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不去的故乡(外二篇)

2023-01-11项友炜

翠苑 2022年6期
关键词:老夫老妻千岛湖移民

当你在教科书上读到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新安江水电站的时候,当20世纪70年代之后江浙沪有了充足的电能,工业企业和百姓不再为停电而发愁的时候,当你畅游千岛湖发出“人在画中走,车在景中行”的赞叹时,当你尽情享用千岛湖天然水“农夫山泉有点甜”的时候,你可曾知道,包括我故乡在内的近三十万移民,为建设新安江水电站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时间回到1956年,因为国家建设需要,浙江省报请中央批准,决定在建德县铜官段(储水区在淳安县境内)建水电站。设计大坝高108米,湖中储水178亿立方米,湖上露出1078个山峰(后称千岛湖)。

建电站需移民。从1958年起,全县开始分批移民。那时移民,不像三峡移民“一切都事先安排妥当”,而是靠行政命令,搞“一平二调”,进行“无产”和“有产”的迁徙。

我家于1956年刚盖好徽式新宅(四间一天井的二层楼房),1959年春即接到命令要外迁。迁移时,我家新房补偿款加上全家老少七人的人头费,总共才拿到200多元的移民费。那时,我正在上初中,我请假去看了移民队伍,那真像战时老乡支前的队伍,父亲挑着竹箩筐,一头是妹妹,一头是大弟,妈妈怀抱小弟,叔叔婶婶们和十五六岁的孩子个个牵着牛、羊,队伍缓慢前行,约行走三小时后才到达本村第一次移民(在本县往高处靠)目的地——淳安县郭村乡胡宅村。

该村原有20多户人家,本来就人多地少,我们村的移民一下子挤进去30多户,土地更紧张,吃住更困难。老社员和新社员之间矛盾重重。

我清楚地记得,经抽签,我家被安排在胡氏家中。他们腾出一间房给我们一家住,但只有一个厨房,无厕所。无奈,我家只得在他家的猪圈旁起了炉灶,旁边放了几只便桶。每每烧饭菜,菜香味与人猪粪的臭味混在一起,真不是个滋味。放假回家,我总是习惯站在灶头边,妈妈炒好一个菜,我就以短跑冲刺的速度,将菜端到房内,尽量减少菜的异味。

由于新老社员矛盾加剧,经上级批准,我们村和其他众多首次移民的老乡一样,于1967年春,第二次移民至江西省德兴县立新村至今,彻底当了江西“老俵”。

当地仅给我们划了一些口粮田地。好在那里竹木多,家家户户白手起家,从住草房逐步过渡到住木制砖瓦房。由于当地没什么乡镇企业,移民家庭或种田或外出打工,故至今很多移民家庭的生活都还在当地贫困线以下。直到从2006年起,国家才规定,给包括新安江水库移民在内的所有移民,每人每年补贴600元。

我家的移民生活,仅仅是一个缩影。推而广之,在长达十年的新安江大移民中,淳安、遂安两县(后合并为淳安县)共有上千个村庄、两座古城,计28万父老乡亲告别故土,外迁至江西、安徽及浙江一些县区。

人民日报原社长、解放军中将邵华泽在《淳安县志》序中曾写道:在修建新安江水库时,先后有二十多万淳安人别离自己的故土和乡亲,移居他乡。他们在心灵上所受到的震动和重建家园中遇到的艰难,是不曾亲身经历过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自我家迁移至江西之后的30多年中,我没再去过千岛湖。有幸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我受淳安县政府之邀,参加了县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恳谈会”。期间,县旅游局的领导全程陪同我们游览千岛湖的美景,亲眼看到故乡的巨大变化,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当年郭沫若视察淳安的诗句:“西子三千个(千岛湖储水量相当三千个西湖),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导游夸我好记性。当场我又冒昧地补充两句:几十年未见,面貌大变。“到了千岛湖,不再忆西湖”。话音刚落,就博得了大家的喝彩!此行,我和妻子还在轮船的甲板上为沉睡在“水晶宫”里的爷爷做了次祭拜活动。

千岛湖人民没有忘记我这个移民,我更没有忘掉我亲爱的故乡。

我出生在浙江省遂安县东亭乡双溪村。小村庄背靠逶迤曲折的丘陵,村前有双溪汇流而过,中间是高低不平的良田。村头有片古老的樟木林,其中有棵全县最大的古樟树,树围有近五米,高近五十多米,枝叶遮阴面积约五六亩地那么大。刚解放那阵子,乡里召开社员大会,会场大多设在这棵树下。夏天开会,与会的上千人没一个晒到太阳。据说,移民之前,村里焚烧此树足足烧了三个月,主干依然挺立,如今成了“水下文物”啦!

