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

2023-01-12整理离咲

至爱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城市化水资源生态

整理|离咲

近日,合肥、盘锦、盐城等7个城市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的消息让人振奋。近年来,随着对湿地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湿地不再是城市中的“奢侈品”。

那么,城市为什么需要湿地?保护湿地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意义?城市化进程中又该如何保护好湿地?

湿地是城市动植物的庇护所

在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晓文看来,除了保障生产生活用水、蓄滞雨洪、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人居环境外,城市湿地还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和庇护所。同时,城市湿地为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的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通过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抢救性地保护、恢复了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的城郊湿地。

此外,湿地也是市民休闲、娱乐和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不少城市湿地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湿地文化和自然教育等方面价值突出。比如全国首批‘自然教育学校(基地)’之一的杭州西溪湿地,通过科学设置科普游线路、积极开发湿地研学课程等举措,创新自然环境教育形式,让大家对湿地、湿地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李晓文说。

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

湿地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之一,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只有使其各项功能充分发挥,才能为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的保证。

在李晓文看来,除了为城镇发展提供了水资源外,城市湿地还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

“城市发展与其水资源约束、水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城市聚落与河湖湿地相伴相生。”李晓文指出,湿地对城市发展具有双刃效应,即生态功能良好的湿地能够为城市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并能净化环境、改善气候,为市民提供高品位的环境福利。而水资源匮乏或破坏严重的城市湿地则往往严重制约、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污染汇聚、蚊蝇滋生的渊薮。

“城市湿地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李晓文觉得“海绵城市”就是很好的例证: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利用湿地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增强城市防洪和生态用水保障能力。

“因此,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只有重视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才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和生态安全保障。”

此外,城市湿地往往承载了特有的城市水文化和品牌。“就像都江堰体现的古代治水生态智慧,在跨越2000多年后的今天,与当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倡导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思路不谋而合。”李晓文指出。

保护湿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湿地处于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区域范围内及其周边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密集,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协同湿地保护修复已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在李晓文看来,城市湿地保护最大的困难在于,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湿地一方面要满足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需要合理保护并为城市提供持续充足的生态服务。但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占用大量的湿地,并产生湿地格局破碎化、水体污染等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同时,城市湿地保护修复目标的不确定性及其顶层设计不足,也导致对于湿地的保护成效有 限。

李晓文指出,城市湿地既包括人为扰动较少、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郊野自然湿地,也包括生物多样性贫乏,但景观休闲价值突出的城区湿地,以及兼具一定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娱乐价值的近郊湿地。“在城市化梯度影响下,不同湿地的功能价值差异明显,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因此,其保护修复必要性和目标也需要具体分析。”

当前湿地修复仍主要围绕水质提升、水鸟等代表性物种栖息地质量改善等易于量化评估的目标,而城市湿地特有的环境净化、人居环境改善、城市气候调节和景观文化等方面功能效益尚欠缺考虑。

而湿地功能定位模糊导致城市湿地保护管理与建设目标定位不明确,进一步导致城市湿地保护修复或开发建设工程的多次修改返工,给城市湿地保留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带来冲击。

此外,水资源短缺导致城市湿地生态用水保障不足、城市湿地保护管理缺乏充分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多部门管理机制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整体性需求不匹配、城市湿地保护管理尚缺乏有效的市场和社会参与机制等也是当前城市湿地保护面临的困 境。

挖掘再生水潜力,发展城市“中水湿地”

李晓文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0%,城市是人与土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因此城市也是湿地保护难度最大的地方。为实现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李晓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强化城市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系统修复及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和顶层规划,将湿地保护修复融入城市发展;通过城市湿地公园、小微湿地及城市生态水系建设,优化城市蓝绿生态空间,促进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的协同发展;采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湿地修复措施,通过最小人为干预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恢复力;构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城市湿地监测与管理平台;建立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及公众参与、市场运营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湿地保护强大合力。

除此之外,李晓文还提到了一个新的水源:中水。中水也称再生水,水质介于自来水与污水之间,是城市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水体。作为新辟水源,虽不能作为饮用及生活用水,但可用于城市景观和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比如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等,具有水量大而稳定、就地可取、用水成本低的特点。随着对城市人居环境要求的提升,将中水利用和城市湿地发展结合起来,不仅能减少城市废水污染,还能节省优质水源,减少对河、湖、湿地水资源的利用量,是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条件下湿地、林地等蓝绿生态基础生态蓄水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保护报》等)

猜你喜欢

城市化水资源生态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生态养生”娱晚年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