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亮云”诱饵弹:“易拉罐”巧布天空迷魂阵

2023-01-12杨慧君

太空探索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诱饵有源敌方

文/杨慧君

近期,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通过其官网对外宣称,公司与英国皇家空军合作,成功进行了一次自主无人机蜂群演示验证。每架无人机都搭载了“亮云”电子战载荷,对敌方综合防空雷达系统进行了模拟非动能攻击。“亮云”电子战载荷是“亮云”诱饵弹的改进型,此次试验再次将“亮云”诱饵弹推向聚光灯下,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诱饵弹?“亮云”诱饵弹有何特别之处?

▲ JAS-39“鹰狮”战机投放“亮云”55型诱饵弹诱骗来袭导弹效果图

▲ 展会上展出的亮云诱饵弹(右为“亮云”55型,左为“亮云”218型)

▲ “鹌鹑”亚声速空射诱饵弹

示假掩真 牺牲自我

雷达可通过电磁波探测目标,是一战时期电子领域的重大发明之一。为了应对雷达制导武器不断发展的严重威胁,提高飞机的自卫防护能力以及战场生存能力,各式各样的干扰手段层出不穷。雷达诱饵是当前广泛使用的主要雷达干扰手段之一,按照干扰产生的机理,雷达诱饵可以分为无源诱饵和有源诱饵两大类。

角反射器、箔条等都属于无源诱饵,它们自身不发射雷达特征信号,而是将来袭导弹雷达导引头发射的信号反射回去,诱惑来袭导弹攻击自己,而载机则可以快速机动,逃出生天。无源诱饵技术简单、容易实现、成本低廉,是一种“扬沙子”式漫无目标的干扰。新一代高性能雷达和有丰富经验的雷达操作手很容易就能识破它的“诡计”,从而快速找到真正的目标。因此,有必要研制更为“智能”的有源诱饵。

有源诱饵自带发射机,主动发射模拟载机的信号特征,采用诱骗的方式,保护载机免遭来袭的空空或地空导弹打击。有源诱饵技术复杂,但是目标适应强、信号逼真程度高、模拟和压制效果更好。

有源诱饵具有低成本、高技术、空中发射、可编程等特点,具有广泛的作战用途。首先,诱饵系统可以模拟目标引诱敌方防空雷达开机,诱骗敌方雷达情报信息。其次,诱饵系统可以进行防区内干扰,掩护作战飞机,缓解专用电子战飞机数量不足的压力。最后,诱饵系统可以引诱来袭地空导弹、空空导弹,为作战飞机提供自卫防护。空射诱饵系统为空中作战平台对抗防空和机载武器系统的攻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甚至可以协助作战飞机夺取制空权。

“易拉罐” 以小博大

▲以色列“参孙”空射诱饵弹

▲ ADM-141“战术空射诱饵”

▲ ADM-160B微型空射诱饵

“亮云”诱饵弹是意大利罗纳尔多公司旗下的英国子公司研发的一款小型机载空射诱饵弹。基本型“亮云”55型直径约55毫米,根据不同内部配置长度在27.5~37.5厘米之间,重约1.1千克,可由标准的55毫米箔条和照明弹发射器发射。改进型“亮云”218型为长方体设计,旨在与北约热焰弹和诱饵弹发射系统兼容,重量减为0.51千克,瞄准美国等北约国家客户。

“亮云”诱饵弹搭载有数字存储器DRFM、可提供高辐射功率的固态电源以及一个安装在前部的小型宽带天线。抛射出去之后,诱饵弹先检测敌方平台的传入雷达脉冲,包括飞机、舰艇、地面防空系统以及来袭导弹的主动雷达制导系统,经过编译发射出强大的欺骗或压制干扰信号,干扰来袭导弹制导系统,并将其引诱朝向自己,保护本方战机免受袭击。“亮云”预置有多种主流雷达波频率,可快速找到敌方雷达信息,以此为基础精准形成有针对性的干扰波。

“亮云”为一次性使用抛放式有源导弹诱饵,体积小、重量轻,大小仅相当于一个易拉罐,可从飞机现有的机载照明弹发射器内投射,无需外挂,不影响飞机外形,也不需要对飞机进行改造。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可一次性携带多枚。在2019年4月进行的测试中,英国皇家空军“台风”战斗机一次性发射了33枚诱饵弹,对多个威胁雷达频段进行成功干扰,意味着实战中战机可同时干扰多枚不同型号的雷达制导导弹。

“亮云”于2018年首次进入英国皇家空军服役,并将成为战斗机、直升机和包括C-130在内的军用运输机的标准配置。目前正在英国“台风”战斗机、美国F-16战斗机和MQ-9无人机上进行测试,未来,“亮云”还计划搭载于F-35、英国未来的第六代战斗机,以及美国的多型飞机。

实战检验 蜂群协同

▲ 收起弹翼的MALD非常小巧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率先提出诱饵弹概念,并于1961年装备了世界上首款能够模拟B-52等大型轰炸机雷达特征的“鹌鹑”亚声速空射诱饵弹。但是,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有源雷达诱饵则是以色列“参孙”诱饵系统,在1982年贝卡谷地战役中取得良好实战效果,短短几分钟之内摧毁了对手19个防空导弹阵地。美军装备的第一种有源雷达诱饵是“波特”系统,之后又发展成GEN-X系统,1994年开始服役,广泛装备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飞机。在“参孙”系统的基础上,美国研制出了非机动型和机动型ADM-141“战术空射诱饵”,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发射的超百枚诱饵弹有效压制了伊军防空系统。

目前,机载空射诱饵的明星产品当属美国的微型空射诱饵(MALD),1995年开始研究,质量不足150千克,长2.84米,翼展1.71米,最大飞行马赫数0.9,最大飞行高度12.2千米,最大航程920千米,具备巡飞功能,可以在目标区域上空巡飞,伺机攻击。MALD采用小型涡喷发动机,制导方式为“惯性+GPS”。其最新改进型MALD-V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作战需求搭载不同的载荷,包括监视无线电、雷达干扰机、红外干扰机,甚至温压弹头,从而化身为靶机、通信中继平台、干扰机或空地导弹。当选用空地导弹模式时,MALD可以直接攻击雷达、导弹阵地等目标。

“亮云”设计团队正在积极拓展其作战应用范围,将其与无人机蜂群技术结合起来,由无人机搭载一定数量的“亮云”诱饵弹,抵近敌方防空系统时,有序释放诱饵弹,造成大型机群接近的假象,诱使敌方雷达开机甚至发射防空导弹,消耗敌方有限的防空资源。在近期开展的试验中,英国已将其改装为无人机的机载设备,可多次执行电子攻击,而非一次性使用。这样就可以利用无人机的高机动性和长航时优势,快速转移敌方雷达的关注焦点,为己方机队快速持续突防提供掩护。

一直引领作战概念“时尚前沿”的美国也正在积极开展空射诱饵与其他平台交互协同作战的能力研究。美国空军正在开展的“金帐汗国”网络化弹药计划,计划利用多枚MALD-J来实现电子战蜂群。美国陆军也透露正在开发携带电子战系统和其他有效载荷的空射无人机蜂群计划。目前,空射诱饵正在朝着网络化自主协同作战方向发展,“以智赋能”,将给各国防空系统带来巨大威胁,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猜你喜欢

诱饵有源敌方
少林韦陀十八手
4打5,敌方还剩几个人?
险恶之人
雪花诱饵
水果大作战
不对称电压的综合有源控制法
人工智能有助于处置敌方炸弹
一种基于Radon-Wigner变换的拖曳式诱饵辨识方法
基于有源箝位的开关电源设计
邱有源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