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忆战友
2023-01-11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八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
每年,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投身军营,报效祖国,也有无数的军人,走出军营,投身到祖国的社会建设中。每位曾经在军营中被锤炼过的士兵,都终身难忘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也难忘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在此,本刊邀请了来自不同岗位的退伍军人,讲述他们自己在那段难以割舍的时光里,与战友之间难忘的故事。
刘强(左) 与岳排长(右) 合影
东港瑞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刘强
人生最美是军旅
2007 年11 月,原本是刘强一生当中及其平常的一个月,却因为一个简单的决定而变得闪闪发亮。那一年,刘强告别亲人和朋友,踏上远去的列车,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军营——辽宁省锦州凌海市武警某部,开始了五年的军旅生涯。
都说当兵苦,刘强却在这份苦中,感受到了别样的甘甜:“因为在这里,我磨练了意志、塑造了人格、养成了习惯、结交了战友……这一切都让我欣喜,也让所有的苦都变了滋味。而在这五年中,对我影响最深、帮助最大的人就是我的老排长——‘岳排长’。岳排长既严厉又慈爱,是的,慈爱。尽管只比我大了五六岁,可他就像我的长辈一样,鼓励我、照顾我、教育我,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刚开始拉练的时候,100 公里的翻山越岭、原地扎营对于每一个新兵来说,都是既新奇又艰难。“我们每次拉练都要走上三天三夜,背囊里有常备物品,背囊外是枪支,我们翻过高山、越过河流,在平坦的旷野扎营,在野外生火做饭。从整理行囊到列队出发,从精神饱满到艰难前行,一路上,有的摔跤、有的脚底磨出血泡、有的无奈落队……”越说越兴奋的刘强回忆道,每当这个时候,岳排长就会来帮助大家。“他帮落队的人背起行囊、帮脚底磨出泡的人挑破血泡,给我们加油打气。”行军的过程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而战友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状况中得以升华。“有一次,我在经过一个小陡坡的时候,脚底打滑摔了一跤,膝盖出血、脚也崴了,岳排长就立刻过来给我上药、按摩,直到红肿消退才扶起我往大部队走去。也正是这一次,让我从心底里认定了岳排长这个人,以至于后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第一个想到的人都是岳排长。”
2011 年,部队接到去内蒙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执行任务的命令。战士们虽然头盔、盾牌、警棍全副武装,可依然面临被某些不明物砸到的风险。“当时为了让我免受伤害,排长自己被不明飞行物砸伤。事后我因为心疼他而埋怨他不该帮我去挡,他却说我们受伤比他自己受伤更让他难受。任务持续了3 天,每一天我们都坚守到精疲力竭,排长比我们更疲惫,可他依然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进行疏导、安慰。”刘强感叹到。
“如果说,排长见证了我的成长,那么我就见证了他的爱情。”原来,预提班长集训结束后,刘强光荣地成为一名新兵班长,而岳排长是新兵排长,两人被安排到了一个宿舍。每天一起训练新兵、一起吃饭、一起休息,这使他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岳排长的年纪比我大,那段时间,他正在紧锣密鼓地考虑找女朋友的事。后来,终于通过相亲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但当他妻子还是女朋友的时候,因为部队不能离岗,她经常来探望岳排长。那时候,我总是让出房间给他们谈心。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岳排长能够脱单成功有我一半的功劳。”
5 年的军旅生活就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和点滴的欢笑中悄悄流逝,可这五年在刘强的心中留下的印记却足以慰平生。他说:“在我的观念里,战友情就是无论多久不联系,只要一个电话你需要我,我就在;是只要见了面就能坐到一起,说到天亮;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何时都能肝胆相照,坦诚相见……又一个建军节就要来了,我很想回去看看,看看曾经的营房和我的老排长。”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肇庆万达度假区项目机管员梅刚
亦师亦友的胡连长
