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去除毒腺对舟山眼镜蛇生长的影响
2023-01-12朱开明胡明行
朱开明, 傅 祺, 胡明行 , 张 斌
(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2.湖南林科达农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4; 3.湖南省锘恩科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7; 4.湖南煜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208)
眼镜蛇是眼镜蛇科眼镜蛇属动物,该属的成员大多数被统称为眼镜蛇[1],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及东南亚岛屿。我国分布有舟山眼镜蛇(Najaatra)和孟加拉眼镜蛇(Najakaouthia),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2]。眼镜蛇的主要特征是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体形大,体长可达1.2~2.5 m,喜欢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灌丛或竹林里。眼镜蛇为我国十大毒蛇之一,是腺管牙类毒蛇,其毒腺分泌的毒液是以神经毒素为主的神经毒素和血循毒素的混合毒素。眼镜蛇毒神经毒素的结构、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已基本确定。作为天然的药用资源,眼镜蛇的毒素目前已在镇痛[3-4]、肾病保护机制研究等方面广泛应用[5-6]。眼镜蛇人工养殖已形成规模[7],采毒、保存、加工技术也已完全成熟[8-9]。在眼镜蛇幼蛇养殖技术[10]、饲料配制[11]、养殖与野生营养成分对比[12]等方面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关于眼镜蛇去毒腺后养殖的研究尚无报道。为了解去毒腺后对眼镜蛇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去毒腺养殖的方法,降低毒蛇人工养殖的危险性,为眼镜蛇分类养殖提供经验,笔者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对舟山眼镜蛇进行了去毒腺饲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湖南煜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白泉饲养场。该饲养场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白泉村,交通方便,水电设施齐全。饲养场的饲养房采用保温隔热板保温,温度控制采用空气能地暖。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选择孵化出壳30 d左右,体重接近且稳定进食的健康舟山眼镜蛇幼蛇30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每组15条,雌雄比例随机。
2.2 试验方法
2.2.1 饲养方法 于2020年10月20日至2021年10月19日,将2组舟山眼镜蛇幼蛇分别饲养在饲养房的饲养箱内,饲养房的温度控制在27~30℃,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喂食周期为5 d,每周期连续饲喂2 d,间隔3 d。喂食饲料以新鲜冰冻脱毛小鸡为主,同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饲料添加剂[12]。以60 d为1个饲养周期记录体长和体重数据,试验持续12个月。
2.2.2 去毒腺方法 采用手术完整摘除舟山眼镜蛇幼蛇毒腺的方法去毒腺,由执业兽医师将蛇头固定于工作台顶角,用专用手术切刀,从毒囊末端剖开至毒牙根部位置,将切口上下两端皮和毒囊分离,用手术镊夹住导管,将导管剪断,夹住毒囊首端,用手术剪将毒囊和筋膜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不能将毒囊和毒腺损坏,最后将毒囊尾端剪断,将毒囊完整取出,完成毒腺摘除。去毒腺5 d后开始喂食,期间未发现去毒腺后的幼蛇出现口腔炎或拒食的情况。
2.3 数据处理
使用WPS 2019软件和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成活率
舟山眼镜蛇在人为摘除毒腺的情况仍可正常生长发育。在保持环境温度27~30 ℃,相对湿度50%~70%,并保障正常食物和水源供应的条件下,其成活率达到100%。
3.2 生长差异性
