落后。
1.2 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内容与本科课程趋同,实用性不强是目前许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许多高校在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各个阶段内并没有开设与体育职业相关的引导课程和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导致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体育领域高层次职业人才。
1.3 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力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多应用于职业教育中,针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校企合作育人体系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稳定性、有效性有待商榷。
1.4 评价机制不完善
许多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评价机制中缺乏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难以引起导师和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从而无法促进体育专业硕士职业能力的提升。
2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2.1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认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体育相关领域人才,满足体育事业发展对于高层次体育人才的需求。当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入全新方位后,各类体育岗位对于体育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我国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各高校要回应社会和体育人才市场对于新型高层次体育人才的呼唤,创新自身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赋予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深的内涵,延展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能力培养范围,从而培养出具有优秀职业素养和能力的体育专业硕士人才。一方面,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者,体育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要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根据体育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政策方针,将职业能力培养纳入体育专业硕士基本能力要求范围内,引导各高校加强对于体育专业硕士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具有体育职业特点的新型体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从而稳步推进我国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育发展。另一方面,作为高层次体育领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各高校要积极影响教育部门号召,紧随教育部门体育专业硕士教育方针政策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时俱进,在思想上重视体育专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在战略上提升体育专业硕士职业能力教育内涵建设,加深对于体育专业硕士职业能力的认识,创新教育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结合自身的实际办学状况,构建新型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体育专业硕士的职业性特点,同时严格落实体育专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和措施,从而实现整个体育专业硕士教学模式转型升级。
2.2 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是体育专业硕士教育的基础。为了培养出更高层次,更具有全面性的体育职业人才,体育专业硕士教育课程必须面向体育职业领域各方面内容,注重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夯实体育专业硕士人才的知识基础,提升体育专业硕士人才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其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同于专科、本科体育专业教育,体育专业硕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从事高端体育职业的高层次、高专业性的体育人才。这些更具专业性、高端性的体育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光需要掌握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出色的知识运用能力,能怀揣强烈的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中。因此,各高校必须将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体育专业硕士教育课程体系中,使得体育专业研究生能在体育职业能力教学课程模块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激发对于体育职业工作以及体育事业的热爱,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从而具备适应未来体育行业发展的能力。其二、加强体育专业师资力量建设。教师是促进人才“幼苗”成长的“肥料”。想要培养出具备优秀职业能力的高层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打造出一支具备丰富体育职业实践经验的导师团队。各高校要加强体育专业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双导师”制度,招聘和吸纳体育行业中各类职业实践专家、学者和专业技能型人才,借助校外导师的行业工作经验来填补学校在职业实践教学的空白,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践训练基地,安排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校内导师定期参与合作企业的实践项目,切实提高校内导师的职业能力,从而使得校内导师能更加清楚明确地为学生实践操作做出正确的指导。其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传统学术型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方法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型研究生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差异。前者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后者则是要求体育专业研究生具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此,各高校应创新体育专业硕士课程教学方法,及时转变教学思路,适当降低理论教学在课程教学的中比重,多加注重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安排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引导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实践项目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积累解决实践问题的经验,使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形成良性循环。
2.3 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协作育人
校企合作是目前国内外主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校企合作模式,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协同育人不仅可以弥补高校体育专业硕士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还能有效提升体育专业硕士的职业能力。其中MES实训方法即模块式技术培训,是国外较为流行的先进职业技术教学法。MES方法根据企业体育专业岗位的不同需求,将体育产业的相关专业培训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培训模块,每个模块都对应一类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培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是能力强项选择一个或多个合适的模块进行系统学习,从而提升相应职业的工作能力。在校企合作机制下,运用MES方法可以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体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块化实训模式。各高校与当地各类体育相关企业开展教育合作,敲定合作育人相关流程和事项,构建职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完善评价体系,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职业专业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以及校企合作育人效果最大化,从而为校企合作提供一个崭新的教学思路和教改实践范例。在职业模块化实训过程中,各高校要调整实训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的兴趣和想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模块,扬长避短,保证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将实训工作与体育专业相对接,加强实训工作专业化建设,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多加运用所学的体育专业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出真正的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
图1 体育专业硕士MES模块化实训体系
2.4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是体育专业硕士教育的指向标,对于体育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有着导向作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下,各高校要及时更新教学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要素,调整实践评估标准,强化体育实践醒目和体育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方向感。而除了要求学生体育专业课程成绩达标外,各高校导师还应多加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实践等方式将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充分融入到体育专业硕士培养全过程中,并给予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从而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体育专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体育专业硕士职业能力,满足社会市场对于高层次体育人才的需求。各高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认识到职业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培养贯彻于体育专业硕士的整个学习过程,做好体育人才市场调研工作,加强与优质企业的合作,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环境,同时完善相关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注重体育专业硕士综合能力的考核,从而培养出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高层次体育专业实践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