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不语,静水流深

2023-01-11姚颖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静水流厚积水花

姚颖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总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评点

作者通过名言引出主题,即我们应有静水流深般的人生态度;然后,用几位有卓著贡献的名人作为例子说明宁静深沉极有力量;继而阐述坚韧的意志是做到静水流深的必要条件。作者善用排比式举例,句式工整,论证有力,内涵丰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千年前就告诉我们,真正有内涵的事物不在外表,而是在其内里。我们观察事物应透过现象直达本质,我们做人须自谦谨慎,有宽度,有深度。高山从不自衿自傲,深水只悄然流淌。

一條生生不息的江河,浅水处,掷入一颗石子,传来喧哗的水声;深水处,不管投入多少颗石头,它只会随之而湮没在水中,望不见其踪影,那是因为深沉的流水能包容一切。揆诸当下,许多人会因为一点小成绩而得意忘形,浮于表面,不见其深厚的积淀。但那些真正对社会有卓越贡献的人,却是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如杨振宁和黄旭华对我国科学的惊人贡献,叶嘉莹先生对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樊锦诗对敦煌文化的发扬,无不是如静水流深般含蓄,在沉默中厚积,在厚积中薄发,这种宁静的力量昭示了生命的博大。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写道:“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我们应该平衡在山水之间,以岿然不动的姿态做好每件事情。静水流深,宁静故而致远,悠长方能博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需要有卧薪尝胆般的意志,无需昭告,无需宣言,只需前行。十载女足铿锵史,一朝开局不顺,但咬定青山,终逆风翻盘,守得云开月明;韩聪、隋文静冰上相伴十五载,历经集训之累,才令昔日的苔花蜕变成牡丹;昔日“长征”失利,令人扼腕直叹息,但航天心未辍,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终得以“问天”。想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若没有从一到千、从浅到深的积累,哪来这些不菲成就?世事本无常,在结果到来之前,都难以知道结局,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继续努力,沉静潜行。

鲁迅曾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如百卉之萌动,敛自身之锋芒,厚自身之积淀,昭示生命之博大。

(指导教师:吴正兵/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静水流厚积水花
童年里的水花
根植红色基因 厚积红色能量
静水流深,厚积薄发——如何有效积累作文素材
颠覆传统的水花培育
“厚积”和“薄发”的关系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厚积
静水流深
山静水流长
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