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3-01-12李娜栾向晶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河北秦皇岛066100
李娜,栾向晶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 河北秦皇岛 066100)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发展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出口模式和出口特征。在河北省农业产品出口过程中,河北省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农产品、出口优质农产品,形成了具有特色化的出口格局,同时农产品出口也朝着多方向、多维度方向发展,致力于打造多形态、多出口方式并存的农产品生态出口系统。
一、河北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一)伴随产量扩增,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显示,河北省2019年农产品出口金额为1 361亿元,增长44%。结合河北省全年农产品生产水平可知,河北省在粮食生产功能化区域范围内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除此之外,为实现粮食增产和增收,河北省还积极调整播种结构,建设高标准、高效率的农田5 822平方米,这虽然造成粮食种植产量小幅度减少,但即使在极端气候影响下,粮食年产量也突破700亿斤。正因如此,河北省高产基础粮食产业中传统作物的出口占比较高,除去河北省自身备用储备粮以及民众食用粮储备外,剩余棉花、粮食等均对外出口,对外市场的出口规模自2010年后呈现连年增长的发展态势。
(二)受到播种面积及养殖规模的影响,出口类型单一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粮食面积或者养殖规模的变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河北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出现了结构性的调整,其中粮食的播种面积下降2%左右,同比产量下降3%左右,2018年粮食的播种面积为1 174万平方米,夏粮的产量为227万吨,同比2017年河北省夏粮的产量下降4.6%,秋粮产量为240万吨,同比河北省2017年秋粮的产量下降2.1%;棉花的播种面积呈现出轻微幅度的上涨,2017年河北省棉花播种面积为121万平方米,相较于河北省2017年棉花播种面积增长0.2%,棉花的总产量相较于2017年增幅为7.4%。从播种面积中可以明显看出河北省农产品的整体种植面积都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新型杂交水稻的大量增产,使得粮食产量并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从河北省夏粮、秋粮的整体产量调查中得出,虽然播种面积有所缩减,但夏粮和秋粮的整体产量下降幅度并不高。棉花在小幅度的播种面积增加影响下,实现了大幅度的产量提升,油料产量的变化也呈现出该种趋势。由此可知,2018年河北省主要的出口农产品是棉花和粮食,进一步比较河北省2018年、2017年的农产品出口规模可知,2018年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中棉花的出口产量要大于河北省2017年棉花的出口规模,而粮食的出口规模在2018年要略低于2017年。
根据河北省2018年农产品生产调查数据可知,2018年河北省肉类产品的整体生产量呈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全年肉类的生产总量为29.6万吨,其中牛肉的产量增幅呈现一定程度的上涨,牛肉的全年增幅与2017年相比,呈现出1.9%的增幅;羊肉的全年产量呈现出一定比例的下降;而猪肉的总生产量占比较高,其增幅也最大,增幅保持在6%左右;禽类的总产量增幅和猪肉不相上下,在2018年河北省全年肉类增幅中排名第二,增长幅度为5%左右;鸡蛋、食用菌等农产品的整体产量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河北省2018年肉类产品的整体供需、生产以及对外出口调查情况可知,河北省现阶段仅有少量的肉类产品对外市场销售,并形成一定的对外市场销售规模,但其占有量和肉类生产总量占比都较低,主要原因是河北省主要肉类产品用于省级储粮和市场内部的基本肉制品供需,因此,对外市场的出口较少。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河北省整体农产品出口呈现出单一化的现状,这种单一集中表现为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产品类型的单一化。从粮食出口角度出发,只有普通的粮食和棉花作为出口产品,其他特色农产品出口的整体占比较低;从肉制品的整体出口角度出发,河北省肉制品的整体出口占比也偏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会造成在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过程中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正因河北省出口农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也造成了河北省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出现出口国家较为单一的情况。
(三)缺乏深度加工的农产品出口结构
在当前河北省的农产品总体出口过程中,缺乏深度加工的农产品。多数情况下,我国农产品都是以直接的初级产品对外出口,例如棉花、玉米等,被出口到欧洲、日本、美国等,会被二次加工,成为商品附加值更高的农业经济商品,被用于二次销售。河北省现阶段缺乏深度加工的农产品工厂,难以解决需要长期保存、且保质期较短的农产品的出口问题,这也是造成河北地区农产品出口结构单一的主要因素。
二、经济新常态下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趋势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想深入把握河北省农产品的出口趋势,需要进一步结合在出口过程中河北省农产品的整体生产和经营特色,从而判断河北省农产品未来的出口发展趋势和特征。
