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涉海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发展策略

2023-01-11李丽珍胡学荣

当代体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学院体育

李丽珍 胡学荣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高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2018年3月,教育部提出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发掘一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秀团队,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018年6月,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多方举措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主体,大学生是双创的生力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两个本科专业,培养滨海体育休闲人才的专业学院,本文通过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1 体育与休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学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两个必修的创新创业课程,分别为创新创业教育1和创新创业教育2,1属于公共课板块,2属于通识教育核心课板块,分别在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級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修读,学分分别为0.5分,分别是8个学时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由学院自主安排老师上课,理论讲授,选课修读完成获得学分。

1.2 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认知程度

数据显示,学生对体育创新创业项目较为了解的只有13%,有35%的学生不了解体育创新创业项目,有52%的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认知处于一般。可见,学生对体育创新创业项目的认知不足。

1.3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态度与意愿

调查显示,有59%和39%的学生对参与创新创业持积极和一般积极的态度,只有2%的同学参与态度不积极。数据说明,体育学生对参与创新创业态度积极性比例非常高。

调查显示,学生愿意参与创新创业的占98%,不愿意参与的学生占2%。数据表明,体育学生对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比例非常高,学生对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较高。

1.4 学生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需求

调查显示,92%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指导老师有需求,66%的学生需求理论与实践兼具型的教师。数据表明,学生需求既可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熟悉体育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理论与实践兼具型的教师。访谈了解,体育教师技术教学能力较高,有行业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少。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存在的困境

2.1 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尚未真正融入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和执行力的关键。国内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但尚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仍属于探索阶段。滨海体育休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7年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和学科专业拓展课程共四个模块,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为数不多的学时,以理论讲授为主。综合创新创业训练和专业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安排在专业综合实践和专业实习中,以学生自主选择实习项目并提交实习报告作为完成创新创业学分。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五个模块,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模块之中,未形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2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未落到实处

对本学院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调查显示,学生选择创新创业项目占比由高到低依此是游泳培训69%、体育产品(球鞋、服装等)64%、健身和篮球教练42%,游泳培训成为学生创业项目的首选,此现象主要原因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水上运动和健身指导两个专项方向,水上运动方向是学院的办学特色,教学内容和行业考证对接,学生普遍考取游泳和救生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游泳技能培训市场大,对游泳教练员、救生员的需求量也大,收入比较可观。其次是体育产品,体育专业学生自身对体育产品的购买和使用需求较大,加上近几年的‘炒鞋风波,学生对体育产品消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以运动鞋和球拍类体育产品创业居多。第三是健身教练,在指导客户健康体态同时可以“我形我塑”,有良好的外形,收入高、工作环境好,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同时,数据也显示,学生对创新创业一般和不了解的占52%和35%,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占70%,然而想创业但又不是很强烈的占60.5%,有66%的学生渴望有更多的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学时,并希望有理论与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体育创新创业认知不足、意愿高、行动少、能力有限、经验少,创业项目相对较少,学生渴望有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并具的双师型教师,学院教师教学能力较高,但创新创业实践经历薄弱,对创新创业的教学和实践难免有所偏差,创新创业指导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学院还需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和行业教育力度,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

2.3 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有待优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范围和领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处的境遇和情况。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整体不佳,既不普及,也不均衡,除上海体育学院等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其他院校只是举办一些创业计划大赛活动。目前,除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的体育专业院校建立专门的体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地方涉海高校的体育学院处于学校的边缘化,其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在学校中的份额更是有限。学院体育场馆设施设备等以“教学为主、创收为辅”,创新创业教育宣讲、培训、比赛等活动都较少,尚未形成创新创业氛围。已立项和失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和帮扶政策未落到实处,创新创业环境不乐观。

2.4 体育专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待加强

创新创业平台是开展创新创业的基础,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起到支撑作用。目前,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各教学单位的科技创业园、协同育人平台、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践基地等方面建设良好,学院建立广州长隆水上乐园和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实习基地,培养学生水上实践能力。学院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协同育人平台、产学研等平台建设还未起步,仅有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多以教师带领少数具有创新意愿、创业理想的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工作,支持学生实施创新创业项目的体育场馆设施较少。适于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缺失,无法保障体育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体验,学生不知道创业基本操作过程以及运营知识,以至于面对创新创业项目,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些成为制约体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3 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3.1 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体育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扩大化,社会体育指导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体育人才培养的趋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提高新时期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落腳点。首先,聘请体育企业家和行业专家,把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理念和行业教育融入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五个模块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同时,聘请体育行业优秀管理者、企业家担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把体育行业前沿理念与实战经验带到学校。另外,将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中的水上运动、健身等专项方向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建设,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行业教练资格考证,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次,学院要紧跟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步伐,主动联系学生就业发展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等部门,加快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第三,将高校、企业、社会纳入到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中,构建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保障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3.2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强化实践提高学生创新创业体验

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扎实学生体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体验的重要平台。在学院体育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缺少的情况下,首先建立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并联系健身俱乐部、体育公司、青少年体育培训中心等企业,通过自建和联合共建方式给学生提供校内外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行业中的前台服务、推广营销、场地管理、会籍咨询等等行业实践经验,培养学生行业经验,为学生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其次是吸引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鼓励社会、企业多方参与,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产学研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体验;第三是成立创新创业咨询中心或工作室,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服务。

3.3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三育“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教育、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能力基础课程模块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专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专项能力。专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延伸途径,行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补充。根据新时期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要求,对社会体育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水上方向和健身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融入创新创业理论、实践及研究等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育“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专业教育;其次,结合企业特点,联合企业专家共同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编写教材,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社会体育专业依托水上运动和健身两个专项方向培养滨海体育休闲管理型人才,健身方向已建设一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团体运动理论与实务》,水上运动方向在建校级金课《救生》《休闲潜水》教材建设。组织专业课程负责人和行业优秀导师,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其教育资源共享;第三是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到专业教育目标体系中,并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之一,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3.4 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双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教师双创教育能力,为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双创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加强双创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行业资质与行业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安排学生实习同时安排指导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锻炼,把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同时,制定校外导师人才引进计划,聘请行业优秀管理者、企业家担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创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模式、完善创新创业考核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次,与企业导师合作,共同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编写教材、创新研究等,推动双创教育内涵式发展。第三,开展社会体育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创建专业理论与行业技能的平台,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和行业能力,为进入行业发展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4 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即“三育“融合,将是高校社会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理应响应国家号召,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应用型的体育人才,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之举。

本文系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YXL2019024),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工程”省财政资金支持项目(GDOU2017052616)。

通讯作者:胡学荣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体育与休闲学院)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学院体育
初等教育学院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院掠影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