我们村虽只有十五户人家,但铁匠、中医、酿酒师、拉面师傅、风水先生、道士都有。当年我放学回家,常见到外村人挑着一担又一担大米送往手艺人家。我们村风光好,风水好,家家有手艺,户户勤劳致富,十里八乡都刮目相看。外村的姑娘竞相嫁入本村,本村的姑娘不愁嫁。

记得每年春节前后,故乡都弥漫着具有地方特色的年味——家家杀猪屠羊,做米粿、冻米糖,打年糕。正月初二至十五,村里还有跳竹马、采茶舞表演,时不时还搭小舞台唱睦剧(全国稀有的地方剧种之一)等等。

最难忘的是,孩提时我常约同龄人去河里游泳、戏水,和小伙伴一起捉鱼捕蟹,一起做游戏……想想儿时在故乡的许多往事,至今还历历在目。

说实在的,说得再多,故乡是回不去了。

李白曾有诗:借问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别了,迷人的新安江,心在故乡千岛湖!

独居老人面面观

一位独居的退休厅级干部,头天还好好的。可晚上一觉,再也未醒来。一位退休多年的独居的部级干部,因住所发生火灾,不治身亡。一位知名大学老校长、院士,独居在家,晚上洗澡时跌倒,到第二天发现时已身亡……类似独居老人不幸去世的悲剧不绝于耳!

这些社会现象理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应当多一些“生前关怀”,而不是“身后缅怀”。作为独居老人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因人因地因时地采取一些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延缓衰老,延长生命!

独居老人最难受的寂寞。有道是:“白天难过还好过,晚上难过真难过”(连说话的人都没有)。怎么办?据我对一些退休人员的接触和了解,破解以上难题大体有这几种模式。

再婚找伴。这种一般是年龄在六七十岁丧偶的独居老人居多。无锡有家大医院原泌尿科A主任,早年丧偶,虽子女常来看他,但总觉得心里难受,想找个老伴说说话,共度余生。于是他在退休后与一位护士长再婚。之后,他像换了个人,精神焕发,天天乐呵呵地骑着自行车去锡惠公园爬山。直到85岁因腰椎间盘出了问题方止步。如今,他已高寿91啦,在老伴的精心照料下,身体尚好,对生活充满乐观。

同居为伴。如今,一些独居老人找了新伴,但顾及双方子女的情绪和身后财产继承等实际问题,不结婚,吃住在一起,俨然以夫妻形象出现在大庭广众。旅游部门退休的B大姐,现年72岁。独女在南京高校工作。十多年前,爱人因病去世。她为了打发时间,在无锡和南京两头跑。但回到家里,总觉得少了个与己讲话的人。在亲戚的介绍下,她与比自己大十岁的、部队退休的高级工程师老林交往十年,并生活在一起。在她的住所,时常传出悦耳的歌声:B大姐弹着钢琴,老林则拉着二胡,两人边奏边唱,放歌起舞见真诚!由于种种原因,她们虽未婚姻登记,但感情颇深。这几年,先是B大姐脚骨折,后是老林走路跌伤,两人相互照顾,体贴入微。B大姐说:老林人真好,不比前夫差!

邻里结伴。有些独居老人,不愿找伴再婚或同居,但與相邻的独居老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往来密切,彼此照料。只要有事,发个微信,一叫就到。生病看病,相互关照,互送温暖。有位C先生,年已84岁,是教育部门退休干部。70来岁时夫人因病离世。他独自一人生活。他擅长书法。每天书行草三小时,挥毫泼墨显诗意,有时还到外面去讲书法课。一对儿女也常去看他。后来,他发现邻居一位比他小十多岁的退休女职工D每天到太湖广场打拳。于是,他就跟她结伴打拳。时间久了,有了情意。近八年来,两人风雨无阻、形影不离,眉来眼去,一起运动,一起散步,一起聊天,生活上相互照顾。这种精神上的互补使C先生心中乐开了花。每当我在太湖广场遇到他提起此事时,他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开心地说:这些年,自己连伤风感冒也没有!

