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2023-01-11王海燕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身险健康险保险行业

王海燕 潘 玲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北京 100055)

我国保险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05年,我国第一家保险公司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开办的谏当保安行(又称广州保险会社),标志着保险业正式进入我国。封闭市场的开启,让外商看到了机会,国外贸易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了保险机构。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这时的保险业是好则开张,差则清理合并。诞生于1949年10月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保险公司。1958年,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保险业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国内所有保险业务基本停办,新中国保险业滑入了低谷。直至1979年,国务院同意恢复了保险业务。我国保险业在沉寂了20多年后,开始复苏并步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1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1.1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1978—2000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国务院批准恢复保险业。在此期间,我国保险业展开了对外开放的诸多尝试。1992年,上海试点引入美国友邦保险,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机构,该机构引入的业务员上门、上街推销保险的代理人制度广受欢迎,迅速被国内寿险业所采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正式颁布实施,规定财产险和人身险要分开经营。1998年,中国保监会在北京成立,是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的主管部门,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1999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作为行业自律组织,有效地促进了保险公司的规范运营。

此阶段为保险业早期,监管体系初步搭建。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595.9亿元,保险代理公司达到33家。虽然期间也曾出现混乱、市场主体被接管的情况,但从整体方向看,这一阶段的保险业,从友邦破冰,到众多险企诞生,为以后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第二阶段:快速扩张(2001—2010年)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2年,针对入世承诺首次修订了《保险法》,此后于2009年和2015年又接连修订了《保险法》。这段时期,由于国家逐步完善了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办法,保险公司投资盈利能力大大提升,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2109亿元提高至2010年的1.45万亿。

加入WTO以来,保险市场呈现急速扩容的状况,保监会多批次下发保险牌照,同时设立了一批保险中介公司,截至2010年,保险公司总数达到142家。同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保险业发展。2003年以来保监会出台一系列举措,如车险费改、放宽分支机构经营区域,放宽险资投资渠道。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十条”,是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2008年,次贷危机传导至国内保险业,对保险投资收益冲击明显,负债端投资型保险产品引发退保潮,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面临考验,财险由于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亦遭遇危机。监管层开始重视防范风险、整治市场,2008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引入资本充足率指标,构建起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三支柱监管体系。随着利好政策的陆续推出和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保险业进入了快速扩张期。

1.3 第三阶段:松绑创新(2011—2016年)

2011年,保险业一批新的政策、法规发布,开始严打中介机构涉嫌传销行为,针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进一步规范人身保险销售等,在加息周期和银保新规的影响下,多年来保费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为使此时的保险业走出低谷,监管层开始定调整顿、松绑和改革。从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到2013年人身险费率改革,再到2015年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政策释放着逐年松绑的信号。尤其是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即“新国十条”,从定性和定量两大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全行业的行动纲领。在多重改革部署之下,我国保费收入由2011年的1.43万亿增长至2016年的3万亿。在此期间,一批中小保险公司利用万能险弯道超车,在资本市场高调投资、频频举牌,成长为资本大鳄,直接引爆2015年宝万之争,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1.4 第四阶段:规范发展(2017—2020年)

2017年以来,保险行业政策趋严,强调“保险姓保”,坚持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2018年,银保监会成立,银行、保险从分立而治走向合并监管。银保监会成立后,对保险业开展了清理整顿工作,强监管、补短板、治乱象、防风险成为监管导向,重点对包括分红型保险、万能型保险和投资连接型保险在内的新型保险产品强化监管;叫停快速返还,附加万能账户类寿险产品,重点发展保障型产品;针对财险全面推开二次费改,整治车险乱象;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对保险频繁举牌上市公司、干扰公司治理等行为进行监管;强调全面风险监管,实施偿二代监管体系、资产负债管理等。2017—2020年保费增速明显下滑,保险行业逐步回归本源,质量提升成为中长期发展方向。

2 保险业发展现状

2.1 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中国保险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0—2020年实现保费收入年均18%高增长,2016年首次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与国外相比,中国内地市场保险深度4.45%(保费/GDP)和保险密度3051元(人均保费),仍低于全球平均保险深度7.0%和790美元保险密度水平,在众多领域保险消费存在缺口。

但从保险支出系数(保险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我国在2017年已经超过了美国,2018年小幅回落至9.7%,仍略高于美国,2019年回升至9.9%,这说明我国人均保费负担并不低,在现有收入水平下,总保费难以实现规模的高速增长。行业发展已经从制度拉动进入到经济驱动的新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保险行业发展息息相关。虽然我国保费规模已经很大,成为世界第二的保费大国,但我国经济社会保险保障缺口依然巨大,结构性发展机会确定,特别是寿险中的健康险、养老保险,财险中的责任险、保证险、农险、工程险、家财险等业务,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2 保险行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的发展理念,我国经济增长将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也将带来新的保险需求。

从原保费收入来看,虽然2020年疫情严重影响了保费收入,但数据显示当年保费增速仍然平稳,说明保险行业的潜力正逐步释放。目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科技赋能驱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保险业的共识。

2020年,全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5257.34亿元,同比增加2612.59亿元,增长6.13%,增幅比2019年下降6.04个百分点。其中,产险业务11928.58亿元,增加279.11亿元,增长2.40%;寿险业务23981.93亿元,增加1227.79亿元,增长5.40%;健康险业务8172.71亿元,增加1106.74亿元,增长15.66%;意外险业务1174.11亿元,减少1.05亿元,下降0.09%。

