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腹泻病流行特点

2023-01-11王献忠刘波孔令静

农业知识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细菌性病毒性病原

王献忠 刘波 孔令静

猪腹泻发生的病因较多且复杂,根据其致病因素,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和营养代谢性腹泻等,造成猪腹泻的病因:细菌性因素12 种、病毒性因素14 种、寄生虫性因素9 种、营养性因素6 种、中毒性因素21 种、其他因素3种。

根据病原性可分为病原性致病因素猪腹泻(其致病因素见表1)和非病原性致病因素猪腹泻(其致病因素见表2)。

表1 猪腹泻的病原性致病因素

表2 猪腹泻的非病原性致病因素

一、猪腹泻病流行特点

猪腹泻病发生区域很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病因繁多复杂,混合感染严重,难以确诊,但以病毒性腹泻为多,传染速度快,病程较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主要危害仔猪,未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发病时间在冬春季节较为集中,容易发病且不易救治,后期脱水严重,治愈率低,治愈后生长速度缓慢,日增重较低,往往形成“僵猪”。

二、猪腹泻病症状共同特征

猪腹泻病由于不同病因导致猪体内各个器官病变不尽相同,但是病理解剖组织学变化有些共同属性。腹泻病原主要危害肠道,影响猪的消化吸收能力。此外,多数腹泻病能够造成仔猪的心脏、肾脏、脾脏及淋巴结等器官病变,导致仔猪的血液循环受阻、新陈代谢变缓和免疫功能抑制,进而加重病情并增加继发感染的风险。

腹泻病猪主要表现厌食、呕吐、水样腹泻,甚至脱水死亡。肠系膜水肿、出血,肠淋巴结肿大、充血,小肠黏膜萎缩、坏死、脱落,肠壁变薄、充气及肠绒毛变短,也有心肌坏死出血、肾脏有出血点或有坏死灶等现象。

三、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共有特点

导致猪病毒性腹泻的病毒包括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肠胃炎病毒、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等,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猪腹泻最为常见。

(一)流行方式和发病季节多变

猪病毒性腹泻分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两种。首次感染多呈暴发性流行,而某些比较严重的猪场反复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时间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但是近几年也有在夏季流行的情况出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混合感染严重

猪病毒性腹泻主要表现为“病毒-细菌”“病毒-病毒”之间的混合感染。一般发生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养猪场,其混合感染率都在50%以上,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大肠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等。

(三)水样腹泻和呕吐

猪病毒性腹泻症的共同特点是水样腹泻和呕吐,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多发生于各种日龄猪,而轮状病毒感染则多见于哺乳仔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而不发病。

(四)发病急、传播快

1 周龄内仔猪出现症状后2~7 天内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0%,成年猪经3~7 天腹泻后,可逐渐康复,但易形成“僵猪”。

(五)主要危害幼龄仔猪

猪病毒性腹泻疾病主要危害幼龄仔猪,尤其是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可导致1 周龄内仔猪大批死亡;轮状病毒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

四、猪细菌性腹泻病的共有特点

(一)细菌性腹泻病有一定的规律性

感染细菌性腹泻的仔猪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1~3 日龄易患仔猪黄痢和仔猪红痢,3~7 周龄易患仔猪白痢,断奶前后的猪多发生猪副伤寒,育肥猪腹泻多见回肠炎等,但并不绝对,这些病的临床症状也有较多相似之处。

(二)细菌性腹泻病一般对抗生素药物敏感

细菌性腹泻病一般对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敏感。如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磺胺类药物等,使用后均有良好的疗效。

(三)致病菌种类繁多,具有条件致病性,但对环境抵抗力差

导致仔猪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有很多种,例如: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猪痢疾短螺旋体、胞内劳森氏菌、耶尔森菌、魏氏梭菌、志贺菌等。

细菌性病原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一般仔猪在体质、营养状况和健康度良好的情况下,消化道内正常菌群占据竞争优势,并不会引起发病;而在“养殖环境恶化、饲喂管理不善、营养供应失衡、不良应激源刺激”等综合作用下,仔猪生理及代谢机能会发生紊乱,其机体免疫力下降,当内外源性感染加剧,仔猪消化道内正常菌群自我调节能力受限,就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病理症状。

细菌性病原菌在菌体裸露条件下对常温环境抵抗力不强,比如实施圈舍保洁、清除粪尿及污染垫料等有机物后,病原菌失去有机物载体保护,在干燥、光照、室温持续作用下,较短时间内会失去活性,各种常规消毒均可将其大量灭活。

