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考反差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3-01-11章桂周

中学语文 2022年10期
关键词:自学育人语文

■ 章桂周

日前,看到江苏某语文名师无奈与自嘲的文章,明明自己的教学得到认可,而且也很勤奋,但每到考试成绩发榜的日子大都黯然神伤——教的班级均分不及其他班级,年级排位位次也明显不佳。相反,有的同事几乎不怎么教,学生成绩却亮眼。这让名师要怀疑自己是不是不会教书。其实这样的烦恼绝不是个案,我们经常看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学效果不如初出茅庐的年青老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得好却考不好,有的教得一般却考得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咄咄怪事?这种教考反差现象关系重大,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值得深入探讨。

一、原因分析:重教轻学

这样的现象看上去不合常理,好似荒谬的悖论,但如果仔细分析探究,还是有内在逻辑可以寻找的。

首先,从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来说。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有个人的维度,有教师的维度,有班级的维度,有学校的维度,有家庭的维度等。其中学生个人是内因,而教师的教学、班级的氛围、学校的管理、家庭的教育等都是外在因素,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去服务的。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根本因素是学生自己,任何外在的因素都代替不了学生的学。而这些外在因素只能起到帮助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教师的教在学生学习成绩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就算是教得好也绝不能保证就学得好。相反,有的老师课上得不咋地,但如果遇到好的班级,学生自己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完全可以学得很好。笔者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事例,一位中学语文课代表吐槽他们语文老师的课实在听不下去,上课不仅无聊,而且经常有常识性错误,但是他们班成绩却并不差,相反要比很多班好。原来大家认识到语文学习也指望不上老师了,但考试要分,于是“自学语文,成了我们班的常态”,结果有了好看的成绩,比下去好多个班级,学校决定让老师接手好班。

其次,从学习过程的几个阶段来说。学生的学习分为课堂与课下,整个教学过程也有几个阶段:导学阶段、教授启发阶段、学导阶段、学习运用阶段。“在第一、二教学阶段里,学生的主动活动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发,教师掌握着主动权,主导作用十分明显;而在第三、四教学阶段中,随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的不断提高,教学活动更多地受到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和制约,教学的主动权也随之逐步转移到学的方面。”[1]在课上可能更多的是明确目标、激发兴趣、传授知识、拓展视野,而课下则需要通过练习实践,形成能力,运用创新。所以,我们语文有一个说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习学习,“习”的程度比“学”的程度更加决定学习成绩。一个老师即使教得好,但如果没有课后的及时的复习巩固、练习提升,没有督促落实,作业练习不到位,那么学生的成绩很可能是不好,甚至很差。在我们的教育一线,有“简单粗暴”的老师,“狠抓死楸”的老师,容易出成绩,这好像成了不争的事实。笔者有个年青的英语同事,一开始所授班级均分较低,老师压力比较大。但她后来天天找学生背课文,听写单词,每天课间办公室都围了一大堆学生,而且每天让学生写演讲稿演讲,学生成绩果然就上去了。

再次,从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来说。看上去是一个主要学科,可实际上是一个“软性”学科,也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语文,尤其是中学语文更适合学生自学。语文跟数理化不一样,没有老师指导你可能摸不到门,因为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搞不懂。中学语文已经没有多少新知识需要学习,即使有也完全可以不用老师教授;语文直接考查课本知识的地方很少,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些大都不是老师能够直接教授的,需要学生的语文实践,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过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四个维度:知识积累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础,心智提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技能训练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必要条件,阅历丰富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2]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需要学生去学去想去练去做,教师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关键是引导与督促学生落实。现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学习语文,尤其是这样的软性学科学生是不会主动花时间学的。学生大都对这种弹性大、见效慢的语文学科,自然不大重视。如果我们仅仅提供一份精美的语文大餐,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吃下去,真正营养身体。

教学教学,三分教七分学,教只是最基本的工作,接下来还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等大量学习活动要做。就语文来说,如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视野的拓展,思想境界的提升,答题技巧与思维能力的训练等等,这些仅仅靠老师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天应试的背景下,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我们老师光靠课堂教学,而不抓课后的落实,那么学生考不好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二、应对策略:深度教育

1.育人为先

育人为先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需要。无论是于漪老师要求的“教书育人”,还是魏书生老师强调的“育人为本”,都足以说明育人的重要性。语文既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讲求“文以载道”,离开思想与情感也就等于取消了语文。语文关系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说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为学生打下了人生的精神底色。离开育人的语文教学,也只能是一些鸡零狗碎,难以架构起语文的煌煌殿堂。学生对这样的教学也不会有兴趣,最终课堂只能成为老师的自说自话。育人,可以说是语文铸魂的事业,说怎样重要也不为过。

从学业成绩来说,学生成绩出现差异的原因不仅在于智力水平,而且在于非智力水平。其中任何一方面因素的水平较低,学生都难以取得优秀的成绩。“就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这一角度来说,所谓提高学生的非智力水平,主要任务是优化学生的五种非智力个性因素,即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激进性与独立性。具体来说,亦即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感参与、拼搏精神、诚实态度、创新欲望及自主意志。”[3]就学习来说,要解决愿意学和能够学的问题,而这些都离不开育人工作。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都离不开做思想工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督促,这些都是育人的范畴。魏书生老师说的好,“那些语文教得好,成绩高的教师,实际上都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都很善于育人。”[4]通过育人,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而走进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