2003 年12 月,在那个寒风凛凛的夜晚,怀着对部队的向往,梅刚踏上了绿皮列车,一路辗转来到原兰州军区联勤27 分部教导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刚进入部队,梅刚对一切还感到很新鲜。但每天枯燥的训练和几近苛刻的纪律,以及站军姿站到腿软、端腿端到两脚发麻、被子质量差、口号不够响、队列走顺拐、打靶不上环……这一系列问题使梅刚的新鲜感很快消磨殆尽,一度让他对参军入伍的决定产生怀疑,“沮丧、难过,种种负面情绪占据我的内心,我想放弃,想离开这个我曾经向往的地方。可是他的出现却改写了我的军旅之路……”
“同志们好,我姓胡,名光明,是大家的连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全身心投入到新训工作中。也希望大家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锻炼本领,走好自己的军旅路。”这是梅刚第一次见他,也是他第一次担任连主官,清瘦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的“书生气”,可没想到这个略带“书生气”的年轻军官在日后却给梅刚的军旅之路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
记得刚训练攀登时,梅刚因手臂力量不足,抓绳总抓不上去,结果被连长单独留下,负重十几斤练习攀爬,一开始还能坚持,可后来感觉负重越来越重,双手来回与绳网摩擦,直到指甲的肉裂开,鲜血顺着手流了下来才放梅刚回去,“当时内心别提多恨他了”。
后来的五公里、障碍、攀登、格斗、捕俘、射击等各类军事科目,胡连长都是以这种近乎苛刻的方式带着战士们训练。“我至今记得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练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如今回头看,当初训练时的流血流汗都是军旅生涯的荣誉象征。”
2004 年2 月,梅刚因训练双腿受伤做了手术,行动极为不便,上个厕所都困难。“那种举目无亲的无助感使我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也是在那段时间,连长每天下班后不论多晚都会打电话来了解和关心我的情况,使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二排右侧端枪者为梅刚
从医院回来后,梅刚的身体还未完全康复不能参加连队训练,胡连长就要求他每天看书学习。“当时我只有高中学历,本身就不爱学习,让我看书学习还不如让我跑五公里更轻松。”梅刚回忆道,当时,胡连长看出了他的小心思,怕梅刚不认真,就每天给他安排任务量,看完以后写心得、谈感受。“他自己也爱看书,来看我时便和我一起学习。在他的影响下,我从抗拒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以至于养成了每月必买两本书的习惯。”后来,梅刚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学习,并在学院入了党。“这可能就和我在这期间养成的喜欢看书的良好习惯有关系。从军十年心怀感恩,是党培养了我,是军队给了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我想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国家。军人生来为打仗,如果暂时不能上战场,我将用自己微弱的光去照亮有需要的人,当祖国需要我的那一天,定当马革裹尸,绝不后退半步。”
如今,梅刚已退役转业,进入中建二局四公司工作。在“八一”前夕,回忆着当兵时的点点滴滴,他感叹道:“和胡连长分开已有七年之久,但在很多问题上我还是会第一时间向他请教。军旅生涯能遇到这样亦师亦友的兄长,我是何其荣幸!”
朝阳区小关街道办事处副处调研员孙志海
难忘的“四人哨所”
1983 年,满怀报效祖国热情的孙志海,经过严格体检、政审后光荣入伍了。他回忆道:“那年月,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入伍前一天晚上,村里放电影举行欢送仪式,颁发光荣入伍通知书,我代表入伍人员发言表决心:决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殷切希望。”
入伍当天,胸戴大红花的孙志海从欢送的锣鼓声中走到村外,乘着拖拉机缓缓离开了家乡,并在入伍的第二天乘绿皮火车前往首都北京部队。经过一天的行驶,乘坐着军用卡车到达了海淀区永丰乡北京卫戍区某部养殖基地。“基地的西北角是永丰炼钢炉,红红火火,我下意识地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天安门。”孙志海笑着回忆道。天亮后,映入眼帘的一排排平房,平房外面即是菜地,平房外一片荒凉,与接兵说的天安门站岗、与书上看到的、与自己心里想的天安门大相径庭。
队列训练是军人的基础,个子矮小的孙志海排在末尾。每当拔军姿时,他总是情不自禁泪水流出眼眶,班长胡吉锋见状立即安排他蹲下休息一会儿。“我动作不差,但很想家,想念娘及亲人。后来,班排长安排我写稿发言,让我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我的身心渐渐进入了军营。那时,高中毕业生少,在部队受欢迎。”
第二排左一为孙志海
下连后,孙志海就开始了警卫勤务、专业技能的学习。“擒敌技术是必备项目,我个子矮小,身体灵活,自然长处突显,高中毕业的我,动作学得快且标准,被打造成了示范标兵。每次训练前,排长一个口令总是:示范兵出列,做!一片掌声。新兵执勤前综合考核我总评第一,第一个执勤,第一批回城接勤,这也培养了我事事争第一的思想。”每当回忆到此时,孙志海总感觉虽苦尤甜,“最苦、最累却令我终生难忘。”
