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市政道路设计中下沉式绿化带的应用

2023-01-12张军

建筑与装饰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绿化带市政道路雨水

张军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在强对流天气多发的夏天,出现暴雨或特大暴雨的概率极大,极端天气的出现考验着我国各城市的排水系统。目前,城市内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生产生活有着直接影响。当海绵城市的建设成为主流时,下沉式绿地逐渐应用于城市建设当中。市政道路中的下沉式绿化带建设虽然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并缓解城市排水压力,但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仍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需进一步优化其建设方式。

1 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功能

下沉式绿化带是指将道路两旁隔离的绿化带高度设计为低于路面200mm左右的高度,但控制在300mm以内。此做法能够将路面灰尘有效附着在绿化带,并且提高了雨水收集能力,同时增加了一定的蓄水能力,利于绿化带中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之下减少路面径流量,雨水在此过程中经过渗透与净化能够用于灌溉。能够在城市遭受暴雨侵袭时,有效减少路面径流,当春秋季节气候干燥时,用于减轻路面的尘土飞扬,通过下沉式绿化带能够得到净化,将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减轻到最小。收集雨水还可以及时补充地下水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节约水资源,利于城市的节约用水。

下沉式绿化带的建设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在设计中增添排水系统,使下沉式绿化带的排水量能够增加,在设计排水系统时加入排水管道与溢流口等有效排水设施。当城市道路受强降雨导致径流短时间变大时,绿化带对雨水的储蓄达到最大值时,可通过溢流口流入排水管道。应注意溢流口的设计应介于绿化带与路面高程之间。此类下沉式绿化带对暴雨频率较多且降水量大的城市能够缓解排水压力。二是增加绿化带对雨水收集与二次利用的功能,将雨水有效收集并处理得当[1]。在施工时,需在绿化带中设计蓄水池、渗水沟与泵站等基础设施。当雨水进入绿化带时,通过自动过滤可净化水质,再经过收集管排入到蓄水池当中。蓄水池储满水后进入到排水系统当中。收集的雨水利用回灌技术可应用于养护绿化带与清洁道路,此类型绿化带适用于降水较多且需短时内控制径流的地区。

2 下沉式绿化带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

2.1 土石方开挖

下沉式绿化带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中时,其工程规模较大。为提高绿化带的使用效率,在施工建设时,应着重注意土石方开挖这一环节。在进行开挖作业时,使用反铲式挖掘机配合人力及时修整的方法。当挖掘土地深度到15cm左右时,需工作人员及时调整精度。开挖时应注意避开雨水管线,与其保持20cm的距离,以免造成管线损坏影响工程进度。在挖掘基槽时,应根据其进度按正确的比例进行放坡工作,土方的放置要与基槽边保持距离,最短应控制在2.5m。在实际进行挖掘作业时,工作人员应根据绿化带设计方案及时调整地形,每开挖200cm深度时进行一次压实工作,可有效降低浇水时出现塌陷的概率。另外,堆土不宜与沟槽过远,应控制在50~80cm之间,其高度应在1.2m以下[2]。在堆放时需注重监工工作,保持安全通道畅通且确保安全警示标志的摆放。在进行防护工作时,应将其高度保持在1~2m,加大对安全爬梯的投入并将其固定在坡上,利于工作人员上下且确保其人身安全。

2.2 路缘石安装

路缘石的使用能够极大减少建设成本,在进行下沉式绿化带工程作业时,可使用当地的石材进行加工,使得路缘石的各项结构特征符合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形状、豁口、尺寸。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其使用方式,首先应根据绿化带的设计要求严格放线刨槽,经过对路面的桩柱多次实验测试,精确其曲线数据,以保证后期的建设过程中,各环节之间能够实现有效对接。其次进行实际安装工作,在前期工作准备好后,将刨槽的表面铺上一层砂浆,厚度应控制在2~2.5cm之间,并在放线的具体位置来安装路缘石,作为该步骤的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应确保每一块的路缘石能够牢固且顶部平整,安装时的线条需保持平稳,每块路缘石之间的缝隙应均匀,间距在1cm。最后安装结束后,当挖槽低于顶层时,需将基面用砂浆进行填充,实际填充量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3 道路设计中下沉式绿化带的应用要点

3.1 土壤改良

下沉式绿化带并不是简单地将建设高度增加,而是将传统的绿化带进行改良。对下方的土地结构进行创新,进而使得土壤的保水性与渗透率增加,确保周边植物的正常生长以及提高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当路面径流量过大导致植物的耐淹时间低于绿化带的储水时间时,若绿化带的基础设施允许,可通过换土增加对雨水的渗透能力,使得植物的耐淹能力有所提高。当土壤为淤泥质的黏土时,将净水厂的污泥颗粒掺入搅拌均匀后,其渗透能力能够增强近80倍。污泥颗粒本身对氮与磷有超强的去除作用,使用成本也不高,因此是淤泥质黏土的优质改良剂。

土壤的有效改良是下沉式绿化能够广泛应用的基础保障,在实际对绿化带进行施工时,通常使用换土技术来改变土壤原本的渗透率,并对市政道路的结构制定合理防水措施。在绿化带的底部或两旁放入防水材料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雨水下沉时对路面地基的危害,将地基与水分离开。当雨水管线埋填位置在绿化带的正下方时,在水管线的槽中可将土壤进行竖向填充,此时防水材料需从两侧开始布置,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夯实。在竖向设计时,需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若下沉时的深度过低,会导致雨水外排流量增大,下沉式绿化带蓄水功能减弱。当深度过高时,蓄水能力极大提高,但超过植物的耐淹时间时,将带来经济损失。