2.以管融教

就教师教育来说,三分教七分管。如果我们仅仅只关注课堂教学,只注意上课,而忽略管理与落实,那么我们教学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学习成绩很难有起色。学习成绩从根本上来说是要靠学生的学,要将教授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与本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与督促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养成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培养学生将课本读活,悟透每堂课内容,用心做题的习惯,从而增益不能,成就自我。

魏书生老师进行教学改革,一学期只上很少的30 来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可是学生的语文成绩却常常遥遥领先,这是什么原因?这里的秘诀就是“管理”“落实”,做到以管融教。魏老师说:“我们师生从管理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制定出适合我们实际的规章制度,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哪些事多做,哪些事少做,都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师生强调以法治语文教学,减少随意性,减少人治的成分。”“我们努力将事情、时间、承包人三者落到实处。”[5]建立了三个系统,通过计划系统,朝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目标努力;通过监督检查系统,做到“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严格执行落实;通过反馈系统,及时进行修改与调整,使得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魏老师不仅教育学生为什么学,更解决了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目标目确,方法具体,行动落实,反馈及时。这样,魏老师走上了以法治教的道路,提高了语文管理自动化程度。魏书生老师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两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王荣生教授将魏老师的成功归结为“造信”和“制法”两大“隐蔽工程”,并且认为魏老师的独特贡献在于将“管理”扩展为“教学”。“在班级组织的条件下,通过‘造信’与‘制法’,把通常所说的‘管理’扩充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教),进而替代常规的教学(教)。笔者以为,这才是魏老师的主要创新处,也是他的语文‘教学’思想中最具理论价值的地方。”[6]这也告诉我们老师,不能狭隘地理解教学,以为教学就是上好课,就是干好课堂的一亩三分地,以为管理都是班主任的事。以管融教,教管合一,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走向语文教育。

3.亲师信道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再好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提分方法与策略,如果学生不能配合不去落实,那么都是徒劳无功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进而对其所授学科产生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热情,投入更多的精力,具有更强的意志,教学从而具有理想的效果。叶澜教授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新编教育学教程》)这句话从某种意思上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认知活动,而且有着情感交流、道德化育,否则我们的教育就是低效的,甚至是很难真实发生的。

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了解沟通。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不要做熟悉的陌生人。彼此沟通,及时反馈,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障碍与难题。二是尊重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多关心爱护学生,理解他们的难处,一起分担困难分享快乐。三是增强教师魅力。这种魅力首先来自我们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够出口成章,妙笔生花;来自教学的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活跃欢畅;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积极乐观的精神,善良纯粹的境界。

应该说没有爱,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很难有教育发生的。李镇西老师说:“只要师生之间有了亲密而充分信任的关系,嬉笑怒骂皆成教育。”(《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我们学校有位年轻的女语文教师,她非常具有童心和爱心,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了学生的知心姐姐。她经常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在抖音朋友圈,给学生买糖果等各种小礼物,给女生梳头发做化妆,总是微笑着鼓励学生给他们加油……我们的老师可以说是用心用情和学生交朋友,学生们也很感恩与努力,所以她们班的成绩每次都很靠前的。

4.重在自学

周国平说:“教育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自我教育,一些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真正做出大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一些自学者。”(《教育即生长》)哲学家邓晓芒先生也认为真正的学习永远是自学,通过自学才能真正达到自我觉醒,实现自我成长。其实,道理也容易理解,老师教的书上讲的,如果自己不去消化吸收,那么你是学不通学不会的。学习毕竟是自己的事,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就像吃饭一样,只能是自己一口一口咀嚼吃下去,别人吃下去只装在别人的肚子里,可见学习是无法代替的。另一方面,语文特别适合自学。语文作为母语,对于我们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来说没有多少困难可言,学生自己完全可以开疆拓土。语文更强调实践性和创造性,讲求的是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而这些东西需要学生的实践与训练,才能成为本领,光听老师讲是远远不够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我们老师要学会放手。既然要自学,就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和充分的时间,如果学生时时处处被老师控制着,那又怎么去自学呢?不仅是课下我们要放手,就是课上我们也要放手,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现在常讲的“生成课堂”“先学后教”“多学少教”都是这个道理。我们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监控和学习管理,探究个性化的学习方法。”“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7]二是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指导。那些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们不需要讲,但对于那些学生有困难的和疑惑的地方,我们教师也还是要讲一讲的。比如叙事视角,插叙与补叙,引号中特定称谓与特殊含义的区别等等。还有指导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懂得怎么学,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法。三是学生要学会方法与养成习惯。学习一篇课文有一篇课文的方法,整本书阅读有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文言文学习有文言文学习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是老师传授,也可以是学生创造,还可以借鉴名家,如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魏书生自学整册教材的方法,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等。就自学习惯来说,有预习、朗读、练字、积累、查词典、圈画评点、独立思考、反思总结、热爱阅读、自由写作等习惯。

通过自学,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育书简》)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抓落实严管理固然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但也容易走向教育的反面。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尊重学生、尊重个性为前提,切忌随意与任性,凡事多些民主多些商量,最终促使学生走上自我觉醒、自我教育的道路,而不能为了分数去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

猜你喜欢

自学育人语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他们用“五招”育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