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2023-01-11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世嘉实验小学王小玲

学苑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导图新课标作文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世嘉实验小学 王小玲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但是经过半年作文教学实践,我们的学生却能一改对作文的畏惧,在一次次的习作中不断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快乐,竞相展示自己五彩缤纷的智慧,在写作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下面简单地谈一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点滴思考。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让教师的作文教学目标更清晰、站位更高,让学生的写作主旨更明确

新课标是全国语文教学要达到的基本标准、基本要求,对作文教学同样起到引领作用。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这四方面也应是我们写作训练的终极目标。

写作训练,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写文章,更要紧的是通过写作来训练思维,保护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通过审美的体验、评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同时也要让他们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习怎么辩证地看待文化现象……这四个语文核心素养是整体性的,具体到每个单元某一课的学习,可能会比较偏重其中某一两个方面,但基本上会贯穿每篇写作过程中。

学习新课标,就会让自己的作文教学目标清晰、站位更高。但如何让自己理想的习作教学目标落地生根呢?

如何在写作中提高文化自信呢?如:为了调动学生对家乡风俗的写作兴趣,写作前可以给学生介绍教师自己小时候的风俗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在部编版第一单元会让我们写家乡风俗这样的作文。学生七嘴八舌,因为它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因为它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为它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它,认识它,并把它传承下去。明确了写作意义,写作的热情自然也被调动起来了。通过查找资料,通过交流碰撞,无形中就坚定了文化自信,完成了新课标的既定目标。

新课标的引领,让教师的作文教学目标更清晰、站位更高的同时,对学生写作主旨的确立,也是一个很好的引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慢慢学会思考: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也就是抒什么情、言什么志、阐什么理。慢慢地,学生的作文立意也会更高远。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快速理清写作思路

教师对新课标的把握会让学生的作文立意更高远,很好地解决了主旨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呢?

所谓思路,就是文章的结构和条理。对内而言,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维流程;对外而言,体现为结构章法。写文章,必须要理清思路。应用思维导图,是在写作中快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的一个有效方法。

思维导图是上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先生发明的,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运用能让学生的认知条理化,降低学习负荷;能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易于发散创新。

如:在写《家乡的风俗》这篇作文时,所有的思路用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后,结合单元写作要求,和学生一起归纳本次作文的写法,很容易得出结论:这篇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写自己和风俗有关的经历;还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家乡风俗的特点、由来、相关饮食的制作过程等。

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发散思维的主体是学生,绘制导图的是教师,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平衡有序、压缩信息、词线结合、色彩区分、巧用符号等技巧。

师生共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所有的学生思维互相碰撞、互相激活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全面地、多方位地、多角度地、细致地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并在其过程中迅速理清写作思路。

三、进一步深入挖掘教材,细化写作方法,提升其可操作性

新课标的引领能让学生写作主旨更明确,思维导图的绘制能让学生写作思路更清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细节部分的写作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训练要求,各年级要有所侧重。也就是说小学作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有着不同的习作要求,它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分点落实,点点相连,依序推进的原则。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也不能存在拔高不够,让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如:三年级上学期就开始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四年级则要求学生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并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到了五年级,则要求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六年级要求更高,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不但有内容上的要求,还要有情感上的要求;不但让真情自然流露,还要写出情感变化。可见,随着写作要求不断提高,对老师和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师如何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这一习作任务呢?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是很多老师会有一个共识:部编版教材更好地实现了读写结合,很多写作方法是可以从本单元前面文章中提炼出来的。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别了,语文课》

这是何紫在《别了,语文课》中的一段描写,用了内心独白法。很多老师会告诉学生用内心独白法可以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到底内心独白法该怎么用呢?并没有告诉学生,并没有解决学生内心最为困惑的地方。

课本上这段话只用了内心独白法其中的两招,只写了现在的感受和将来的设想。我们每个人除了有现在,将来还有过去,如果一件事失败了,心理对过去就会是忏悔;如果一件事成功了,心理对过去就会是感恩。内心独白法的整套用法可以是过去+现在+将来。何紫在即将和语文课告别时才爱上语文课,他对自己的过去是有忏悔的,如果用完整的内心独白法,我们可以加上他对过去的忏悔。

