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孤独症学生危机事件心理干预及反思
2023-01-11郭俊峰
郭俊峰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积极探索科学适宜的孤独症儿童培养方式”。高中阶段的孤独症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受内分泌变化的影响,情绪不够稳定,经常会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引发状况。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危机处理机制,能够对孤独症学生的突发问题进行及时干预,避免引发更大的问题。本文以1名高中孤独症学生的危机事件心理干预为例,介绍如何进行现场及时干预以及后续的心理干预。
一、个案基本情况
李同学(化名),女,16岁,精神残疾三级,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李同学是独生子女,家庭状况良好,义务教育阶段为随班就读学生,曾有被同伴歧视经历,高中进入特校就读。李同学生理感官状况较好,视听觉良好,身体协调能力较好,痛觉迟钝,有多次服用抗抑郁药的经历。宗氏焦虑测试结果正常,宗氏抑郁测试结果显示快感缺乏、负性情绪较高。韦氏智力测验结果为102分;瑞文标准推理测试结果为87分。艾森贝格行为量表测验结果为155分,为中重度水平;儿童孤独行为检查量表测验结果为30分,表现出轻中度孤独症症状。依据以上评估结果和学校入学评估结果综合得出:李同学情绪不稳定,存在语言攻击行为;具有典型刻板行为,喜欢抽动身体;具备较好的认知能力,学业表现较好;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较少与人社交,不愿发起语言沟通;对于手机、网络的依赖较强,常因此出现较为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因此,学校将李同学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安排心理老师负责定期跟踪和提供咨询。
二、危机事件的发生及现场干预
2022年5月11日,李同学的个训课原本安排心理老师负责,但因为心理老师外出培训,她被告知个训课调整为英语课,当时就出现情绪失控。班主任及时进行干预,大致了解了李同学的想法:她以为以后再也没有心理老师的心理课了,感觉不能接受,因而大哭。于是班主任告知她只是本周三的个训课调换了,之后还会有心理老师的个训课。李同学的情绪问题得到缓解。
5月12日下午,学校举办了第一届劳动知识技能竞赛,李同学在现场积极参与竞赛活动,在知识技能竞赛环节获得第一名,在其他技能竞赛环节表现同样出色。当比赛结果公布后,李同学作为知识技能竞赛第一名上台领奖,收到一等奖奖品保温杯。她立即表示不喜欢保温杯,想要画笔。在同学与她交换后仍然不满意,情绪开始波动并大哭,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根据对李同学的了解,在她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现场老师及时减少刺激性的言语,带她离开刺激场景,给她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宣泄情绪。李同学的情绪问题表现为间断性、持续性大哭,摔东西,且安抚无效。现场老师及时与教导处负责人、班主任、心理老师等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学校安排心理老师陪伴李同学,保障其人身安全。等李同学情绪稍微稳定下来后,心理老师采用心理绘画干预,教其心理放松的方法,帮助她将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三、危机事件后干预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根据李同学近期的表现和本次危机事件中突发的情绪状况,结合医院评估、入学评估,学校危机干预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完善针对李同学情绪问题的干预措施。
(一)综合评估
干预小组根据心理老师的心理访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观察与反馈,结合李同学在校表现情况,明确李同学是因抑郁心境,加上负性偏差认知,在内心不满足和环境的刺激下,导致了一系列的情绪行为问题。在与心理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李同学语言极少。在心理老师的建议下,她尝试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心理教师通过绘画的方式和内容对李同学进行心理评估,发现她在绘画过程中反复涂抹,画中存在多处修改和涂黑的痕迹,所画的人物有被天空压制的感觉,表明李同学当下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经过绘画,李同学脸上明显放松,情绪得到缓解。结合《中学生心理危机筛查问卷》的测试结果,目前李同学心理危机程度较高,需要进一步跟进和干预。
(二)责任分工
根据学校危机干预预案,校长作为危机干预的总负责人统筹干预工作,主管安全的副校长负责危机干预资源的调度和协调;心理老师负责学生的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必要时转介学生到医院或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后续治疗;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密切观察学生白天课上及课下的行为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老师及值班老师关注学生晚自习和就寝后的行为表现,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必要时可请求校领导和心理老师提供资源与心理支持。危机干预小组通过落实各方责任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确定心理干预方法,实施干预
根据李同学反复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结合危机干预小组在干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确定干预方法为:
1.稳定化技术
心理老师带领李同学进行冥想训练,引导她调整呼吸,关注自己的身体,注意周围的温度和声音,慢慢进入积极的冥想状态。经过多次冥想训练,李同学慢慢安静下来,放松下来,达到躯体和心理的稳定化。
2.支持性陪伴
心理老师告知相关老师进行支持性陪伴的具体要求。在李同学情绪不稳定时,相关老师只需要认真地倾听、陪伴,尽量减少指导性的语言或者不指导,给李同学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给她一杯温水、一张纸巾,允许她慢慢倾诉自己的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种支持性陪伴可以让李同学变得越来越平静,对其情绪的平复有一定帮助。
3.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是一种通过有效的训练机制来实现目的性辅助作用的干预方法,主要针对特殊学生存在的不良问题或行为进行消退干预,减弱其行为机会,在常规的干预训练过程中需要坚持一对一训练模式。老师将已有的干预目标进行分解,拆分为若干个细小单元,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训练干预。在教学和个训的过程中,当李同学出现大哭大叫、摔东西等问题行为时,老师会把她带离现场,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她自由发泄,不去过多关注其不合理的要求。经过干预,李同学的问题行为的发生次数减少、程度降低。
4.表达性艺术治疗
对于有沟通障碍的孤独症学生,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很好的疗愈方式。运用沙盘、绘画、音乐、心理剧等方式将学生无意识的内容具象化,有助于发现其情绪问题的根源。心理老师定期对李同学进行专业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如绘画、沙盘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看到李同学内心一些未表达的想法和压抑的情绪。李同学比较容易接受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咨询的过程中,李同学开始进行一些语言表达,与心理老师进行简短的交流。
四、干预效果及反思
经过一系列心理干预和训练,李同学的情绪逐渐趋于稳定,在课堂上出现突发情绪问题的频率降低,一周大部分时间都能平静地进行课堂学习,与老师也能进行一些简单交流。
面对特殊学生的危机事件,学校首先要有一套系统的、清晰的危机处理机制,能积极应对危机事件,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干预。管理者、班主任、任课老师、生活老师等在危机处理机制的指导下要能进行有效协作。其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应的危机应对培训,让教师面对学生的突发状况时知道如何及时恰当地进行处理。再次,要及时总结经验,对不是很适合特殊学生的一些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刺激源,让学生更愉快地参与活动。
班主任要掌握班上每一位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关注日常教学工作协调。如有课程调整需要提前预告,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建设。对于学校举行的活动,需要提前预判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应急预案。当危机事件发生时,要保证学生安全,及时把其他学生带离现场,并在保障出现问题的学生的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将其带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场地。
心理教师要做好预防工作,重点关注心理健康筛查中筛查出的学生,以及平时情绪行为问题频发的学生,定期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处理危机事件要及时恰当。当危机发生时,要稳定学生情绪,疏散其他无关人员。此外,平时要带领学生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艺术性治疗活动等,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抗挫力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想交朋友李锦(广东省深圳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指导教师: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