去毒腺组与未去毒腺组的舟山眼镜蛇幼蛇形态指标测量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饲养至30 d时,幼蛇体重、体长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养31~390 d的6个饲养周期内,去毒腺组和未去毒腺组幼蛇的体重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饲养31~90 d及151~210 d的2个饲养周期内,2组幼蛇的体长差异均达显著(P<0.05);饲养91~150 d、211~390 d的4个饲养周期内,2组的体长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
表1 去毒腺组与未去毒腺组的舟山眼镜蛇形态指标测量结果
3.3 体重和体长增长趋势
由图1可知:在饲养31~150 d期间,去毒腺组的平均体重由22.27 g长至101.73 g,体重增长率为356.80%;未去毒腺组的体重由22.07 g长至124.47 g,体重增长率为463.98%;去毒腺组的平均体重增长率比未去毒腺组的小107.18%。在饲养211~390 d期间,去毒腺组的体重由307.13 g长至1 176.73 g,体重增长率为283.14%;未去毒腺组的体重由280.53 g长至1 050.53 g,体重增长率为274.48%;去毒腺组的平均体重增长率比未去毒腺组的大8.66%。
图1 舟山眼镜蛇去毒腺组与未去毒腺组体重增长趋势Fig.1 The weight growth trend of the Naja atra of excision of poison gland group and non-excision group
由图2可知:在饲养31~150 d期间,去毒腺组的平均体长由32.47 cm长至58.53 cm,体长增长率为80.26%;未去毒腺组的体长由33.67 cm长至61.73 cm,体长增长率为83.34%;去毒腺组的平均体长增长率比未去毒腺组的小3.08%。在饲养211~390 d期间,去毒腺组的体长由80.33 cm长至129.07 cm,体长增长率为60.67%;未去毒腺组的体长由75.67 cm长至116.60 cm,体长增长率为54.09%;去毒腺组的平均体长增长率比未去毒腺组的大6.58%。
舟山眼镜蛇去毒腺组的体重、体长增长趋势在150 d内均低于未去毒腺组的,在210 d后体重、体长增长趋势明显高于未去毒腺组的。
图2 舟山眼镜蛇去毒腺组与未去毒腺组体长增长趋势Fig.2 The body length growth trend of the Naja atra of excision of poison gland group and non-excision group
4 结论与讨论
(1)舟山眼镜蛇在人为摘除毒腺后,在适宜的饲养环境下仍可正常生长发育。去毒腺对舟山眼镜蛇幼蛇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在饲养31~150 d期间,去毒腺组的平均体重增长率比未去毒腺组的小107.18%,平均体长增长率比未去毒腺组的小3.08%;在饲养211~390 d期间,去毒腺组的平均体重增长率比未去毒腺组的大8.66%,平均体长增长率比未去毒腺组的大6.58%。
(2)毒腺是毒蛇类动物特有的腺体,其内储存着毒液[13]。它是毒蛇攻击或自卫时的武器,且排出的毒液还对食物有预消化作用。舟山眼镜蛇在人为摘除毒腺后,饲养初期体重和体长的增长量均低于未去毒腺组的。其原因可能是:去毒腺造成的手术伤口及与毒腺相联的肌肉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眼镜蛇进食效率受到影响;去除毒腺后没有了毒液对食物的预消化作用,眼镜蛇进食频率也受到了影响。饲养中后期,舟山眼镜蛇去毒腺组体重和体长的增长量均高于未去毒腺组的,可能是因为蛇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合成需要消耗能量。随着毒蛇长大,其毒腺内储存的毒液也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耗了能量,导致饲料利用率有所下降。这与家禽饲养时,通常去势后长膘更快的原因相似[14]。
(3)去毒腺组舟山眼镜蛇12个月平均体重为1 176.73 g,体重净增长了1 154.46 g。这与谭群英等[7]报道的无冬眠眼镜蛇体重增长量(1年体重净增长0.5~1.5 kg)相近。说明眼镜蛇蛇毒对食物消化没有太大影响,其主要作用是便于野外猎捕食物,去毒腺后并不影响其生长发育。
(4)眼镜蛇的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野生动物“禁食”《决定》出台之前养殖的眼镜蛇大部分作为食用,《决定》出台之后养殖的眼镜蛇主要是药用。开展眼镜蛇的去毒腺饲养试验,一方面可以为药用眼镜蛇的人工规模养殖提供安全保障,药用不取毒的眼镜蛇可以采取去毒腺饲养,更安全高效;药用取毒的眼镜蛇则单独饲养,加强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当前宠物蛇的养殖越来越受到爬宠爱好者的青睐[15],特别是基因变异的蛇[16-17]更是广受欢迎。许多爬宠爱好者对眼镜蛇的养殖充满兴趣,但由于眼镜蛇的剧毒存在安全隐患不便于饲养,对眼镜蛇进行去毒腺饲养,可为爬宠爱好者提供一种新的宠物蛇。同时选择一些基因变异的蛇,如变白、变红的眼镜蛇饲养繁育,会更受爬宠爱好者的欢迎。但眼镜蛇的去毒腺饲养存不存在虐待动物或违背有关动物伦理的问题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