(四)传播途径广泛,常与其他因素混合发病,呈流行性趋势

发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外界环境、饮食源、饮水器和母猪乳头等,可以构成循环传染,猪群内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接触性传染、水平传染;其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侵入传染,少数可经受损表皮及黏膜、呼吸道等侵入传染;带菌的人和其他携带病原体都是本病的中间传播媒介。猪细菌性腹泻爆发时,并不是零星几个病例,而是呈流行性趋势,同一猪场内的猪大面积发病。

细菌性腹泻病常年发生,“高温高湿、低温高湿、污染严重”的环境条件是导致该病高发的外在主因;不同品种、性别、日龄的猪均易感,其中以20 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较高,症状也最明显,病死率为最高;细菌性腹泻较病毒性腹泻而言,致死率相对较低,常与其他因素发生严重继发或并发感染,加剧病死率。

(五)细菌引起猪腹泻主要临床表现

患猪不喜食、精神沉郁、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不成形状且严重时排水样稀便、机体迅速脱水、体形消瘦,多数预后不良,甚至死亡。康复猪消化系统受到损害,胃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不能充分利用营养物质,致使料肉比升高,经济损失增大。

五、 猪非病原性腹泻病

(一)生理性因素腹泻

1.消化机能不健全

初生仔猪消化器官发育未完善,消化腺分泌不足及消化机能不健全。断奶仔猪胃内缺乏游离盐酸,难以抑制由于日粮由母乳变成饲料中的病原微生物;胃蛋白酶分泌不足,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完全被消化;细菌产生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肠内容物发酵腐败后产生气体,降低了肠蠕动能力,最终导致吸收功能障碍而腹泻。

2.免疫力低下性腹泻

母猪是仔猪胚胎期和初生时唯一的营养来源,仔猪在胚胎期间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带血管等天然屏障阻隔而无法获得免疫抗体,缺乏先天免疫力;新生仔猪通过初乳获得免疫抗体,免疫水平在3 日龄达到高峰,但在随后20 天内降低较快,而主动免疫在30 天左右才会起作用,故在20~30 天期间,抗体水平较低,免疫力低下;断奶应激会引起仔猪自身抗体的产生,进一步降低免疫水平,极易发病。

3.日粮抗原过敏性腹泻

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不能适应饲料中的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而引起腹泻。

(二)饲料营养因素性腹泻

1.母乳因素性腹泻

母猪过肥或饲喂精料过多,引起乳蛋白或乳脂过高,引发仔猪消化不良而腹泻;初产、体弱母猪泌乳不足,难以满足仔猪对免疫球蛋白的需求,导致其营养不足,仔猪因饥饿觅食脏东西而腹泻;母乳成分的突变导致仔猪消化吸收不适应,引发腹泻。

2.维生素缺乏性腹泻

维生素缺乏会引起仔猪免疫力下降,导致腹泻。维生素A 有增加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的功效。维生素C 则能通过增强中性粒细胞活性而提高免疫力;维生素B1、B2及B5均是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辅酶,有促进胃肠蠕动,提高酶活性的作用。维生素缺少会引起胃酸缺乏和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腹泻。据报道,缺乏维生素B3、B6、B11及B12时也能出现腹泻症状。

3.矿物质缺乏性腹泻

仔猪需要的矿物质元素铁、铜、锌、钙及磷等也是酶、维生素及核酸的构成成分,临床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铜缺乏可使红细胞数减少,引起仔猪贫血、生长发育不良、腹泻等症状;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衡,可导致机体骨骼发育不良、营养失衡、代谢紊乱,导致腹泻。有资料显示,锌、硒及砷缺乏也可引发仔猪腹泻。

4.饲料中重金属、霉菌毒素中毒性因素

猪重金属(铜盐、硒、砷、汞等)中毒,会引起肝脏发生代谢机能或解毒机能障碍,导致仔猪发生中毒性腹泻。

饲料中的烟曲霉毒素、青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霉素、T-2 毒素等会导致消化道脂肪消化障碍、肠道平滑肌快速收缩和舒张,促使肠道快速蠕动,导致猪只出现肠运动亢进,影响营养物质的充分消化、吸收,也会导致腹泻。

(三)应激因素性腹泻

环境应激因素对仔猪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过高或较低、湿度变化、微环境变化、饲喂方式变化、母子分离、机械运输等使仔猪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促使机体产生过多的糖皮质激素,抑制胃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肠道损伤,引起胃肠酶的水平和吸收能力下降,食物以腹泻形式排出。

(四)抗生素因素性腹泻

抗生素的滥用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而引起医源性腹泻。哺乳仔猪消化道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抗生素的使用抑制正常肠道菌群,引起条件性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引发腹泻;抗生素也可引起肠黏膜损害、肠上皮纤毛萎缩,降低酶活性和影响脂类吸收,导致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障碍引发腹泻。

猜你喜欢

细菌性病毒性病原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