可要说起最难忘的军旅生涯,就要数1984 年9 月来到“四人哨所”后的点点滴滴了。因为那里海拔高,条件艰苦,人员少,吃水都要靠人从山底向上抬。“我们经常是两人先去1 公里外的营房吃饭,回来时把另外两个人的饭用饭盒带回来,同时,负责把50 斤的自来水用塑料桶抬到哨所。尤其是在冬天,经常要踏着高低不平狭窄的羊肠小道,踏着积雪,一前一后,一步一滑,小心行进。”有一次,眼看着就要到哨所住处了,突然,战友秦春祥不慎滑倒,手提的饭盒也摔在地上。此时,一旁的孙志海一只手快速抓住身边树枝,一只手抱住了塑料水桶顺势倒在地上,这才保住了水桶完好无损。“那时,身上粘满了雪和树叶的我俩,小心地爬起来收拾了饭盒,又拍打了身上雪和树叶后,猫着腰,继续沿着陡峭的山路慢慢地爬坡。”回到了哨所,战友张海军、李国华紧紧地拥抱住了狼狈回来的两人。“那时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也共同分享。平时执勤,大家争着去站哨,生活上互相关心帮助不分你我。虽然条件艰苦,却培养了我艰苦奋斗等良好作风,而大家的齐心聚力,更使我永远难忘。”
还有一次,是在下大雪的深夜。当时的连长为了查哨,从机关大院翻山越岭徒步前行。当查到孙志海他们哨所时,雪已经下得很大了。可见他们四人的身体单薄,连长二话不说替他们站起岗来。“当晚,连长没有回连部,让我们睡了个安稳觉。至今,总是能想起连长风雪中的高大背影。”
之后随着工作不断调整,孙志海先后在海淀、石景山、西城、丰台、东城等各区地域部队履职。2009年,他转业来到了朝阳区街道工作。回忆这近40 年的工作经历,孙志海表示:“忆往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无比感动。感恩党组织、领导关爱培养,感谢老同志们帮助成就了我的今天,我将脚踏实地,不负众望。”
职业画家曾素明
梦里几度又洛阳
“八一”,对于一个曾经服役32 年的老兵来说,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怀。尽管已经退出现役多年,但每到临近“八一”,曾素明都会莫名地兴奋,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不久前,三十多年没见的同班战友王弄璋发给我一张1988 年底年终总结表彰后连队领导和我们的一张合影,更加勾起了我的回忆。”
前排左一为曾素明
于1987 年参军入伍的曾素明,被分配到位于洛阳的二炮工程部队的英雄六连。六连不但在二炮系统赫赫有名,在驻地洛阳也是美名远扬。他们与驻地的军民共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驻地有什么需要支援的都会全力支援。所以,当1988 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工程——大明渠改造工程即将实施之际,洛阳市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六连,请求二炮部队派六连予以支援。六连接到命令后,三天就从两百公里外的大山深处移防到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工人俱乐部,全连通铺睡在废弃的俱乐部舞台上,3 个月后又转移到弃用的材料仓库居住,其条件之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的任务是将恶臭满天的排污水沟由明改暗,就是先将污水沟里的淤泥清理干净,然后将沟两边用石块砌成石墙,再用红砖在上面砌成跨度近十米的拱形砖混结构将其覆盖起来。”曾素明回忆道,施工开始的第一个月,天天有不少战士忍受不了那恶臭的刺激而呕吐不止,慢慢适应才习惯。可这不算什么,真正艰苦的是工程任务重,工期紧。他们的工作是白天晚上两班倒,自开工以来,就仅春节放了一天假,除了下暴雨停工外,其他时候都是正常施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将每天的工程量量化后,连队分包到排,排再分包到班,干完规定的量才能归队吃饭。“我们班由于有个长期的病号,任务相对就要重一些,班长杨长宏别无他法,只好带领大家埋头苦干,当年和战友抬红砖抬330 斤,搬运水泥是两手一边夹一包,用架子车拖石块上千斤飞奔而走,几次因不小心踢到脚下的石头而把大拇趾趾甲踢掉,破皮流血是常事,一战友曾因摇车把两颗门牙打掉。也许是因为信念,也许是因为连长、指导员的身先士卒,也许是因为年轻力壮,总之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倒是附近的老大娘看到我们没日没夜地干活,经常被感动得默默流泪。”
1989 年8 月,由于去上学,工程尚未结束,曾素明就离开了工地。走时心情很复杂,高兴的是有机会进军校学习了,不舍的是即将离开朝夕相处的战友。军校三年后,他又分配到了洛阳,虽然不是之前的部队,但仍然有回家的感觉。2000 年,曾素明从洛阳调到了北京某总部机关直属队。“离开洛阳后,我曾经回洛阳去过两回。洛阳的发展变化很快,已经找不到昔日的模样,但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仿如昨天,经常会梦见当年在大明渠一起施工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