3.2 高差处理

在市政道路建设下沉式绿化带时,应在缓坡的位置进行施工。当高度差产生时,需在进水口内侧铺上砂石,砂石的厚度应较大于入水口宽度,以此通过分割方式来有效缓解水流的冲击力,并且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雨水净化作用。在实际进行下沉绿化带建设时,应使用坡度交替的方式减少路面径流冲刷,因绿化带的施工受坡度限制,需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当坡度的变化程度大时,应通过溢流的雨水出口进行分区管理,对区域的有效划分能够使得绿化带设计更为科学,增强其排水能力。当绿化带根据坡度为进行梯田式设计时,能够避免雨水短时间渗透过多而流向地势较低的地区,因地处的排水能力较弱而产生城市的局部内涝。也可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将绿化带设计带有挡水坎的设施,通过堆高集水位置的土壤来实现科学处理高差,在土壤上种植适当的绿化带植物,能够对地形加以巩固,抵抗路面径流的冲刷力。与此同时,可使用砾石在此地区进行分割水流。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最适合下沉式绿化带建设,在实际进行方案设计时,应将道路设计在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有效缓解径流压力,便于下沉式绿化带的雨水收集。

3.3 进水口形式

下沉式绿化带的进水口设计分为全部开口式与局部开口式。全部开口式是指路面径流直接流向绿化带中,局部开口式是将绿化带两旁的石头通过定距离的间隔铺设,使之与路面在同一水平上的进水口通过地形优势将雨水顺利引流到绿化带中。在市政道路的建设当中,主要应用的进水口形式是局部开口。为了缓解路面径流的压力,在机动车道以外的区域应对路面进行生态化建设,并在下沉式绿化带与路面的衔接处进行科学设计。局部开口的绿化带设计能够避免机动车驶入其中,保障行车与路人安全。要提高其进水口的使用效率,应将绿化带中局部开口增加一定的数量,与此同时,需将其均匀的布置在各个区域。此方式能够将城市路面的进水系统功能合理分配,可有保证雨水流入绿化带的范围得到控制,有效进行雨水收集工作,缓解区域内绿化带的压力[3]。另外,溢水口的设计也是下沉式绿化带的重要环节,在排水管与雨水收集管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溢水口的建设。在实际施工时,应对前期的各个环节进行复核工作,当各项数据到达应有指标后,开始将混凝土浇筑在底层上。完成此工作后开始砌井墙,在筑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挂线的位置进行施工,在砌筑应需及时观察砂浆是否饱满,避免出现缝隙而影响绿化带的使用质量。

3.4 植物种类筛选

市政道路下沉式绿化带中应用于中分的绿带应起到阻挡车辆眩光的作用。在相向行驶车辆的路面,绿植应在0.5~1.5m之间,其树冠需保持长时间茂密,植株之间的距离需低于树冠宽度的5倍。市政道路的绿化对道路通勤有着直接影响。下沉式绿化带的面积降低了植株高度,导致道路中分绿化带在防止眩光的功能减弱。所以在建设下沉式绿化带时应着重选择有一定高度的植株,并且通过减少间距来增加阻挡眩光的功能。可采用较高的灌木用于中分绿化带建设,应注意避免使用乔木类植株与草皮,其使得绿化带建设起不到根本作用。在实际下沉式绿化带建设时,行道植株分支点需控制好高度,同时适当增加下沉的深度以形成一定高度差,以免对交通造成阻碍或影响行车安全。

在对于下沉式绿化带的植株选择上,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量选取常用的植物,且植物应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同时应具备短时间的耐淹能力,耐淹时长应在48h以上[4]。绿化带应对道路中的灰尘以及污染物有一定净化作用,因此植物需有耐污能力与净化能力,其中去除营养盐应有较高的效率,有利于下沉式路绿化带处理路面径流能力时有基础的保障。因此在选择绿化带植物时应多选择当地种植多且范围广的品种,与此同时,与外来品种进行科学搭配。在选择时需注意植物是否具备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品种特性应耐旱耐寒且抗逆性强。

3.5 防渗膜和排水层施工

在下沉式绿化带的结构建设中,防渗膜应在工作人员精修边坡后进行铺设工作。在实际进行施工时,应注意两层布一层膜的铺设方式。为进一步确保防渗膜的防渗效果,在进行这一步骤前,应对地面上的杂物清除后进行铺设,且需保持其平整性。在将布与膜进行焊接时,应注意其宽度不低于10cm,且焊接工作完成时,不宜进行拉扯与踩踏,铺设防渗膜的方式应是自下而上地推进。对于防渗土布膜可用一布一膜的铺设方式,需在施工前同样对其进行仔细检验。在进行使用时,应注重其保存工作,将其保存在干燥通风的空间中,不宜进行阳光暴晒。以此保证防渗环节的顺利开展。此过程完成后,应进行排水设施的建设。在进行排水层施工前,工作人员应将使用的砂石进行初步鉴定,筛选孔隙率应在30%左右,排水设施中尽量使用PPR材料制成的水管。与溢流水口衔接时,使得从路面中收集的雨水承载量达到一定限度时,通过此下沉结构的排水管流入专用于市政建设的雨水收集系统当中。

4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大力开发,离不开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市政道路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保障。下沉式绿化带的应用即不占用多余的土地面积,也有利于改善城市中的环境。在降低雨水处理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传统绿化带的渗水能力与蓄水能力。在实际进行绿化带建设时,还需考虑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注重施工时的各个环节,确保其能够有效减少径流强度、净化雨水质量,发挥其调控功能。

猜你喜欢

绿化带市政道路雨水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最美城市“绿化带”
农事 雨水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种子
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