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心理学教材学写作(五)万事不苟,惟精惟
2023-01-11杨睿
杨睿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说的是,做人做事要有尽善尽美之愿景,如琢如磨之努力。今天许多人害怕尽善尽美,将之视为强迫症。我们都知道尽善尽美的功利意义,但如何说服自己,希望这几条心理学定律能对我们有所助益。
定律一:0分法则
来源: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名言:“尽管不良品率占总量的1%,但对于买到不良产品的顾客来说,却等于买了100%的不良产品。即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
解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尽善尽美,就是不给自己苦心修筑的大堤留下一个蚁穴。
素材链接:美国法律中有一条著名的证据规则——“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这就相当于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正在吃的一碗面里面有一只臭虫时,他绝对不会继续吃或者再去寻找第二只,而是直接倒掉这碗面。在法律里面,这个“臭虫”就相当于一条非法取得的证据。即使警方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证据,但其中只要有一条是非法取得的,所有的证据就都不能被法庭采信。
运用示例:我们经常将竞争已白热化的商業领域称为“红海”,其实在高度竞争的社会里,方方面面皆为红海,挤压着每个人的容错空间。很多时候,不去步步为营精益求精,一着不慎则满盘皆输。在美国司法界有一条采证规则——海量证据中有一条非法采集,那么所有证据都被视为无效。因此,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收集好每一条“证据”,才能找到真相。
定律二:蔡格尼克效应
来源:苏联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在实验中分派给被试者18件至20件简单的工作,比如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数学题演算,完成这些工作所用的时间大致相等。在进行过程中,只让被试者完成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在中途就受到阻止。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两类工作顺序随机排序。在实验的最后,要求被试者立即回忆刚才从事过哪些工作。结果发现,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已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43%,前者是后者的1.6倍。
解析:又称为“未完成情结”。我们常常对未做对的某一道题耿耿于怀,即使其它试题都准确无误。所以很多事如果不全力以赴,就会留下太多的“耿耿于怀”。
素材链接:在美职篮中,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是老牌劲旅,其获得的总冠军数长期领跑联盟。其追求完美的球队文化无疑是取得胜利之匙。在球队训练馆的墙壁上贴着这样的队训:什么对你伤害更大,是艰辛工作还是悔恨之痛?
运用示例:人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缺憾。有些缺憾是命运的安排,如“曾经沧海难为水”“出师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叹息;而有的则来自自己的懈怠或懦弱,那么日后充斥于心间的,就是悔恨与无法释怀。王安石那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就是这种心迹的完美注脚。不如在懈怠时多多回忆一下美职篮豪门波士顿凯尔特人的队训:什么对你伤害更大,是艰辛工作还是悔恨之痛?
定律三:“超我”观
来源:弗洛伊德“本我”“超我”观念。
解析:“本我”是人的原始欲念,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超我”是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用精益求精的“超我”观念抑制得过且过、浅尝辄止的“本我”,是个体升华人格的途径。
素材链接: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其与杨乐的合作研究成果,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被国外的数学家称为“杨张定理”“杨张不等式”。
运用示例:精益求精是个体人格升华的铁锤与砥石。得过且过是弗洛伊德的本我观体现,是一种本能的趋利避害。人格强健者,必须摆脱“本我”的蝉蜕,实现一种抑制“本我”的“超我”苦行。苦其心志是出于自觉,空乏其身是升华自我,就像数学家张广厚,和一篇20页的论文“较量”,反复读了半年有余,将纸的雪白读成污浊。既取得了成就,又迈向超我,再用超我的力量去萃取更多的成就。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