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佳木斯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及保护恢复对策

2023-01-12王维正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王维正

(黑龙江省黑鱼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 佳木斯 154700)

0 引 言

湿地生态系统,同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一样重要的地位,作为水陆两区域的交错地带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不仅能为多种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栖息地,而且能够抵御洪水、降解污染以及对周边环境进行小气候调节。随着佳木斯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沿江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是破坏,特别是对军用工厂和农业种植区周围的湿地影响较大,该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及赖以生存的野生动植物资源[1]。因此,务必对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符合实际并且有效的保护与恢复方案。

1 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

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北岸。保护区沿松花江东北西南带状延伸,其地理坐标为N46°50′42″-47°02′55″,E130°25′14″-130°36′08″,保护区长26km,总面积为11267km2。

1.2 自然条件

1.2.1 地形地势

本区地属三江平原西部,为松花江冲积平原,保护区内地貌类型为松花江一级阶地,海拔高65-80m。从整体上看,西高东低,地势平坦,沼泽一望无际,为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有利条件。

1.2.2 气候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秋季受海洋湿热气流影响,夏季炎热湿润而暂短,秋季凉爽多雨,多有洪涝灾害;冬春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而漫长,春季多风少雨,时有干旱现象。年平均气温2.9℃,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全年生产季节光能源较丰富,光照最长时间为5月份,对农作物有利。初霜日一般在9月末,终霜日一般为6月初。

1.2.3 水文

本区河网密布,地表多被草原及大面积的沼泽覆盖,蓄水能力极强。降水径流迟缓,地表水保存积聚时间长,水力资源很丰富。本区内河流除松花江外,还有几条多为泥底河且季节性河流,旱季时河流水流中断,雨季时则形成漫流,消失在沼泽地中[2]。

1.2.4 土壤

本区土壤肥沃,含腐殖质成分高,主要发育着草甸和潜育白浆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一级阶地中。以及草甸、腐殖质和泥炭沼泽土,则分布在河漫滩地形部位较低的地方。

1.3 自然资源

1.3.1 植被分类和重点保护植物

由于本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等立地因素影响,产生了大面积的非地带性植被,植被种类相对丰富,主要有森林、草甸、沼泽植物及水生植物四个类型。森林主要是杨林和赤杨林,以山杨为主要优势,有少量蒙古栋;草甸植被以小叶章、修氏苔草和芦苇构成优势;沼泽中以芦苇和多种苔草为主,泥沼中大多为水生植被,主要有芦苇和睡莲。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一)(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7)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家林业局、农业部,1999),该保护区共有5种国家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别是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野大豆(Glycinesoja),莲(Nelumbonucifera),乌苏里狐尾藻(Myriophyllumussuriense)。

1.3.2 动物组成及稀有动物

本区地势平坦,生存环境较单一。动物栖息分布主要在松花江河道、湖泊及沼泽湿地占绝大面积,在江心岛及岸边的乔木和灌丛有小片区域。以温带栖息类型的脊椎、湿生动物为主,也有一些林栖类动物,分别有:圆口类1目1科2种;鱼类有5目10科61种;两栖类动物2目4科6种;爬行类动物2目2科4种;鸟类有16目41科197种;哺乳类有6目12科20属25种。其中,圆口类动物占黑龙江省圆口类动物种数的全部比例,所有动物种类数占据全省动物种类数接近半数。

1.3.3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蕴藏量大。矿体出露地表,适合开采。除煤、石灰石、铁三大富矿外,还有珍珠岩、油页岩、砂岩、卵石岩、江沙、草炭等多种矿物。

2 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及保护与恢复对策

2.1 军用工厂厂房区

本保护区域内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厂房区,该工厂为国有军工性企业。该厂位于保护区的东南部。通过现场勘查,该工厂所在区域以厂房等建筑设施为主,虽然厂区内有人工林与草地分布,但没有原生的湿地植被,并且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也极少发现野生动物在此区域活动。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五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原则,为了保证企业的顺利生产,保护当地群众利益,维持地方社会稳定,建议有必要更加规范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废渣进行合理的收集和净化处理后,再向自然界排放。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物,保障向自然界排放的工业生产的废水中不含高毒、重金属等污染环境的物质,将从周边自然环境取之用之后的水再“还”回去。

2.2 农业种植区

该保护区周边农民一直以种植业为主,改革开放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乡镇企业长足发展,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保护区西北部为以水稻为主的农田,有沼泽湿地。由于政策影响,目前在保护区内已经开垦了1491hm2耕地,但均属于私垦乱开的农田,并且呈零星分布。每当洪水年份,全部农田均被洪水淹没,正常年份也是十年九涝。在保护区沿江部分,仍为连片的湿地。每年种植季节,有农民进出此区,但极少进入湿地,对保护区威胁不大。

为了能有效和最大限度地维持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种生存、繁衍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使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得以有效的保护和正常的发挥的前提下,建议合理准确规划农业生产区域范围,根据实地的土壤和气候状况,将私垦乱开的农田退耕还湿。土壤是湿地的核心,湿地土壤是植物生存的根本,退耕还湿,还湿地生态系统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提高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一步[3]。

2.3 自然保护区

本保护区具有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物种多样性,并保持着良好的自然性。保护区的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社会影响价值,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最佳场所,也是开展湿地生态宣传教育的胜地。但是随着近年来军用工厂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范围在衰减,生态功能也在退化;还有人为活动频繁,干扰程度较大,致使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本着“谁恢复,谁受益”的原则,以生态兴则文明兴,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因此,建议在保护区周边和区域内树立宣传标语提示,增强周边民众的生态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对该自然保护区做一些以宣传教育为主题的文章视频等,让公众能够意识到湿地并非“污染物的回收中心”,对保护区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大家从每一个“我”践行绿色生态的观念,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3 结 语

对佳木斯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的综合概述以及对当下湿地受到威胁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与恢复的对策,以自然恢复和人为保护为主。不仅提高了保护区的整体生态功能,还解决了困扰当地城镇发展的社会民生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群众利益的保证,有利于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和谐共建,有利于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