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研究
2023-01-12张正忠
张正忠
安徽宝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提升的背景下,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了限制,对人们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个前提下,促进节能、环保、绿色的发展理念融入各个领域能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中,后期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等重要内容与建筑设计环节的质量存在密切联系,想要践行节能、绿色的发展理念必须从设计环节开始抓起。相关的从业人员应该深入挖掘这一阶段应坚守的原则和目标,能够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 绿色建筑的定义及价值
近年来,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功实现了从低能耗到无能耗再到节能环保的转变。从规划建筑开始,需要先后经历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环节,能够使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健康、实用、适宜、简单。在建筑工程中贯彻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能够对建筑节能、节约用水、建筑功能、节约材料、保护环节、节约土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1]。绿色建筑能够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能够在实行建筑行为的过程中为自然环境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坚持和谐、舒适、绿色、高效、美观的设计理念,能够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建筑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在节能方面能够实现设备节能、空调节能、通风系统节能、照明节能,地面及门窗幕墙保温等。在利用再生能源方面,能够实现对水能、地热源、太阳能的合理利用[2]。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排放污水、隔绝噪音以及保护室内外环境。在节水方面,能够在应用先进节水器具的基础上,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 高效自然
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最先需要考量的就是自然性和高效性的原则,绿色建筑需要合理的控制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够有效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情况的存在,能够使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建筑物在最低程度上影响自然环境。在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工作时,需要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和环境设计两个方面,从而尽量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努力保持原生态系统的样貌,最终做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可避免时,应该重视对生态环境的重建以及修复工作,尽最大可能保护原有生态[3]。另外,需要合理利用自然元素来对建筑内部环境进行调控,做到建筑设计与自然元素和谐共存,提升绿色建筑设计质量。
2.2 实用性高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该与当地资源、经济、环境等特点相结合,合理进行统筹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充分的对各种元素进行整合,能够提升整体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各个地区在风俗、文化、经济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设计内容,保证相关的设计工作能够满足不同地域使用者的需求,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的细节能够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使整体设计方案和内容满足实用性高的需求。
2.3 健康性原则
获得相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建筑设计的最初目的,想要使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必须以有效满足使用者的主观需求为前提[4]。使用者的主观需求主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必须保证具有足够的使用和居住空间,同时配备合理的采光、通风、隔声等,保证使用者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其次,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设计者可以利用材质、采光、色彩、声音等要素调节使用者的情绪,使使用者感受到亲切、温暖。
2.4 节约性原则
节约资源也是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做好这一工作不但能够使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尽量避免,还能够使工程成本降低,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5]。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应该与具体情况相结合,以节约性原则为基础,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工程质量。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的开展散热系统和通风系统的设计,减少空间占用面积,做到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使现阶段能源供需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使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避免。
3 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现阶段,以人为本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理念,要求建筑设计不仅需要满足控制成本、提升质量等要求,更重要的是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绿色建筑设计也同样如此。绿色建筑设计摆脱了传统理念的束缚,更加重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念,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条件[6]。
3.1 功能完善
大多情况下,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包含非常广泛的功能性目标,其中包括建筑运行、使用以及设计等各个方面。在实际开展设计工作时,应该在考虑建筑结构的需求和功能特点的情况下,保证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合理开展。这就需要相关的负责人对建筑的布局控制功能、湿度控制功能、温度控制功能等进行综合考虑,使建筑设计拥有更加合理的空间布局,且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日常需求。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满足建筑的保护功能,与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相结合,为使用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使用环境,这样做能够在满足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要求的同时,做到空间使用更加充分。
3.2 内部节能
内外节能也是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并且建筑内部设计较为复杂,必须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首先是供水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系统运转和维护的能耗,这时通过对无负压供水系统进行利用,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情况[7]。通过不断应用先进的供水系统,能够在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的同时,使水质变得更加干净,更好地保证使用者的用水健康。水的重力和流动性是自身最显著的特点,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可以对这些特点进行有效利用,能够使供水和排水的能耗进一步降低,进而实现节能的目标。其次是通风系统,建筑物如果依靠电气设备进行通风,会出现较高的能耗,无法使节能设计的要求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在设计建筑物的过程中,有效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完成自然通风的相关设计,如果建筑物不满足自然通风需求,应尽量选择能耗低的通风设备,从而使内部节能的目标得以实现。
3.3 社会目标
现阶段,在人们的生活中建筑物不仅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也是传承区域文化的重要场所,能够发挥很高的社会价值[8]。所以在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时,需要利用相关的建筑设施,维持和增进使用者对区域文化的理解,推动区域文化发展,让使用者与社会产生更深层次的融合,从而使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得以实现。
3.4 环境目标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需要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规定相结合对环境目标进行明确,从而使出现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应该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保证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更有效的利用能源。想要更好的实现环境目标,还需要对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水能资源以及地热能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有效利用各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预防污染,从而使绿色环保的设计目标得以实现。
3.5 资源保护目标
近年来,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紧缺,社会中有着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在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在常规建筑设计中,都是以土地、石、砂等不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不仅拥有非常高的建筑成本,还对自然环境的平衡产生了影响。应用和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甚至实现某些资源的重复使用,能够使能源利用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起到环境保护的效果。
3.6 经济性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也离不开对经济性目标的需求,只有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才能使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开展实际设计工作时,应该对相关建筑的使用寿命进行准确预估,准确进行成本预算,在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实际情况和特点,从而更加合理、科学的开展各项绿色设计工作。
4 绿色建筑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4.1 充分考虑地区因素
我国拥有非常广阔的地域面积,各地气候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我国北方各个季节的温度差异较大,且缺少降水,所以,在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保暖和保持施工区域湿度的问题。我国南方各个季节的温度差异较小,多降雨且温度高,需要重视水分蒸发和降温的问题。设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使绿色建筑设计达到更好的质量。
4.2 明确设计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在设计前,应该对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明确设计中的重要目标以及次要目标。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合理选择和利用科学技术,详细了解建筑施工场地附近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施工条件和环境完成施工计划的制定。
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对现阶段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利用,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模拟施工中的实际情况,才能使浪费资源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
4.3 合理选择材料
想要使绿色建筑设计更好地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应该保证建筑材料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时,首先,应该保证材料供应商具有相关生产资质以及较高的道德素养[9]。其次,应该对材料的节能环保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做到选择的最优化。另外,建筑物外围的材料应具备温度的自动调节功能,从而使建筑物更好地适应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最后,绿色建筑设计所选择的材料还需要满足化学性质优良的要求,杜绝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出现有毒有害物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领域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绿色建筑设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高效自然、实用、节约以及健康等工作原则,明确功能、内部节能、社会、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经济目标,利用合理的设计方式打造舒适安全、健康环保,能耗低、资源消耗低的空间环境,不但能够使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得到满足,还能够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