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英雄何处有?千年不倒是“长城”
2023-01-11白宸旺
白宸旺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凭自己的血肉之躯,支起一根根巨木,扛起一块块巨石,用顽强的意志造就了一堵坚不可破的铜墙铁壁。这群人,是秦朝的百姓。这堵墙,是长城。
两千多年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凭自己的血肉之躯,穿起厚重的防护服,戴上沉重的面罩,同样用顽强的意志造就了“灯光战火光”的铜墙铁壁。这群人,是我们英勇的消防官兵。这堵墙,我愿称之为中国新时代的血肉长城。
从“万里长城”到“血肉长城”,千百年来,精诚团结,敢于担当的长城精神如一盏明灯,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华民族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使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得以繁衍不息,薪火相传。
精诚团结是长城精神的不朽之躯。马克思曾说过:“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就算再才华横溢,再以一当十,如果没有了整体的坚实保障,也只能落得个“双拳难敌四手”的悲惨下场!但是我们也要进一步想到,一个整体,就算人數再多,势头再猛,如果没有了众志成城的精神,也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空躯壳!淮海战役中,面对人数多出我方20万、装备精良、名将如林的国民党军队,广大支前群众团结一心,在“千里运输线”上翻山越岭,冒着枪林弹雨,用一台台载满粮草的小车垒出了一堵众志成城的“血肉长城”,为我军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以军民同欲之师击军民不同欲之师,岂有不胜之理?现在,看到重庆百姓为消防官兵提供物资而连起的“血肉长城”,我们便可以知道,以军民同欲之师灭空有形体之火,岂有不成之理?
敢于担当是长城精神的不灭之魂。正是凭着这样的魂魄,有一群勇敢的人,数次走向深不可测的危险之中。二十四年前,面对着横行的洪水猛兽,他们去了;两年前,再次面对肆虐的洪水,他们去了;今年,面对着滔天的重庆山火,他们又去了。他们就是我们英勇无畏的消防官兵。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一腔赤诚热血,凭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信念,他们在千钧一发之际担起了这人世间最沉重的重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梁衡说:“夫人心之动,一则因利,二则因情。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没有谁就该冲锋陷阵,就该英勇无畏,就该抛家舍子,就该无私奉献。没有什么是他们必须做的,而他们却做了。我们在感谢他们的同时,更应该仔细想想,如果将他们换作我们,我们能否有勇气担负起这份沉重的责任?
“所谓万丈深渊,跳下去,也是前程万里。”自我们伟大的民族诞生以来,不知有多少个“万丈深渊”横在我们的脚下:外族入侵,国家分裂,水灾,饥荒,以及近代以来数不胜数的侵华战争……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畏缩不前。恰恰相反,凭借着这股精诚团结、敢于担当的长城精神,我们遇山修路,遇水架桥,在多灾多难的路途中活了下来,并愈发坚实,愈发自信,愈发生机勃勃。
让我们再次把思绪收回到如今已被全部扑灭的重庆山火。在这次救援行动中,我们不无惊奇又预料之中地发现许多“长城”:消防官兵那“灯光战火光”的“灯火长城”,重庆百姓那用支援物资堆成的的“物资长城“,以及四面八方的志愿者用血肉之躯建起的“八方长城”……这些“血肉长城”尽管不如万里长城那般质地坚实,可是,这些“血肉长城”的坚定意志与万里长城相比,却丝毫未差。我想,这正是长城精神在今日的生动体现。
试问英雄何处有?千年不倒是“长城”。长城精神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危难,却始终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肺腑里,印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这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定能在“长城精神”的指引下,“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最终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彼岸!
(编辑:于智博)
评点:吴国梁
文章设问开篇,“试问英雄何处有?千年不倒是‘长城’”突出了“长城”的伟大意义,以两千多年前长城的修筑与当今重庆大火中灭火大军筑成的“长城”并列,并贯穿全文。
作者设置了两个分论点,一个是“精诚团结”,一个是“敢于担当”,准确地将古今“长城”的意义表达出来。结尾引用《西游记》歌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将主旨升华到了民族复兴的高度,完美结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