(一)多元发展农业产业,打造特色出口格局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的未来发展格局建设受到当前河北省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就当前农业发展而言,河北省正致力于打造特色化的出口格局。截至2018年末,河北省垦区认证36个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带动1.84万个农户发展。其中种植业12个,含水稻5个、蔬菜3个、水果(梨)1个、玉米1个和其他2个;已认证的绿色食品A级面积1 563公顷,产量6.64万吨;已认证的有机食品面积6 094公顷,产量7.10万吨;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面积1 774公顷,产量2.46万吨;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面积4 247公顷,产量4 078吨;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数量32.83万个,产量1.42万吨。通过对特色农产品的认证,有助于在后续农产品对外出口过程中输出高品质的中国河北特色农产品,并形成具有世界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类型。
在整体农作物播种过程中,根据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势条件,可以看出,河北省的非优势作物为玉米,而优势作物为小麦,因此缩减玉米的种植面积,将玉米的种植面积调整为159万平方米。与此同时,河北省还设立专项生产保护区域,大力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其中新型优质强筋小麦的播种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此外,选取在河北省易播种、产量高的中药材、菌类、苜蓿等优质农作物,作为播种面积增大的主要农产品。河北省农业发展主动迎合和倡导环保理念以发展地区农业经济。从当前河北省农业结构的部署和大力调整中可以看出,在未来河北省对外出口农产品中,玉米仍然占据主要优势,与此同时小麦也将成为继玉米后,另一具有竞争性的对外出口农产品。
除此之外,河北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试图打造先进化的农业科技应用型发展格局。河北省农业发展聚焦实施“四个一百工程”,重点打造3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36个现代农业精品园区,精品园区农业总产值增幅达20.6%。此外,河北省在对外产品出口中,正努力解决农产品出口单一这一问题,试图先从本地站稳脚跟,而后逐渐扩大对外出口,积极推销地区农产品,让河北省地区农产品受到国内外认可。
(二)形成特色农产品,打通多方位出口渠道
河北省在农产品出口发展过程中,正着力打造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多方位出口渠道并存的特色农产品出口模式。目前河北省正在通过多元化的农产品赛事和交易会,促使地区特色农产品实现品牌化和标签化,例如,河北省会联合北京等多地区举办特色农产品大会,并推动特色农产品进入赛事,以名片打造的形式,推出特色农产品,形成具有标签化和特色化的农产品,譬如葡萄王、苹果王等称号,更易于河北地区农产品标签的对外打造,让国内外消费者认可河北农作物。通过单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评选,打造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和品牌形象,能够进一步让河北省优质农产品站稳脚跟并进一步实现对外推广,形成以河北省为中心的农产品软名片,这为农产品对外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河北省正在突破单一玉米、小麦、棉花为主要出口内容物的发展格局,在上述河北省遴选的农产品中,必然会有部分农产品以绝对优势呈现在同类农产品中,而河北省推出的具有名片化特征的农产品一旦进入到国际市场,将能够直接带领河北省农产品得到海外市场的关注与欢迎。
(三)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促进深度加工农产品出口
在未来,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必然会出现以深度加工农产品为主题的出口趋势。目前,河北省正在打造多形式的对外农产品出口销售模式,并试图通过构建深度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以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的形式,促使深度加工农产品能够对外出口。同时,为了持续增强城乡综合服务能力,立足城乡居民日益升级的生活需要,组建了供销物流集团,新建改造10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121个市、县电商服务中心和6 130个村级服务站,推动8个区市建立鲜活农产品直采直销体系,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模式在全系统加快推广应用。在河北省进行的大力协调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对农产品对外出口和销售的重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作为次级加工产品的对外销售,同时更加重视借助互联网和多元化销售渠道进行农产品二次加工和销售。在农产品出口过程中,这一思路能够帮助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近年来河北省农产品的整体出口行情和现阶段河北省农产品整体出口现状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产品的整体发展在未来将呈现出相当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原因是河北省在农产品的部署和发展中,正在积极打造以农产品本身为名片的形象和品牌,并积极对外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北省农产品能够主动跨越到海外市场,实现多格局、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产品出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