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及发展探析
2023-01-12王朝军
王朝军
(黄平县水务局,贵州 黄平 556100)
0 引 言
十二五以来,为切实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国全社会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首要任务,直面问题,主动出击,高位推动,合力攻坚,持续加大工程建设投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饮水工程建设,集中开展水质达标攻坚行动,扎实做好问题排查整改,健全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一些突出的短板弱项相继补齐,使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等到实质性的提升[1]。但是在现实运行管理与维护过程中,还存在着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造成工程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在降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与维护效率的基础上,也增加一些问题隐患的出现几率,极大威胁到广大群众的切实利益。综合行业内多年的管理经验,以下内容将着重阐述几点发展举措,希望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情况分析
黄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有698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631处(其中: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1处,1000t万人以上工程6处,100t千人以上1000t万人以下工程56处,100t千人以下工程568处),分散式供水工程67处。提水式工程155处,自流式工程476处;供水范围覆盖全县8镇3乡、252个村,供水人口39.7万人(其中原贫困人口10.4万人)。698处工程全部运行正常,现有管护主体(含村委会)631个,在编的正式管水员247人,水源地设立保护公示牌631处。水费水价核定631处,正常收取的工程568处,水费收取率为90.01% 。
一直以来,黄平县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重点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提高水利安全保障工作,着力帮助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稳定器”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水利部有关文件精神,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和升级改造,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按照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和水安全战略规划的总体部署,以问题为导向,结合黄平实际,以县为单元统筹水资源配置,优化农村供水格局,以城乡供水一体化、片区规模化供水为主,小型集中供水为辅,分散供水为有效补充,着力构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一体化供水网络。全县范围内采取建立“企业化+一村一管水员+用水户管理”三位一体的管护模式,县级层面是部分乡镇供水由黄平县乡镇供水公司运营管护,乡镇层面由政府以委托或承包方面指定管护机构或个人进行管护,村级层面按工程点为单元,实行“一事一议”定管理制度、主体和管护人员,确保全县农村饮水工程长效运行。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2.1 没有意识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长期经济等方面发展中,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出于充分发挥出其存在价值的目标下,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从意识上加强重视程度,根据地区实际运行管理现状,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体系。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并未能引起地主政府及管理人员的关注,因为不能高效开展管理与维护细节的基础上,自然会引发一些安全等问题。与此同时,虽然部分地区存在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管理机制,却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存在的,在过于看重形式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自然不能达到有效监管目标。除此之外,在制定水价过程中,因为直接关乎到地区群众的利益,必然需要事先与群众沟通[2]。但是在没有提前调研基础上制定的水价,缺少合理性以及公平性,不利于后期水费收取工作顺利开展。
2.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困难
因为未能建立健全针对性的管理机制,这也是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急需处理的弊端。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与相关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但是因为部分人员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培训展工作严重滞后,与当前运行管理与维护标准相违背。除此之外,身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好自身管理范围,严格遵循现有行业标准,高效推动接下来监管任务。但是因为部分人员模糊了自身工作职责,在不能落实好完善管理机制细节的现状下,这是降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效率、质量的主要根源[1]。
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管网漏损率较高,运行成本增加,影响工程长效运行
农村饮水工程管网漏损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建设时间较早、运行时间较长的提水工程漏损十分严重,不仅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降低了供水保证率,而且给供水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大大的增加了工程运行成本,严重影响工程长效运行。原因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网覆盖面广,管网经过的地方一般大多在农田、林区、机耕道、沟渠、山地、农村居民小区等复杂环境。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田耕作、人为破坏、山洪地质灾害、施工质量问题等原因影响,管网破损的频率较高,加上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一般不是建设单位,管理人员难以根据工工程竣工平面图纸准确定位管道。虽然施工单位在工程移交前会带领工程管理人员熟悉工程地下管网走向,但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地下管网的隐蔽性以及管网工程面广量大,再加上管理人员变动以及时间迁移等因素,工程管理人员甚至包括原工程施工单位人员也无法准确地确定管网线路位置,管道破损位置无法精确定位,这给工程管网维修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3]。
3.2 水费收取率低,运行管理维护经费难保证,无法保障工程运行
全县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点多、量大、面广,工程建后运行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加上群众自我使用、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农民承受能力差,群众缴纳水费的意识不强,甚至对收水费有抵触情绪,导致全面推行水费收缴工作难度极大,水费收缴率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维护经费难保证,无法保障工程运行[4]。原因分析:由于农村居民知识水平有限,受教育程度低,加之受传统取用水习俗,所以对安全饮水重视度及认识度不够高。由于在前期工作中宣传不够深入,导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困难;其次,村民传统意识根深蒂固,自古挖井取水,免费用水思想观念很难转变。
3.3 管水员人员流动变化较大,影响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村级管水员负责工程管理工作,管水员的责任心、管理水平、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以水养水”良性运行机制能否建立,工程能否长久发挥效益的关键。黄平县大部分农村供水工程为百吨千人以下小型供水工程,这部分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大都以村组为管理单位,管水员多数为当地村民,虽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但为减少供水成本、减化工作程序,未按要求工作职责履行义务,加上工资发放、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管水员人员流动变化较大,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对工程长久发挥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原因分析:现有农村饮水工程普遍以村组自行管理为主,虽然明确了管水员,但或者是村干部兼任,或者是小组长或村民兼任,都不是专职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和维修工具,管理能力有限[5]。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低,财政资金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逐步缩减,无法保障管水员的工资福利,造成管水员人员流动较大,给工程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对策及建议
4.1 建议财政继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资金的投入
在做好现有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的同时,快速开展“十四五”城乡供水一体化及规范化建设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工程提标改造、机电设备设施更新、管理机构改革,管护人员专业培训及工程后续维修、养护等方面工作,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持续保障。
4.2 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和水费收缴机制,逐步转变农村居民用水观念,做好水费收缴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饮水工程调查取证,深入了解群众意见以及实际情况,根据工程供水规模,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建立合理的农村水价和水费收缴机构,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和水费收缴机制,推行分类水价、两步制水价制度,加强节水控制和均衡用水管理,逐步推进建立区域性、专业性供水组织对农村供水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同时做好宣传培训,转变农村居民用水观念,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引导群众树立“水是商品、有偿使用”的水商品意识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水质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商品水的好处,将原依赖和倾向于的传统自给自足式用水习惯逐步向规模化集中式供水转变。
4.3 加强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力度
大力开展供水管理人员、基层水务人员、农民及用水户的思想教育和学习培训。在做好水费收缴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及上级相关单位申报争取资金,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维修养护及管水员工资补贴等资金保障。同时做好管水员的选聘、培训、考核工作,确保农村饮水持续长效运行。
5 结 论
简而言之,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来讲,只有做好其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才能够充分发挥出项目存在价值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好地区广大群众的利益。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运行管理弊端这就要求地区相关部门加强该项工作管理力度,合理划分每一个部门乃至人员的工作职责与权利,定期做好饮水工程排查活动等的基础上,才能够在高效农村饮用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效率中,达到预期理想的工作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