2.3 健康险、责任险、农险等保障型业务成为行业发展重要的驱动因素

按险种看,人身险业务基本稳健,财险业务分化较大。2020年保险业4.53万亿保费收入中,人身险3.33万亿,占比74%,同比增长7.53%,财险1.19万亿元,占26%,同比增长2.4%。

财产险中,健康险、责任保险、农险是主要的增长贡献点。车险仍是保费规模最重要的贡献险种,2020年保费收入8244.75亿元,占比达到60.70%,近年来受新车销量下滑、车险综改等影响,增速远低于行业发展水平,占比不断下降。非车险中,健康险收入增长亮眼,健康险业务已经成为财险公司第二大规模险种,保费规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14.2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2.60%,占比8.20%。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责任保险、农险近几年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20年仍然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占比已经超过6%,是财险公司规模第三、第四的险种。保证保险业务由于受到信用保证保险行业收缩的影响,保费出现了短期下滑,同比负增长18.38%,保证保险已经成为财险行业第五大规模险种,未来行业阵痛后,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工程保险在2020年也实现了17.45%的增速,远高于行业的增长,但在保费规模中的占比仍然较低,仅占1.02%左右。企财险、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特险等,基本保持了与行业同步的发展速度。

从人身险公司来看,健康险也是增长的主要贡献点。2020年,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1673.64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寿险业务23981.93亿元,同比增长5.40%,占比71%,短期受制于代理人增长放缓、疫情展业困难等,新单增长乏力,但长期养老压力不减,发展空间仍大;健康险业务7058.50亿元,因政策红利和疫情推升居民保障意识,继续保持13.4%高增长,占比22.29%;意外险业务633.21亿元,业务占比2.00%。因旅游、出行等需求明显下降,意外险保费同比下降2.47%。

2.4 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竞争阶段

保险机构从最初的几家扩容至235家,涵盖保险集团13家、产险公司85家、人寿公司89家、再保险公司13家,此外还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多元化、专业化主体。2020年,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3.3万亿元,约占金融业总资产比重的6.7%。无论是财险市场还是寿险市场,市场前列的公司都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是大公司垄断的市场格局。从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具有寡头地位的保险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寡头垄断型将逐步向垄断竞争型过渡。

财险公司方面,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牢牢占据市场份额的前两位,合计超过50%,达到52.84%。除人保、平安外,传统老三家之一的太平洋财险,市场份额仅有平安的一半左右,占比10.80%。市场前五名合计市场份额为73.88%,前十名合计市场份额为84.65%。

寿险公司方面,同样位于市场份额前两名的中国人寿和平安财险,合计市场份额仅为34.38%,集中度远低于财险公司。作为老三家之一的太保寿险,市场份额不到平安寿险的一半。市场4~7名的差距并不明显,排位也经常出现互换。市场前三名合计市场份额为40.96%,前七名合计市场份额为59.74%,前十名合计市场份额为67.84%。

从公司组织形式看,以股份制公司为主,相互保险公司目前有2005年成立的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以及2016年批准筹建的信美人寿、众惠相互和汇友财产三家公司。

2.5 区域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关联度较高

各省市的保费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产寿险占比与当地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保险行业发达,西部地区保险行业落后。从表面上看,地区间保险市场存在“量”上的失衡,但从内在分析,实际上是“质”上的失衡。全国保险公司未能形成差异化经营,难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需求,这也是区域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

东部十六省市原保险保费收入25733.16亿元,占比56.86%;中部八省市10834.96亿元,占比23.94%;西部十二省市8627.74亿元,占比19.06%。从财产险业务来看,东部十六省市6636.03亿元,占比55.63%;中部八省市2733.94亿元,占比22.92%;西部十二省市2505.88亿元,占比21.01%。从人身险业务来看,东部十六省市19097.13亿元,占比57.30%;中部八省市8101.02亿元,占比24.31%;西部十二省市6121.86亿元,占比18.37%。从数据分析来看,中西部地区保费收入占比虽然有所提升,但仍落后于东部地区。

2.6 保险总资产稳步增长

保险投资需满足保险资金具有负债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其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投资期限匹配、收益覆盖、稳健安全的三大原则。截至202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232984.30亿元,较年初增加27340.12亿元,增长13.29%。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3422.59亿元,较年初增长2.11%;人身险公司总资产199789.74亿元,较年初增长17.82%;再保险公司总资产4956.29亿元,较年初增长16.31%;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760.63亿元,较年初增长18.71%。

截至2020年底,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216801.13亿元,较年初增长17.02%,已经成为继公募基金之外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其中,银行存款25973.45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1.98%;债券79328.75亿元,占比36.59%;证券投资基金11040.41亿元,占比5.09%;股票18781.10亿元,占比8.66%。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共计10987.22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5.41%。未来,伴随着投资新政的陆续出台,保险资金将具有越来越大的运作空间,投资将更加多元化,对保持投资收益率长期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3 结 语

保险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变革后,在支持经济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稳定资本市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服务的需求受益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保险行业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层面的渗透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消费升级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保险市场将迈入新阶段,并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提升空间,终将呈现出百花齐放、潜力无穷的态势。

猜你喜欢

人身险健康险保险行业
推进我国保险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人身险调查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人身险调查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惠民健康险来了
论互联网在国内人身险销售领域的应用
论互联网在国内人身险销售领域的应用
健康险改革:让保险姓“保”
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人身险产品可用二维码辨真伪