我是多么恨自己啊,恨自己上课时看着窗外的云朵呆呆出神,恨自己缺了课跑去掏鸟窝,恨自己作业潦草应付,恨自己上课时和同桌窃窃私语……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过去的忏悔)!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现在),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将来),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加上对过去的忏悔,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更充沛了,但是还可以进一步突出强烈的感情,内心独白法是可以和梦幻再现法合用的,人在特定的状态下会出现魔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果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我们可以试着用梦幻再现法,继续抒发情感。当然,作者出于各种考虑,在课文中并没有用整套的内心独白法,但是在作文课上,教师要有能力向学生展示完整的内心独白的用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内心独白法到底该如何运用,学生在写作中就更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这一方法。

写作方法是来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很多教师会指出要用课本上的方法去写作,但是对具体如何运用这一方法挖掘不够。

四、教师是引导者,是美的催生者,真正展现美却是学生自己,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及时表扬作文优秀的同学,及时鼓励写作文有进步的同学,并及时把学生有代表性的作文作为范文,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讨论这篇作文应该如何写才能写得更好,在增加学生写作自信的同时通过碰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激励学生,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整理成作文集,形成特色教学成果;把学生的佳作做成美篇,互相传阅,取长补短;把学生精彩瞬间,拍成照片,记入成长纪念册……

为了激励学生,在展示学生作品时,结合学生作文内容、作文特点,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赞美。如:

在六年级阶段性作文总结中,教师写道:

孩子们,在你们的作文中老师看到了百般红紫斗芬芳,看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看到了笔墨纸砚琴棋画,看到了天乾地坤日月星……在你们一次次自觉修改作文中,老师还看到了不破楼兰终不回的决心……

你们用稚嫩的笔书写着历史、传统,传承着血脉、基因,丰盈着情感、精神。疫情困住了你们的脚步,却困不住你们的豪情,你们在假期努力学习,涵养自己的精、气、神,最终会让自己说抑扬顿挫的中国话,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走进我们自己的范文就是走进思想闪光的圣殿,我们陶醉其中,融入其中,便慢慢发现,我们的思想已不再是跑马场,而是思维积存的精神百花园,这里繁花似锦,这里五彩缤纷。这里有在逆境中依然不断努力,依然心存爱心的鲁滨逊;这里有能超越时空的飞船;这里还有令我们无法忘记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老师的引导,深情的朗诵,让我们收获满满。

很多同学是畏惧写作的,你们却能不断定计划,找目标,寻榜样,发现不足,及时进行纠正改进。感恩可爱的孩子们,你们让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智慧,超越年龄的自律,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上巧妙地引导,课后及时的鼓励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写作动力,让他们沉迷于写作之中不能自拔,自觉成为课堂主体。

五、实行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

爱红花,也爱绿叶。关注辉煌,也不忘记普通的孩子们!我注重作文要求难度设置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曾记载:“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即发扬优点、长处、先进的因素。“救失”即克服缺点,短处和后进因素。教师要在课上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做到“长善救失”,就需要给每个学生参与机会。要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要实行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即在教学中和作业的布置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最优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如:《__让生活更美好》三级写作目标

倔强青铜级 生活体验+看法永恒钻石级 生活体验+看法(写出对比)荣耀王者级生活体验+看法(写出对比,并用想象、细节描写等方法把原因写具体)

在六(上)《__让生活更美好》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将写作设成三级目标。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完成两个片段的写作,课下学生只需完成剩余的部分即可,学生在写作时,完成自己定的目标级别就算写作成功,不同目标的设定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心灵的火花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来。”分层教学与分层作业,能最大限度地去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被欣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六、写作教学,需要教师有持久不断的学习力

写作是教学的难点,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教无定法,学无定法。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热度,有一颗一直积极向上的心;如果我们自己不加强学习,不调整心态,不保持理想和追求,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挣工资养家糊口,教了多年书,也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总是用刚当教师那两年的“旧船票”去登上已经在不断变化的新“客船”,结果只能是“涛声依旧”了。

曾听过何捷老师的报告,第一个感觉是敬佩。我们研究的可能是一节课、一单元的内容,何老师不但将1~6年级小学整个阶段的内容了然于胸,还进行了中外对比,取长补短。站位之高,视野之广,不能与其比肩。

这可能缘于职业理想的不同。职业理想分三个等级:职业——谋生、生存(生命状态);事业——奉献、忠诚(意识状态);专业——学术、技术(水平状态)。我们虽然很努力,但很多人仅仅停留在第二阶段,而何老师当之无愧的处于最高级别。

写作教学,没有一定的模式可循,更能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功力,更需要教师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向同行学习,甚至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高效课堂来自高素质的老师。真正的自信从来不是不请自来,它是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的内心力量的不断成长。

写作是一项师生共同探讨美、研究美的艺术,师生共同努力,会把学生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让他们在前进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导图新课标作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