随着年龄的增大, 独居老人身上的疾病自然会增多,看病问诊,住院配药等往往成为头疼的难题。有的还因为怕找子女麻烦,小病忍一忍,拖一拖,有的还因此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庆幸的是,最近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应急部等11个部门一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这个《意见》一旦落实到社区,那么,独居老人可享受“一对一”的居家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的后顾之忧啦!

老夫老妻不了情

夫妻相处时久了,常从嘴里溜出一句话:咱们都老夫老妻啦,还有什么花头经?

“老夫老妻”四个字,内涵丰富,读懂不易。说实话,我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明白了其中的真谛!

老夫老妻充满恩爱的激情。虽然老夫老妻代表结婚时间很长,感情生活已融入了友情色彩。但维系两人感情的爱情没有变——真爱。而真的爱情是经过时间的考验,是一种增强力量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削弱力量的过程。

101岁寿终的爱国名将张学良与赵一荻的恩爱一生被世人视为典范。张学良诗云:“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我理解,诗中的“好色”特指张学良对赵四小姐的爱慕及感情色彩。这首诗足以见证这对老夫老妻的恩爱之深,这也是张学良长年身处逆境,真爱到底,健康长寿重要原因。

老夫老妻散发友爱的亲情。他们从如胶似漆的情侣慢慢变为朝夕厮守的伴侣。经过漫长时间的共同生活,尤其是双方退休宅家后,老夫老妻在消磨时光中渐渐趋向求实过日子:带完子女带孙辈,一天三顿忙家务。常常是:妻买菜来夫洗菜,夫炒菜来妻洗碗,妻擦台子夫拖地,夫去问诊妻陪同,妻散步来夫随后……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淡生活,这一幅幅真实的画面,集中体现“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也是自然规律!也许“老来情比少时淡”。在这其中,老夫老妻之间渐渐地少了些情趣和浪漫。但生活不只是油盐柴米酱醋茶。夫妻之间也不仅仅只是相互的生活照料,同时还要有情感的升华和精神的新需求。这就需要双方善于不断打造“活力”、创造“魅力”,追求“新鲜度”,增强彼此的吸引力。有时一个小惊喜、一个别样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温柔的拥抱,往往会给对方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无数事实证明,老夫老妻之间,精神的慰藉和心理搀扶一点也不可少。尤其是一方由于生理的变化或发生意外而感到苦恼的时候,另一方的心理开导和生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有位男练友,五十多岁就得了脑中风,意识尚存,但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且十分悲观。对此,他夫人担起了重任:每天帮他喂饭、按摩、端屎端尿、擦洗身子,并耐心开导他:对治疗、康复要有信心。果然,半年之后,练友可以起立在家中慢走了。之后,她又扶丈夫在广场练行走。经过两年的坚持户外锻炼,现在练友能单独在广场上自由散步啦!这种帮扶,是子女和其他亲属所不能替代的!这也是老夫老妻的优势所在!

老夫老妻有种矢志不渝的不了情。天有不测风云,老夫老妻一方先走是常事。尚存的一方,过着独居生活之后,多半心里想的还是已走的老伴。多年的夫妻情意难以割舍。活着的一方常用各种方式怀念已故亲人。有的召开追思会,回忆昔日老夫老妻的深厚感情以及已故亲人对事业、对家庭的奉献,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有的重走当年相依相恋之地,留恋往日的美好时光;有的帮助整理对方的日记、文稿,整理成册或出版成书,留作永恒的纪念……这一切的一切都释放老人对已故亲人心中永远的爱——不了情!

把情当情,才是真情。爱情、亲情、不了情,这就是真正的老夫老妻的真情写照!

作者简介:

项友炜,浙江省杭州市千岛湖人。从事宣传新闻工作28年,历任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部务委员、无锡日报社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老夫老妻千岛湖移民
《千岛湖-2》
老夫老妻 约会走起
老夫老妻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杭黄铁路沿线车站探营
——千岛湖站
老夫老妻老同学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
千岛湖上江埠大桥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